卷行天下试卷答案哪里找(卷行天下试卷答案官网人教版2024)

卷行天下试卷答案哪里找(卷行天下试卷答案官网人教版2024)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07-23 12:39:58

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既然文艺工作的对象是工农兵及其干部,就发生一个了解他们熟悉他们的问题。而为要了解他们,熟悉他们,为要在党政机关,在农村,在工厂,在八路军新四军里面,了解各种人,熟悉各种人,了解各种事情,熟悉各种事情,就需要做很多的工作。我们的文艺工作者需要做自己的文艺工作,但是这个了解人熟悉人的工作却是第一位的工作。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对于这些,以前是一种什么情形呢?我说以前是不熟,不懂,英雄无用武之地。什么是不熟?人不熟。文艺工作者同自己的描写对象和作品接受者不熟,或者简直生疏得很。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不熟悉工人,不熟悉农民,不熟悉士兵,也不熟悉他们的干部。什么是不懂?语言不懂,就是说,对于人民群众的丰富的生动的语言,缺乏充分的知识。许多文艺工作者由于自己脱离群众、生活空虚,当然也就不熟悉人民的语言,因此他们的作品不但显得语言无味,而且里面常常夹着一些生造出来的和人民的语言相对立的不三不四的词句。许多同志爱说“大众化”,但是什么叫做大众化呢?就是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而要打成一片,就应当认真学习群众的语言。如果连群众的语言都有许多不懂,还讲什么文艺创造呢?英雄无用武之地,就是说,你的一套大道理,群众不赏识。在群众面前把你的资格摆得越老,越像个“英雄”,越要出卖这一套,群众就越不买你的账。你要群众了解你,你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就得下决心,经过长期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练。
(摘自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相较于日本电影《入殓师》的静美和克制,《人生大事》洋溢着市井烟火气息。浓郁且干脆的武汉方言,展现了一座城市的风土人情和角色个性。特别明显的是,主人公莫三妹(“三哥”)喜欢用“老子”代替“我”,符合武汉人的表达习惯,也契合其暴躁、粗鲁的人物定位。而小文吃饭时的一句“吃面不吃蒜,香味少一半”,既展示了武汉的饮食习惯,又体现了民间俚语的押韵趣味和儿童的天真可爱。甚至,当角色们发生争吵,方言同样突出了传递信息的优势和语言的感染力,并无理解上的障碍。如小文的舅妈分别与三哥、丈夫发生过两次争论,接连蹦出的方言短句让事情矛盾得以快速推进,小文一家的复杂情况被和盘托出,角色的景明也跃然于银幕。
当然,标识性的方言与生活景观更为相得益彰,能带动观众进入讨论人生重要议题的语境之中。三哥经营的“上天堂”,藏于小巷之中,门楼十分狭小。随着三哥每一次业务的展开,观众更能感受到街头巷尾的日常状态。生活条件的朴素,使得小文外婆的发丧仪式只能在窗口对应的一方空地中举行,仅能容纳下几位亲属和邻居,棺椁被抬起后还需立马调转方向走出。因为空间的逼仄,每一户都竭尽可能地让有限的空间发挥出无限的价值。因此,三哥前往客户家时,常要穿行于巷子里的层层被单中。抑或是,清晰可见各家各户晒着鞋子的阳台,路口处堆满的枯萎的绿植、破损的箱子和晒干的艾草等。
《人生大事》不仅有着生活气息,更直击人心的,是其对死亡颇具锐度的思考,这一点是通过隐喻设置与追问达成的。三哥和小文的人物关系,尤为值得品读。小文始终扎着双九子头,拿着红缨枪玩具,是一个活脱脱的小“哪吒”。而三哥一直佩戴着一个金箍手环,并且时常穿着一条虎纹裤衩,是典型的孙悟空形象。而哪吒和孙悟空,则在《西游记》第四回中有了交集——哪吒奉玉帝之命,前去捉拿孙悟空,二人发生激烈大战,最终后者取得了胜利。不同于《西游记》,在三哥和小文的关系中,三哥才是被改变的那个。在经历了照顾小文以及一系列悲喜交加的死亡事件之后,他重新理解了生与死,开始意识到自己和自身职业的价值。
诗仙李白曾感叹“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无疑点破了人生的要义。但面对化作尘埃的终极归宿,“悲”一定是唯一的情绪和态度吗?《人生大事》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影片并没有像存在主义哲学家提出的“向死而生”那般深奥,也没有如孔子论述的“未知生,焉知死”那样复杂,更没有渲染“死如秋叶之静美”(泰戈尔《飞鸟集》)。相反,影片中的死亡,可以轻盈如小文心中的“一股烟”和“大盒子”;可以浪漫如最后的星星烟花,呼应三哥构想的“星星”童话;可以欢乐如生前给自己举办葬礼,并且配乐是《大闹天宫》的老大爷。
(摘编自《〈人生大事〉:同悲万古尘,最暖世间情》)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对文艺工作者来说,了解人熟悉人是第一位的工作,“人”指作品的描写对象即工农兵及其干部。
B. 材料一两次提到了“英雄无用武之地”,但“英雄”的含义不一样,第二次是带有讥讽意味的反语。
C. 武汉街巷里老百姓能“让有限的空间发挥出无限的价值”,影片的这些场景表现了生活条件的简陋。
D. “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意为“天地之间如同一个旅店,可悲呵,人都将化为万古的尘埃”。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语言“大众化”,不过侧重点并不相同,前者谈的是必要性,后者谈的是具体表现。
B. 许多文艺工作者的作品之所以语言无味甚至有不三不四的词句,这是因为他们脱离了群众,生活空虚。
C. 将《人生大事》与日本电影《入殓师》进行比较,是为了引出和突出前者本色且充满生活气息的特点。
D. 哪吒和孙悟空的形象隐喻,既表现了小文和三哥这两个形象不羁、叛逆的一面,也暗示了他们的对立。
3、文艺作品要“为人民抒怀”,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正面论据支撑此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B.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C.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D. 我将我自己遗赠给泥土,然后再从我所爱的草叶中生长出来。
4、材料二的最后提到了一系列面对死亡的态度,请简要分析印度诗人泰戈尔与《人生大事》的看法有什么不同。(4分)
5、文艺创作要“经过长期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练”。请结合两则材料推测《人生大事》的创作者会经历哪些“磨练”,并简要阐述。(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残冬(节选) 茅盾
连刮了几阵西北风,村里的树枝都变成光胳膊。小河边的衰草也由金黄转成灰黄,有几处焦黑的一大块,那是顽童放的野火。
②太阳好的日子,偶然也有一只瘦狗躺在稻场上;偶然也有一二个村里人,还穿着破夹袄,拱起了肩头,蹲在太阳底下捉虱子。要是阴天,西北风吹那些树枝叉叉地响,彤云像快马似的跑过天空,稻场上就没有活东西的影踪了。全个村庄就同死了的一样。全个村庄,一望只是死样的灰白。
只有村北那个张家坟园独自葱茏翠绿,这是镇上张财主的祖坟,松柏又多又大。
这又是村里人的克星。因为偶尔那坟上的松树少了一棵——有些客籍人常到各处坟园去偷树,张财主就要村里人赔偿。
最近,卖菜的钱不够饱肚子,黄道士也戒酒了。他偶然到镇上去,至多半天就回来。回来后就蹲在小河边的树根上,瞪大了眼睛。要是有人走过他眼前,朝他看了一眼,他就跳起来拉住了那人喊道:“世界要反乱了!东北方——东北方出了真命天子!”
“那么真命天子呢,几时来?”
荷花又觉得尾尻骨上隐隐有点痛,便又提起了这话来。黄道士瞪大了眼睛向前看,好像没有听到荷花那句话。北风劈面吹来,吹得人流眼泪了。那边张家坟上的许多松树呼呼地响着。黄道士把中指在眼眶上抹了一下,就板起面孔说道:
“几时来么?等那边张家坟的松树都砍光了,那时就来!”
“呵,呵,松树!”
女人们齐声喊了起来。她们的眼里一齐闪着恐惧和希望的光。少了一棵松树就要受张剥皮的压迫,她们是恐惧的;然而这恐惧后面就伏着希望么?这样在恐惧与希望的交织线下,她们对于黄道士的信口开河,就不知不觉发生了多少信仰①。
四大娘心魂不定了好几天。因为她的丈夫阿四还想种“租田”,而她的父亲张财却劝她去做女佣,——吃出一张嘴,多少也还有几块钱的工钱。她想想父亲的话不错。但是阿四不种田又干什么呢?男人到镇上去找工作,比女人还难。要是仍旧种田,那么家里就需要四大娘这一双做手。
多多头另是一种意见,他气冲冲地说:
“租田来种么?你做断了脊梁骨还要饿肚子呢!年成好,一亩田收了三担米,五亩田十五担,去了‘一五得五,三五十五’六石五斗的租米,剩下那么一点留着自家吃罢,可是欠出的债要不要利息,肥料要不要本钱?你打打算盘刚好是白做,自家连粥也没得吃!”
阿四苦着脸不作声。他也知道种租田不是活路。四大娘做女佣多少能赚几个钱,就是他自己呢,做做短工也混一口饭,但是有个什么东西梗在他的心头,他总觉得那样办就是他这一世完了。他望着老婆的脸,等待她的主意。多多头却又接着说道:
“不要三心两意了!现在——田,地,都卖得精光;又欠了一身的债,这三间破屋也不是自己的,还死守在这里干么?依我说,你们两个到镇上去‘吃人家饭’,老头子借的债,他码的,不管!”
“小宝只好寄在他的外公身边,——”
四大娘惘然呐出了半句,猛的又缩住了。“外公”也没有家,也是“吃人家饭”,况且已经为的带着小孙子在身边,“东家”常有闲话,再加一个外孙,恐怕不行罢?也许会连累到外公打破饭碗。镇上人家都不喜欢雇了个佣人却带着小孩。……想到这些,四大娘就觉得“吃人家饭”也是为难。
“我都想过了,就是小把戏没有地方去呀!”阿四看着他老婆的面孔说,差不多要哭出来。
“嘿嘿!你这样没有主意的人,少有少见!我带了小宝去,包你有吃有穿!到底是十一二岁的孩子,又不是三岁半要吃奶的!”
多多头不耐烦极了,就像要跟他哥哥吵架似的嚷着。
阿四苦着脸只是摇头。四大娘早已连声反对了:
“不行,不行!我不放心的!唉,唉,像个什么!一家人七零八落!一份人家拆散,不行的!怎么就把人家拆散?”
“哼,哼,乱世年成,饿死的人家上千上万,拆散算得什么!这年成死一个人好比一条狗,拆散一下算得什么!”
多多头暴躁地咬着牙齿说。他睁圆了眼睛看着他的哥哥嫂嫂,怒冲冲地就像要把这一对没有主意的人儿一口吞下去。
因为多多头发脾气,阿四和四大娘就不再开口了。他们却也觉得多多头这一番怒骂爽辣辣的怪受用似的。然而多多头的话却又像一把尖刀戳穿了他们的心,——他们的信仰②。四大娘愈想愈苦,就哭起来了。
“多早晚真命天子才来呢?黄道士的三个草人灵不灵?”
在悲泣中,她又这么想,仿佛看见了一道光明。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第②段景物描写由近到远,由静到动,写出了村庄的死寂;瘦狗与一二个村里人更显得村庄缺少生机。
B. 有些客籍人常到各处坟园去偷树,张财主就要村里人赔偿;这是用侧面描写方式表现张财主的蛮横无理。
C. 黄道士大喊“出了真命天子”,意在用貌似“信口开河”的方式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想着为村民们代言。
D. 张家坟上的松树象征了以张财主为代表的黑恶势力,哪一天都砍光了,就能让老百姓免受压迫找到活路。
7、关于文中四大娘和丈夫阿四讨论出路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种租田不是活路,吃人家饭也是为难,四大娘一家的状况是全村百姓生计的缩影,表明陷入绝境无路可走。
B. “有个什么东西梗在他的心头”,这说明在阿四心里种租田才是正经营生,做短工只能混一口饭吃,不够体面。
C. 多多头一番怒骂,阿四和四大娘居然“怪受用似”,是因为他们原先对出路安排顾虑重重,被骂后清醒了也轻松些。
D. 老头子借的债不管,一家人拆散一下也算不得什么,多多头这么说显得有些无赖,更反映了他的心狠。
8、开头环境描写用了对比的方法,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4分)
9、文中两处提到“信仰”,其内涵与表达效果是否一样?请简要评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景公尝赏赐及后宫,文绣被台榭,菽粟食凫雁。出而见殣,谓晏子曰:“此何为死?”晏子对曰:“此馁而死。”公曰:“嘻!寡人之无德也何甚矣!”晏子对曰:“君之德著而彰,何为无德也?”景公曰:“何谓也?”对曰:“君之德及后宫与台榭;君之玩物,衣以文绣;君之凫雁,食以菽粟;君之营内自乐,延及后宫之族;何为其无德也!顾臣愿有请于君:由君之意,自乐之心,推而与百姓同之,则何殣之有?君不推此,而苟营内好私,使财货偏有所聚,菽粟币帛,腐于囷府,惠不遍加于百姓,公心不周乎国,则桀、纣之所以亡也。夫士民之所以叛,由偏之也。君如察臣婴之言,推君之盛德,公布之于天下,则汤、武可为也,一殣何足恤哉!”
景公饮酒,移于晏子家,前驱报闾曰:“君至。”晏子被玄端立于门曰:“诸侯得微有故乎?国家得微有故乎?君何为非时而夜辱?”公曰:“酒醴之味,金石之声,愿与夫子乐之。”晏子对曰:“夫布荐席,陈簠簋者有人,臣不敢与焉。”公曰:“移于司马穰苴之家。”前驱报闾曰:“君至。”司马穰苴介胄操戟立于门曰:“诸侯得微有兵乎?大臣得微有叛者乎?君何为非时而夜辱?”公曰:“酒醴之味,金石之声,愿与夫子乐之。”对曰:“夫布荐席,陈簠簋者有人,臣不敢与焉。”公曰:“移于梁丘据之家。”前驱报同曰:“君至”。梁丘据左操瑟,右挈竽,行歌而至,公曰:“乐哉今夕吾饮酒也微彼二子者何以治吾国微此一臣者何以乐吾身”君子曰:“贤圣之君皆有益友,无偷乐之臣。”景公弗能及,故两用之,仅得不亡。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乐哉今夕/吾饮酒也/微彼二子者何以治吾国/微此一臣者何以乐吾身/
B. 乐哉/今夕吾饮酒也/微彼二子者何以/治吾国微此一臣者/何以乐吾身/
C. 乐哉/今夕吾饮酒也/微彼二子者何以治吾国/微此一臣者何以乐吾身/
D. 乐哉今夕/吾饮酒也/微彼二子者何以/治吾国微此一臣者/何以乐吾身/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台榭,中国古代将地面上夯土高墩称为台,台上木构房屋称为榭,两者合称台榭。此处泛指楼台等。
B. 凫雁,野鸭与大雁,亦指鸭、鹅,如唐代温庭筠《商山早行》诗:“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C. 簠簋,两种盛黍稷稻粱的礼器,亦借指筵席。《礼记·乐记》:“簠簋俎豆,制度文章,礼之器也。”
D. 瑟,古代弦乐器,有五十根弦,如李商隐的诗中就有“锦瑟无端五十弦”。古今“瑟”是一样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景公出巡看见路上有饿死的人,觉得自己没有德行;晏子却举例证明景公德行十分明显,用意在于讽刺他。
B. 晏子从正反两方面劝说景公,只要他能够将恩惠施于百姓,公心对待全国,那么就会成为汤、武一样的圣君。
C. 听说国君到了,司马穰苴穿着铠甲手持兵器站在门口,且拒绝陪景公喝酒听乐,表明他品行端正公忠体国。
D. 景公大臣中既有良师益友,又有苟且取乐之人;两种人都用,所以他做不了圣贤君主,只是让他没有亡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推而与百姓同之,则何殣之有?
(2)国家得微有故乎?君何为非时而夜辱?
14、《论语·季氏篇》中称:“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齐景公生前有马四千匹,说明他治理国家是有成绩的,但百姓们觉得他没有可以称颂的德行。我们能从中得到哪些启示?(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书 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来春。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这首诗写诗人亲身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婉约,说理形象,颇有感染力。
B. “眼前直下三千字”,并非真能一眼三千,而是说又快又多,意在表现诗人如饥似渴的情态。
C. 颈联两句互为因果,因为持续汲取源头活水,读书的乐趣就像东风催开花柳一样光景日新。
D. 尾联以终日无所事事的富家浪子反衬诗人求知欲望的强烈,并且与首句的“相亲”遥相呼应。
16、诗人用一系列巧妙的方式逐步告诉我们,懂得如何读书的道理就能获得读书之乐,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厌倦旧生活,向往新生活,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用比喻手法写诗人这种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在提醒人们,遇见有才能的人要向他们学习,遇见没有德行的人要学会反省自己。
(3)诗人常借“山”表达复杂心理,或写报国无门的哀伤,或写对亲友的惦念,或借山与人相依之情写寂寞凄凉的处境,如唐代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越来越多人陷入睡眠障碍,为此提供解决方案的所谓“睡眠经济”持续壮大。时下,各种有关睡眠的商品或服务 ① ,不仅有智能睡眠仪、助眠香薰、睡眠贴等,甚至还有专门的助眠App以及线上化的“哄睡”。相较于其所能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效果,整个过程的心理暗示意味或许更为明显。很多时候,花钱消费已成为大众对抗各式焦虑的默认选项——这是一种努力的姿态,寄托着美好的愿望。
以时下蹿红的“哄睡”服务而言,我们很容易发现,内中实则不乏自我矛盾的部分。在“电子产品”瓦解时间、摧毁睡眠的大背景下,一些人“拯救睡眠”的希望,居然还是求诸智能手机,这未免显得讽刺;而至于语音连麦的所谓“哄睡”,自始至终充斥着陌生人社交的影子,到底能让人昏昏欲睡还是“小鹿乱撞”,这着实是个问题……看似在 ② 地挽救睡眠,只是手段与目的之背离如此显而易见,约等于是 ③ 了。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与文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B. 那个时候在无锡的人,我倒问过,可是——
C.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D. 他们除了在绝望中寄人篱下——流落他乡——悲愤自戕之外,也就没有别的结局可循。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阐释它的含义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亿万球迷翘首以待中,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拉开帷幕。作为全球体育的顶级赛事,四年一度的足球盛宴吸引了全球目光。一直以来,新冠疫情导致各国各地区之间交流受阻,在中东地区举办的国际性体育赛事大幅减少,太需要这样的体育盛会让大家会聚一堂,释放焦虑与梦想。“绝代双骄”梅西、C罗的“最后一舞”,32支球队谁能最终举起大力神杯 ① 都让本届世界杯看点满满。
世界杯燃起了全世界对足球的爱,也为人们架起了一座消弭冲突、团结彼此的桥。② ,世界杯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在一定程度上寄托着人类摒弃纷争、心手相连的美好希冀。③ ,多元文明不断汇入,参赛队伍越扩越大。如今世界杯走入卡塔尔,再次创造多个“第一”。这一个个“第一”向世人证明,不同信仰与文化都能交融于大力神杯,世界杯代表的体育精神与人文价值,是全世界共通的情感和价值火花。
21、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找出来并修改。(3分)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引用《吕氏春秋》的名言“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提示我们,水流和门轴在不停运动中才能避免外来生物的腐蚀,保持活力;水的流动始终有方向,门轴要精准安插在门臼中才能转动畅顺。爱因斯坦曾在给儿子的信中说:“生活就像骑自行车,为了保持平衡,就要不断运动。”骑自行车必须不停地向前蹬,一旦停下来,就容易摔倒。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A “‘人’指作品的描写对象即工农兵及其干部”不全面,材料一“文艺工作者同自己的描写对象和作品接受者不熟”,可见“人”也是“接受者”,选项“人”被窄化了。
2D “暗示了他们的对立”错,原文有“不同于《西游记》”的表述,即他们后来和解了,也改变了彼此。

3B 出自李煜《虞美人》,表现帝王的故国之思,不是“为人民抒怀”。

4、泰戈尔:庄重对待,死亡应当像秋叶一样安静(平静、安宁)美丽,从容优雅。《人生大事》:坦然接受(不回避也不刻意美化,轻松面对),死亡可以轻盈浪漫(欢乐)。
5、①了解殡葬行业的人与事,《人生大事》里呈现的相关场景真实可信。②熟悉特定区域的生活景观,《人生大事》里洋溢着武汉街巷的市井烟火气息。③认真学习群众语言,《人生大事》中的武汉方言浓郁而干脆,符合角色个性。④与大众思想感情打成一片,《人生大事》再现了底层百姓的悲喜哀乐。⑤对表现的题材有深入思考,《人生大事》对死亡的思考与表现不同于同类外国电影。

6C “意在用貌似‘信口开河’的方式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想着为村民们代言”错。黄道士的行为都带有迷信的色彩,即主观上没有代言的意图,“想着为村民们代言”无依据。
7D “多多头这么说显得有些无赖,更反映了他的心狠”错。老头子借的债不管,一家人拆散一下也算不得什么,多多头是被逼无奈的选择,活下去的一丝希望。

8、用张家坟园松柏的葱茏翠绿衬托村庄萧条、死寂的冬日景象,渲染了了无生气的氛围;借自然景象的不同暗示村庄里对立的人际关系,推动后续情节的发展。
9、相同:两处“信仰”都指有“真命天子”能来解救他们脱离苦难;表现了封建制度所造成的民众愚昧,村里人缺少主动改变的勇气。

不同:①写出了女人们恐惧与希望交织的复杂心态,潜意识里反抗张剥皮们的迫切渴求。②突出了多多头的清醒,铺垫即将产生的变化(反抗)。

10C
11D “古今‘瑟’是一样的”错误,不一样,今天的瑟二十五弦。
12A “用意在于讽刺他”错误,这是劝说的策略,是为了劝导他推己及民。

13、(1)(把这种自己享乐的心意)推广到与百姓同乐,那样还有什么饿死的人呢?
(2)国家该不会有什么变故吧?您为什么在不该来的时候晚上屈尊到这里来了?
14、治国理政者要自律,不能追求奢侈生活;体恤民情,坚持人民至上。
参考译文

齐景公常赏赐后宫,台榭都披上文绣之衣,给野鸭与大雁吃菽粟。景公出巡看见路上有死人,就对晏子说:“这人怎么死的?”晏子回答:“是饿死的。”景公听了,说:“唉!寡人没有德行,怎么如此厉害啊!”晏子答道:“国君的德行十分明显,怎么说是没有德行呢?”景公说:“为什么这么说呢?”晏子答道:“国君的德行施及后宫和台榭;国君的玩物都穿着文绣之衣;国君的凫雁都吃着菽粟;国君由宫内自己享乐延及后宫的人与家畜;怎能说是没有德行呢!只是臣希望向大王请求一件事:请大王把这种自己享乐的心意推广到与百姓同乐,那样还有什么饿死的人呢?国君不推及百姓,而是只求宫内安好,使财物偏聚于宫内,菽粟币帛在仓库内都腐烂了,恩惠不施于百姓,不用公心对待全国,这是桀、纣亡国的原因。百姓叛乱的原因,就因为君主偏而不公啊。国君如果明察臣晏婴的话,把国君的盛德,公正之心遍布天下,那么就会成为汤、武一样的圣君,一个饿死的人又何必同情呢?”
齐景公喝了酒,晚上跑到晏子家里,景公的随从敲门说:“国君到了。”晏子身披睡衣,站在门口说:“诸侯难道有什么变故吗?国家该不会有什么变故吧?您为什么在不该来的时候晚上屈尊到这里来了?”齐景公说:“美酒的滋味,音乐美妙的声音,我想跟你一块享受。”晏子回答说:“布置宴席,摆列餐具,有专门的人管理,我不敢这么做。”齐景公说:“改到司马穰苴家里。”先驱随从敲司马穰苴家的门,说:“国君到了。”司马穰苴穿着铠甲手持兵器站在门口说:“诸侯难道有战事吗?大臣难道有叛乱的吗?您为什么在不该来的时候晚上屈尊到这里来了?”齐景公说:“美酒的滋味,音乐美妙的声音,我想跟你一块享受。”司马穰苴回答说:“布置宴席,摆列餐具,有专门的人管理,我不敢这么做。”齐景公说:“改去梁丘据的家里。”先驱的侍卫敲梁丘据的家门,说:“国君到了。”梁丘据左手拿着瑟,右手举着竽,唱着歌出来迎接.齐景公说:“高兴啊!今晚我可以喝酒了,没有晏子、司马穰苴,拿什么治理国家!没有梁丘据,拿什么享受!”君子说:“圣贤的君主,都有良师益友,没有苟且取乐的大臣。”景公比不上圣贤的君主,所以两种大臣都有,只保住了他没有亡国。

15A “风格婉约”错,应是“风格率直”。如首联直言“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说书本好似感情真挚的老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表达简洁爽利。

16、①方式:将书卷人格化(或用拟人手法);道理:读书应与书卷朝夕相伴,忧乐与共。②方式:用夸张手法;道理:专心致志,心无杂念。③方式:化用朱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诗意;道理:坚持不懈,持续汲取。

17、①. 羁鸟恋旧林 ②. 池鱼思故渊 ③. 见贤思齐焉 ④.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⑤. 示例一:戎马关山北 ⑥. 凭轩涕泗流 示例二: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示例三: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示例四:相看两不厌 唯有敬亭山 示例五: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18、 ①层出不穷 ②煞有介事 ③缘木求鱼

19A A.解释说明。B.表示中断。C.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D.表递进。
20、形容男女之间怦然心动的感觉。形象地写出了失眠者与陌生人社交时无法入睡的状态,讥讽语音连麦的所谓“哄睡”往往动机不纯,与“哄睡”目的相反。

21、①“一直以来”改为“近些年”; ②删去“在中东地区举办的”; ③“焦虑”改为“激情”。
22、①关于足球的每一个悬念(答“每一个悬念或期待”即可) ②回溯历史(答“回望历史”亦可) ③在随后近百年发展史中(答“随后近百年”或“在近百年发展史中”亦可)

23、作文略

流水不腐,让运动成为人生姿态

《吕氏春秋》有言:“流水不腐,户枢不蠢。"这句话启发我们: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外物的侵蚀。这里的运动,不仅指多动手、多实践的实干精神,也指保持奔跑、保持年轻的心态。正所谓“道虽迩,不行不至; 事虽小,不为不成。”作为新时代青年,只有时刻保持运动的人生姿态,才能在变化的时代披荆斩棘、勇毅前行。

保持运动,是一直在路上,能随时重新出发的“奔跑者”心态。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便是一直保持“奔跑”姿态的代表。2021年,在“双减”的影响下,新东方教培业务受挫,转型势在必行,直播带货平台“东方甄选”在这背景之下应运而生。万事开头难,很多人质疑,觉得由教育转战农产品是“天方夜谭”。可俞敏洪没有放弃,而是保持不断学习、不断试错的姿态。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东方臻选”因其双语带货的独特模式火爆全网,成为直播带货圈一股清流。在企业界有一句名言:“想,永远只是问题,做,才有答案”。账面亏损,企业一度陷入困境,作为新东方“大家长”,60岁的俞敏洪收拾行囊,重新出发,在不断尝试中。找为企业纾困的“答案”,这是吾辈要学习的一种“奔跑者”的姿态。

保持运动的姿态,才能在困难时激发一个人“做事”的潜能,找到“破局”的解决方案。上世纪50年代,为战胜福建东山县的贫困,谷文昌带领群众植树造林,可苦干多年,试种的几十万株苗木,均未成活,这是一个难破的“局”。但谷文昌并没被挫折压垮,他以“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胆魄,躬身实践,最终以漫山“木麻黄”治服了“神仙都难治”的风沙。在谷文昌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位共产党员的“做事”精神。无论是生态建设,还是乡村振兴,一切关于未来美好的蓝图都是一招一式干出来的,干才能激发潜能,干才能找到解决方案。

水的流动始终有方向,门轴要精准安插在门臼中才能转动畅顺。除了保持运动的姿态之外,还要注意运动的方向。对于一艘在大海航行的船来说,没有前行的方向,任何方位的风都是逆风。船没有方向,只能漫无目的地在大海上航行,而对于新时代青年来说,要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对于一家企业而言,要有自己的愿景。否则,不知道朝哪个方向努力,无论做什么都是徒劳。

哲学家赵汀阳曾说:“拒绝一个名词的诱惑,不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名词,而是要成为一个动词”。这里所说的动词,是一种“运动”的人生姿态,无数成功者的故事告诉我们:一直在路上,一直在奔跑,才能攀登一座座人生的高峰。

“生活就像骑自行车,为了保持平衡,就要不断运动。”遇到难题时,让“想法”动起来,遇到矛盾时,让“协商”动起来。流水不腐,让运动成为人生姿态,未来才会向我们飞奔而来!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