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考今天结束。傍晚时分,一则有关“上海中考数学25题泄露”的网帖被传得沸沸扬扬。晚7时左右,上海市教育考试院通过官方微博“上海国子监”发布回音:“关于网传疑似上海中考数学某试题泄题,我们已向公安部门报案,我院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其实,这已不是上海市教育考试院首次面对“考题疑似泄题”的问题,之前的几次核实,均为恶搞或骗局。
2011年6月7日高考首日,就有读者致电本报,反映作文题与刚刚结束的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中的一篇雷同。记者立即独家采访了该项作文大赛的命题组负责人姚建庭。他介绍,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有32道初赛题,涉及到了社会、人生、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可以说,任何的作文赛或考试作文,基本上都逃不出这个范围,势必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与应试作文相吻合。有一届作文大赛中的一道论述中国文字的题目,结果与当年某省的高考作文题如出一辙;再如,早些年上海高考作文有关郑板桥的材料作文,在同年的作文大赛题中也能找到类似的素材。对此现象,上海语文特级教师陆继椿也向本报表示,竞赛题历来不在教学范围之内,高考命题者偶尔借鉴一下社会作文赛的题目,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此外,即便是有一部分学生在竞赛中遇到过类似的题目,但并不等于说他们就一定能在高考时写出佳作。而且,从教改的导向来看,借用社会上已经出过的题目,还能考验考生如何进一步写出新意、写出时代特点和地域特色的功力。
2017年1月8日,上海春季英语高考笔试部分的考试举行。考试结束后,网上就传出试题“疑似泄题”的议论,也有传言“很多学校做过原题”。两天后,上海市教委发布消息,对网帖反应的内容,经过与保密部门共同全面的核实调查,并没有发现“泄题”问题。对网友反应的有关“考前组织学生讲解英语考试原题”的情况,经过调查也是不实信息,相关不实信息的传播者已在网上公开道歉。
类似的情况在全国也时有发生。《意林》2018年第5期文章《90 后的“佛系劳动观”》,与2019年全国Ⅰ卷高考作文“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相似度较高,一度也成为坊间热议的话题。
尤其是今年6月7日下午高考数学科目考试结束后,就有网民发布数学全国乙卷、全国新高考I卷部分试卷图片,被疑泄露试题。经教育部门查实,事实真相是涉数学全国新高考I卷事,系恶意编辑“占坑帖”,广东某考生考前在QQ空间发布无关帖子占位,考后再用试卷内容替换原有内容,帖子时间仍显示开考前。此外,安徽某考生自称“考前押中语文全国乙卷试题”,同样是考后恶意编辑的“占坑帖”。以上情况均不存在考前泄题。
相关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高考始终是个社会热点,但是“蹭热点”的恶意炒作屡有发生。以前还发生过有的校外培训机构,将已公布的试题塞进自己的网页里,然后在后台更改发布时间,给人以该机构“很牛”“师资押题能力了得”的印象,实则都是骗局,广大考生、家长切莫相信。
新民晚报记者 王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