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试卷分析怎么写三年级(小学数学三年级试卷分析范文表格)

小学数学试卷分析怎么写三年级(小学数学三年级试卷分析范文表格)

首页数学更新时间:2024-07-19 05:10:13

“不开窍”……可能是最愁人的难题。俗称“瘸腿”、“偏科”……即使做大量的练习,依然考不好。错过的题换个说法还错,做对的题再做一遍又错,仿佛有躲不完的坑,绕不过去的坎,每次都差那么一丢丢,最终总要做错。

这种“瘸腿”科目也并不是孩子不努力,更不是不细心,相反,恰恰是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的科目,却总也不如别的科目轻松。

看了今年的海淀期末数学试卷,我觉得“不开窍”的孩子会越来越难以胜任以后的考题。数学卷的背后渗透着两个字——能力。知识容易学会,能力养成不易。

今天我想总结一下海淀三年级数学卷子考察了哪些能力,以及一些培养能力的方法。

能力1: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都知道48 ÷ 4=12,但要求学生掌握计算过程、分析过程。现在的数学教材对于一些基本运算的原理尤为强调。

用算式表示分的过程,以及每一步竖式的含义都是要求掌握的。

还有一种是要求孩子多角度解题,有的例题还给出两三种方法。

正如下面这道题,同样算14X12给出了三种不同的方法。

而第三种方法又恰恰是两位数乘法竖式的根本来源。

同样“追本溯源”的题,还有第8题。要对向10位进一有深刻的理解才能选对。

拆招1:让孩子讲例题

很多练习册为了方便考察往往注重结果,计算结果、应用题结果,而忽略教材中对“追本溯源”的本质理解的练习,因为不好给出标准答案,也不作为知识应用的重点。

但这恰巧是孩子容易忽略的漏洞。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拿教材把例题中的几种方案让孩子都讲一讲,看看哪里没有讲通,哪里没有讲明白。

理论上来说“转教别人/立即应用”是学习效率最高的一种方式,也可以当做检验的方法。数学题“会说才会做”是很有道理的。把过程讲清楚才是真的会做。

就上面这道淘气分小棒的题来说,如果孩子能讲明白这几个虚线的圈是怎么分的,就一定能选出正确答案。

能力2:认真读题、审题的能力

常常有家长说孩子“马虎”,我一直反对这种标签,马虎不是毛病,而是做题习惯。

第26题的第二问,题干很清楚“2号激光厅一共有多少个座位”,不是“一共有多少个空座位”,一字之差,孩子们错了一大片。老师说很多孩子把已售的2个座位减掉了,画蛇添足。淘也是这么错的。

类似的还有24题:

有很多同学没有看到“不同”两个字,还特别纠结,这么多选择买哪个都可以吗?

就像裁布料以前规划了90%,就差最后那10%没想好,就下剪子了,然后就错了。还没有充分理解题意,就操之过急地动笔计算。

拆招2:反复读题、圈关键字

淘有时候读完题就甩出俩字“不会”,我让他大声读10遍再来问我,还没到5遍,人家大喊一声“哦,会了!”

大概看一下,意思都没读懂,就直接下笔或者放弃这是一种做题陋习。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要求反复读题 圈关键字。当然,孩子如果那么听话,他就不是个幼稚的孩子了。这时候可以用一些小伎俩。

小伎俩

1. 表扬圈关键字的习惯

2. 如果因为审题不认真而错,要抄到专门的《审题错题本》上,做好错题分析,写好正确答案。

其实道理很简单,1是多鼓励表扬,2是赌他懒,懒得抄,那就乖乖认真读3遍再动笔。

从复杂描述中抽丝剥茧的能力

这个和上面这条有点像,又有点不一样。现在出题老爱联系生活实际。

列车时刻表、公交站牌、购物小票、火车票……

而现实的实际问题往往比单一知识点更复杂,更多烟雾弹,更多雷区。加上现实问题以后,很多东西就变得复杂、臃肿,能不能从其中找到考察的本质是一种能力。

这是海淀3年级的最后一道大题,说实话这知识点还不如前面选择题、填空题的后几道难,但它就是很“庞大”……一堆废话里面掺杂着数学信息。

简化以后:

张家口——北京北174千米

北京北——清河12千米

清河——八达岭长城47千米

八达岭长城——张家口多少千米

有用的信息就这些,很多孩子压根没看见174,也没把这几个数之前什么关系搞清楚。这个简化、提炼的能力不足而做错,就和基础知识没有任何关系了。

第二问本质是时间计算,11:58-12:10是几分钟,12:10 2分钟 几分钟=13:04,其它所有的信息都没意义。

拆招3:熟悉本学期基础知识,能回想知识点

这是三上北师版的例题,如出一辙,只是174的位置不同,题干字数更多。如果能回顾到这个知识点上,用画图的方法一连,自然就解出来了。

其实一个学期的知识点也不是很多,如果能对着教材目录,说出来每一课都讲了什么知识点,用什么解题方法,在考试的时候就不会觉得满眼都是没见过的“生题”、“新题”。这就是以不变应万变。

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我个人觉得最难的就是这个能力。

小孩子最习惯非黑即白,很难面面俱到地分析问题。多一个小坑、多一点变化,对孩子来说就是难度系数直线上升,他们想着东忘了西,捡了西瓜丢了芝麻,最后还是不得分。

这道题的原型是砌墙求三边周长的问题,还算仁慈没把两种情况都考

但是这道题多了一个大门

有几个孩子知道大门是需要被减掉的?书里的例题可没有门

我猜孩子们做题的时候,暗自高兴“这题我会!”,不能用(长 宽)X2去算,得把3条边分别相加……压根没想到门的事儿。

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用尺子画房屋平面图,先画个正方形,再把门和窗户的位置用橡皮擦掉

当坑只有1个的时候,大家都能避开,当坑有三四个的时候,能避开的就是真正的高手了。

拆招4:除了升级,我也没什么好办法

1年级只能做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后来可以做2步计算,3步计算,每多一步需要思考的问题,就是难度的增加,要想突破这个难度,只能数学知识整体升级,降维打击。就像3年级学完了3步计算再回去做2步计算,简直不要太容易。

我这试卷分析既是给我家淘做的,也是给大家做的

很多家长可能没时间去研究孩子的课内学习,我就把我研究出来的东西都告诉大家,你们各取所需。

梳理清楚了能力和拆招解决的办法,也区分好了哪些是可以尽快提高的,哪些是需要慢慢来的,能攻破一个是一个。所谓“静待花开”绝不是就天天盯着它、看着它、傻傻等着它,而是悉心地照料、慢慢地锻炼,最后才可能有花开的那一天。

明天我就让淘画一个房间平面图

看他能画出个啥样来

你家娃也来试试?

如果这篇试卷分析对你有点用,还请你帮忙点赞 转发,寒假还真是提高能力的好机会呢

一起加油!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