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查到成绩后,实实在在的表演了一下什么叫目瞪口呆。出考场吐槽了一堆专业课没见过、不会写,我怎么能拿这么高的分?可能是...
仔细回想了一下,其实考场上很多题目我都没见过,还有一些新题型,但是考前我有准备过开头和结尾,就是怕看见不认识的题发慌,有个开头和结尾,起码能给点分吧
没想到,结果如此出人意料。
所以铎准备了这样一期「开头」和「结尾」,教你遇到不会的题,用什么样的「开头」和「结尾」能挽留阅卷老师的心?!
本期目录
一、遇到不会的题怎么办?
二、划重点!开头结尾书写技巧
三、开头结尾金句整理
遇到不会的题就打怵?
即使你基础再牢靠、书背的再扎实、题目练的再多、在考场都可能会面临一种情况:
这题目,臣妾根本没见到过呀
“奇葩”题目分享
1、“脑机接口”的技术现状及其应用趋势(北京师范大学440)
2、新兴媒介技术和社交媒体是否加剧了信息的不对称以及你的原因(北京外国语大学学硕741)
3、What is infodemic?How do you understand?(中文作答)(清华大学334)
4、有学者认为“新闻是事学”,是否认同,为什么?(中国海洋大学专硕334)
5、两办发布的《推进媒体深度发展意见》中提出的“四级布局”设想,论述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南京大学440)
这啥也这是!但是无论遇到什么题,都不能交白卷!看到不熟悉的题目先学会冷静。
01
拆解字面意思
如果你做好了第一步,稳住了心态,下面就该开始着手解决这道棘手的题目,可以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的是,新传的题目,再偏再难我们都有话可“编”。既然是文字,就有突破口,比如,先从字面意思入手,就拿“脑机接口”这道题目为例,脑=人脑,机=机器,接口=技术上的某种连接,从字面意思中我们就可以大致得出,脑机接口是在人或者其他生物的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某种连接,写到这里,我们会想,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连接?
脑洞大的崽们或许已经联想到了科幻电影中的场景,利用技术获取人们脑中神经信息,所以脑机接口的目的也是为了实现某种信息的交换。想到这里,我们大致可以对题目有了了解,通过拆解字面意思,我们可以把这道题目归类于技术类专题,到这里,是不是有点心安了呢?
02
多往熟悉的知识上靠
题干中的关键词大致了解,或者仍然把握不准的时候,一定不要慌张,永远记住一个道理,万变不离其宗,首先把它定位于某个专题里,尽可能的往背过的知识上面靠。
电影的想象价值不可忽略|
例如,脑机接口大家一定可以判断出这是一道与技术相关的题目,那么回想你整理的技术专题,新技术的发展、万物互联、物联网、甚至元宇宙等概念。可以从这些背景中引入,尝试从特点、影响、技术现状等分类中找到相似的话术来进行总结。从已有的技术优点和弊端的角度出发,看看哪些适合应用于这个概念,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
03
记住“辩证思考”这个万金油!
即使是一道不会做的题目,只要专题分类准确,就可以写出东西,不至于让试卷空白,那么更重要的一点在于,掌握辩证大法,掌握此法,不仅可以让你的内容更加充实,也能让老师感觉到你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脑机接口属于技术门类,那么只要从技术角度出发、契合题干进行的辩证思考基本不会出大问题,其他题目同理可得。
除了上述基操,铎子还打算教大家几招
「保命技巧」!
划重点!开头和结尾书写技巧!
练习过答题技巧的宝子应该都知道,回答简答和论述题时,一定要先列答题框架。
一般来说,答题框架由三部分组成,即开头 正文 结语,其中正文部分是核心,我们根据题目的设问安排正文内容,如特点、诱因、影响、措施等内容,大家平时练习最多的也是这部分的内容。
简答及论述答题框架示意图 |
但这并不意味着开头和结尾就不重要,如果说正文是饭菜,那开头和结尾就是调料,可以让饭菜更美味、可口,也是宝子们们在成百上千份试卷中脱颖而出的好方法。
01
引用名言金句
在开头结尾正确使用名言金句,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说明问题、 阐明观点时增强说服力,同时能够突出中心、精炼语言。
最后一个月里,小伙伴们要注意名人名言的积累,并学会灵活使用在开头和结语的写作中,这能让阅卷老师感受到大家阅读的广度和深度,让老师眼前一亮。
同时,大家在整理名人名言的时候,建议按照专题进行,如媒介技术专题,可以按照英尼斯 麦克卢汉 尼尔·波兹曼 莱文森的思路,这里以麦克卢汉和莱文森为例,将名言整理如下:
名人 | 名言 | 适用考点 |
麦克卢汉 | centers everywhere,margins nowhere.(处处皆中心,无处是边缘) | 去中心化 |
every a publisher(人人都出书) | UGC | |
莱文森 | 人是积极驾驭媒介的主人。不是在媒介中被发送出去,而是发号施令,创造媒介的内容。对别人已经创造出的内容人们拥有空前的自主选择能力。媒介演化具有“人性化趋势”。 | 人工智能 |
(大家做笔记时,也可以多多使用表格,非常高效,而且能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往期金句整理
02
巧用知识背景
很多宝子答题时,让人感觉特别“干”,一看就是知识点的简单拼凑,非常生硬。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只就事论事”,少了很多背景知识。
如在答后真相时,有些小伙伴就是定义 诱因 影响 措施,虽然结构很完整,但是只有骨干,没有血肉,缺乏与后真相相关的背景知识,缺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意识。
所以小伙伴们要学会把知识点串联起来,铎再次用表格的形式帮助大家梳理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考点 | 关联知识点 | 分析 |
麦克卢汉 | 媒介环境学派 | 所属派别 |
保罗·莱文森 | 忘年交 | |
人工智能 | MGC | 机器内容生产 |
快笔小新、Dreamwriter | 写稿机器人 | |
人机协作 | 新生产理念 | |
算法推荐 | 今日头条、抖音 | 信息推送机制 |
信息茧房、过滤气泡 | 负面影响 | |
个性化推荐 | 正面影响 |
在开头和结语,把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提一下,是不是觉得答案一下子丰满了很多呢
03
活用名词解释,增加专业性
在简答和论述中,总少不了对一些核心概念的界定,有些小伙伴喜欢把该部分放在正文中,单独起标题成为一部分,但铎不建议这样做,一是有些死板,二是考试时间很紧张,还是要把精力用在刀刃上。
所以一个很巧妙的办法是把内涵界定的部分直接作为开头,这是一种最简单的开头写作方法,但很考验大家的语言凝练和知识筛选能力。
05
总结核心论点,升华主题
比较常见的结尾方式是在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一个核心知识点的概述,将前面的观点凝练成一段话,帮助老师更好地把握你的思路和观点。
同时答案写完之后,我们可以试着跳出题目的设限,思考一下题目背后更为深刻的哲理,向老师展示自己深邃的思想。
如在论述“5G技术对新闻传播业的影响时”,在从正反两面讨论好之后,我们可以在结语部分从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观点出发,简要回顾一下3G、4G刚出现时带来的争议以及技术最终引发的变革,畅想一下5G普及可能带来的无限可能性。
同时,开头和结尾的使用还有以下几个注意事项!
1. 字数要适度
开头和结语就像论文写作的摘要一样,话不再多,而在于精。
一般来说,小分值的题目中,开头和结语各占一段,100字左右足以,尤其简答,切勿在开头和简答部分长篇大论;大分值的论述、案例分析等题目也不建议超过200字,把有限的篇幅留给正文部分。
2. 使用要贴切
尤其是名人名言,千万不要为了使用而使用,一定要考虑题目和名言之间是不是匹配的,能否对上号,不要犯“驴头不对马嘴”的错误,把麦克卢汉说成是批判学派,把“人人都出书”理解为现在的每个人都可以出专著。
3. 观点要主流
有观点、有个性,是很好的一件事,但大家答题的时候还是要紧随主流观点,毕竟咱们不知道批卷老师吃不吃这一套,风险太大使不得!
在答题时,遣词造句不要太绝对,观点不要太极端,论点要有论据来支撑,不能想当然。例如关于后真相的探讨,绝大部分的态度都是批判的,你非要说这是极其美好的一件事,还说不出原因,可能就会引起老师的反感。
即使题目看不懂,只要找准专题定位,写两句名言金句放在开头结尾,不仅可以增强说服力,突出中心、精炼语言,同时可以在心里上稳定军心。
所以,在考前的时间里,按专题整理2-3个“杀手锏”金句并背诵十分必要!
开头必备杀手锏
1883年,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机,人类从此进入动态影像的时代。1936年,BBC开播,电视登上历史舞台,人类从此可以通过影像见证和追忆历史。近年来,短视频迎来爆发式增长,成为一种全民生产、参与、共享的文化现象,日常生活得以被记录、呈现、观赏。社会文化向视觉转向的特征从未如今天这般清晰,如马丁· 海德格尔在《世界图像的时代》中所说:世界被把握为图像了。
适用考点:短视频,VLOG,视觉传播
金句来源:周勇.短视频的大时代[J].新闻与写作,2019(06):1.
正如海德格尔在《技术的追问》一文中所言:“技术不仅是手段。技术是一种展现方式。”在信息传播领域,新技术正在不断革新媒介形态、内容生产与分发、传受关系、信息功能,乃至新闻原则、传播理念,最终形成新型的媒介与人、与社会的关系,技术化了的媒介,正在革新伦理、更新价值观念。在媒介伦理的层面,我们需要重视技术在媒介使用中的工具性与人性的关系。
适用考点:传播技术,媒介伦理
金句来源:陈昌凤.工具性兼人性:技术化时代的媒介伦理[J].新闻与写作,2019(04):1.
2019 年 1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再次深刻分析全媒体时代的挑战和机遇,明确提出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重大要求 :“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全球范围内都在如火如荼地推进媒体融合转型。然而,中国与西方媒体融合的目标定位有着显著不同,中国是从国家战略、政治战略层面定位媒体融合目标、推动媒体发展的。
适用考点:媒体融合,新型主流媒体
金句来源:陈昌凤.以全媒体战略构建新时代传播体系[J].新闻战线,2020(05):37-38.
2016年8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政务公开工作中进一步做好政务舆情回应的通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新型传播方式不断涌现,政府的施政环境发生深刻变化,舆情事件频发多发,加强政务公开、做好政务舆情回应日益成为政府提升治理能力的内在要求。”这表明以微博、微信、客户端为代表新型传播方式,已经成为推动政务公开工作的重要外驱动力;政务舆情回应则成为社交媒体时代推动政务公开工作的当务之急和重要突破口。
适用考点:政务新媒体,舆情检测,危机公关
金句来源:陈力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做好政务舆情回应的指导思想[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6(09):93-94.
恩格斯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灾难不以历史进步为补偿”。在灾难中,我们可以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己;同样,在灾难中,我们也将领悟到传媒的真义。历史的经验表明,天灾不可怕,而民意可畏。在每一场天灾面前,我们都要避免人祸;在每一个救灾现场,传媒都有义务收拾人心。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职分所在,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使命。
适用考点:灾难报道,媒介责任
金句来源:杜骏飞. 传媒即民心[N]. 新华日报,2014-08-09(001).
2020 年 11 月 3 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发布,文中明确提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十四五”时期要做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需要从分类融合、顶层设计、发展重点、体制机制改革与全媒体人才队伍等方面着手。
适用考点:县级融媒体
金句来源:郭全中.“十四五”时期的县级融媒体怎么干[J].城市党报研究,2021(01):45-47.
网络治理领导能力是中国共产党新媒体领导力的重要向度之一。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空间治理,部署重大决策,实施重大举措,经过多年的实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网络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治理成效不断凸显,治理内涵不断丰富,推动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的全面实现。
适用考点:数字治理,网络生态
金句来源:黄楚新,曹曦予.论中国共产党的网络治理领导能力[J/OL].科技与出版:1-9[2021-11-21].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民众有效实现了自我赋权,社会话语权由以往的精英阶层逐渐下放给普通民众,使得人们有了自我发声的机会。民粹主义也因此在网络空间中愈发膨胀甚至泛滥,并加速了与其他社会思潮的交锋对峙,增加了网络舆论中的不稳定因素,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适用考点:网络思潮,民粹主义,舆论
金句来源:黄楚新.网络民粹主义折射的社会心态[J].人民论坛,2019(16):114-116.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指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心在生产领域。这一重要论述引领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对于媒体行业内容改革也有重要指导意义。内容建设作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构的根本,急切呼唤品质内容的有效供给和作品质量的不断提升,针对媒体内容生产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亟待深化。
适用考点:媒体改革,内容建设
金句来源:黄楚新,曹曦予.以技术推动广电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电视研究,2020(10):19-22.
世界卫生组织全球传染病防范主任Sylvie Briand博士指出,伴随新型冠状病毒的疾病疫情爆发的,是与病毒相关的“信息疫情”(infodemic)的爆发。目前,中国防疫工作还处在“最较劲”的阶段,疫情又开始在全球蔓延。疫情防控仍然不能有丝毫松懈,还要防止各种次生灾害和“信息疫情”。确保信息公开,防止各种网络虚假信息传播,成为防控疫情的一项重要工作。
适用考点:疫情,谣言
金句来源:林爱珺,林嘉琳. 确保信息公开 防范信息疫情[N]. 中国社会科报,2020-03-24(004).
结尾必备杀手锏
传播的变革始终根植于社会结构中,直播带货在中国的“火”与其技术全球化和实践本土化的语境密切相关。我们在打开更广泛的视野、跳出内卷化的传播视角后,或可有更深的洞察。
适用考点:直播带货
金句来源:张志安.直播带货中的传播学启示[J].新闻与写作,2020(09):1.
人类所追求的技术并非天生存恶。技术的工具性也并非人性的对立面,我们需要跳出狭隘的工具论思维和二元对立论的局限,从平衡与和谐的愿景中重建它们的关系。技术对于人类而言,它不必就是主宰人类的工具,也不一定是达成利益至上主义的手段,它也可以向人类主体者学习对人类尊严和价值的尊重、维护自然的尊严和自然的权利,传递正义、仁爱、诚实、守信这些人性美德。人类首先要崇善抑恶、要建设和维护共有的价值系统,要尊重人类自己,这样才能促进科技的人性化。媒介伦理的本质,就是维护技术在媒介中的人性化运用。
适用考点:传播技术,媒介伦理
金句来源:陈昌凤.工具性兼人性:技术化时代的媒介伦理[J].新闻与写作,2019(04):1.
VR/AR技术在5G时代可以大规模商用,给用户更强的沉浸感与扩张感,与之相应的则是对真实性标准的反思;5G能够促进云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让用户享受轻便、低价的优质体验的同时,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也有更严峻的挑战;物联网将在5G时代成为现实,人与物的连接产生新的应用模式,也对过载状态下人与物的关系带来新的反思。
适用考点:5G,AR,VR,物联网
金句来源:慕海昕,彭兰.新体验、新风险:5G环境中的人与传播[J].新闻论坛,2019(03):20-25.
面对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紧迫性和深刻性,中国媒体需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媒体融合之路。中国的媒体融合方案最显著的特征是价值引领。主流媒体进行媒体融合以壮大主流阵地,利用技术驱动“创新”的同时还得“守正”,这样才能保证主流媒体的转型坚守价值之维,产生积极效应。中国特色的媒体融合并非仅仅依靠技术创新的媒体融合,而是主流媒体坚守职责、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媒体融合。不论技术如何更新换代,价值之维都不能偏废。
适用考点:媒体融合,新型主流媒体
金句来源:张程喆,陈昌凤.走中国特色的媒体融合之路[J].网络传播,2020(12):72-73.
互联网普及二十多年以来,中国从最初的跟随者、追赶者到如今加入对网络世界领导力的角逐,期间创新的网络技术、飞速的迭代和流动、滚烫的社会现实相互塑造,演化出了独特的模式和网络生态。尽管互联网造成了严重的分歧和撕扯,但恰恰也因为技术无法单独决定社会的进展,在即将开启的可能性方面,总还有一部分希望寄放在行动者自己身上。我们秉持“科技向善”的理想并非确信它真的能够“向善”,而是相信—仅仅抱有如此信念,结果可能就会大有不同。
适用考点:传播技术,数字鸿沟,媒介伦理
金句来源:胡泳,陈秋心.弥合鸿沟:重思网络传播的“去区隔效应”[J].新闻界,2019(06):30-38.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新的发展任务和执政挑战,中国共产党对于互联网及其战略意义高度重视。中国共产党在互联网环境下,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一点始终没有变,网络空间治理的根本出发点在于为人民谋福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网络空间治理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呈现出新的格局,网络综合治理日渐常态化、长效化,网络空间日渐清朗,不断向实现网络强国目标靠近,从而助推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适用考点:数字治理,网络生态
金句来源:黄楚新,曹曦予.论中国共产党的网络治理领导能力[J/OL].科技与出版:1-9[2021-11-21].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形势发生着深刻而又复杂的变化。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刻地揭示了当今国际关系发展的方向,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解决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贡献了富有中国智慧的方案,推进了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
适用考点:国际传播,全球治理
金句来源:王锡苓,谢诗琦.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传播评价体系的构建[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0,42(07):39-45.
"建设性新闻"并非全新概念,而是一个早在19世纪末就被明确提出且为报刊读者所接受的概念。我国新闻实践话语中的新闻"建设性"与西方所说的建设性新闻既有联系又有本质区别,这些区别体现出两种话语分别依赖着不同的合法性基础,而这也是思考西方建设性新闻能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关键。
适用考点:建设性新闻
金句来源:郭毅,《建设性新闻: 概念溯源、学理反思与中西对话》,《现代传播》2020年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