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正式的一个标题。其实一般我都是写着写着才想出来标题。但是这个文章就是标题昨晚上就想好了。虽然题目正式,文字却不想太正式。昨晚上看了群里娃们的计算小超市打卡,发现错的不少,但是令人感动的是大多数都改了,而且有的还分析了错因。最近大家都说,写这个小超市一个是费时间,一个事错的多。甚至有的错的都令爹妈怀疑人生了。当然了,我今儿说的仅针对我们一起打卡的这些娃。于是,我就认真翻了翻记录,看到有的错因分析赫然写着“眼瞎”二字。我扑哧一声就乐了。这不是我的台词吗?被谁抢走了。于是,大晚上我发了几个有价值小超市的级别。先搬过来看看。
其实最起码是前三步都完成了,才能算是基本有价值的。否则只有一二,其实是在毁计算。这话是一位老师曾经说过的。我明白那意思,尤其只写,根本不核对答案的,浪费了时间,还没效果。真的好多这样的呢。但是还是首先得完成第一步,才有后面的。所以完成了第一步也比没有写还是强的。所以完成一了,还是要鼓励。第二步只能爹妈勤快点。第三步是改正,这个也得必须改。最重要的是分析错因,找对策。有的计算练了很久,没有提升,肯定是这步没有做好,今天重点说这步。第五摘出来错题再做,一个月一总结还是要的。
先来说说最近计算题的特点:
1、巧算少,基本都是硬算。2、数大。3、过程繁琐。4、孩子们刚刚接触分小混合,方法掌握的不牢。
错因分析及试解决方案如下:
01
1、眼瞎型。抄错数分两种,一种是抄错题目里面的。就是基本属于一上来就错的。第二种是半截抄错自己写的。原因有二,写着写着一是走神,二是字迹潦草到自己都认错了。针对这种错误,就是盯着他写几次,每一步确定没有抄错,再往下进行。不能图快,弄几次慢的,一步步来。
02
2、不约分型。看似就这几个字,其实深挖下发现一是自己看着不像能约的就放弃了。二是有一两章内容没学好。因数倍数的题练得还是不够,数感不强。
03
3、方法没掌握型。比如分小混合,应该化成分数还是小数来计算。再去看看老师讲的,加深下印象,再练的时候,先不图快,能算对,记住方法。
04
4、写着写着就忘记是算加减呢还是乘除呢。这个原因不好描述,但是的确有存在。如果大家自己看看孩子们做过的题,肯定会发现的。可能跟当天的心情,还有周围对他的吸引有关。专注度不太够。
05
5、假分数带分数互化错误和小数分数互化错误。数大了什么都有可能,又乘又加,自己就糊涂了。这点跟刚接触有关,给他们成长空间,允许犯错。跟心智也有很大关系。
06
6、过分自信,不打草稿。这个不是说娃完全不打草稿,是他有的步骤不打,自信可以算对的那种小步。可是恰好他就算错了。如果发现,还得唠叨几句,草稿纸如何用好好想想。其实好多丢分少的人,而且越是到初高中,越发现有的人的习惯是真好,滴水不漏的。那可能就是小时候习惯养成的好。没关系,我们还在这个习惯养成阶段。及时发现了,及时纠正。
07
7、进退位错误。这个错误估计从一年级20以内加减法就一直有,但是到了五年级了依然还有。原因也许是底子不牢,也有可能是步骤复杂了就迷糊了。分子分母同时扩大倍数的时候,分子会经常错。
08
8、跳步。一是过分自信,二是懒。总觉得少写几个字占了便宜似的。提出要求吧,别没学会走呢,就跑开了。
09
9、漏题。这个存在于一年级到高考前任何一门学科。注意力不集中,不按顺序做题等等原因。就把每天的小超市当成是考试。临场考试能力有时候比扎实的内功还重要呢。光有内功发挥不出来,就是这种能力没有练好。
10
10、计算过程不对。不明原因的不对。可能是脑子短路了。没事,只要不是经常短路,就还有救。
以上是暂时分析的原因及试解决策略。到底行不行,还得实验下来看。其实昨天我也翻了不少公众号写的总结的错因。但是基本都很高大上,不太落地。真正的落地,还是要父母陪着他,看着娃一步步做几次。大撒把的,然后出现问题就训娃,甚至惩罚都解决不了问题。目的还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一步步提升。
也有几乎不错题的孩子。那肯定是习惯一开始就养的特别好。前些天还看见包包妈写的关于计算的一篇,其中一个观点深以为然。就是心情好和心情不好的做题,也是很不一样的。尽量平和的时候去做。家长只讲错因,不讲道理。但是确实很难,不过时刻提醒自己吧。
期待我们更大的进步。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自我提升的过程。珍惜每一道错题,善待它们,它们必然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