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0和90年代高考,也就是大学没有扩招之前,我们平时考试和高考计分都是裸分,没有现在所谓的赋分,高考的每一分有多么重要,现在的学生真的没有一点概念。
80、90年代高考,我们老师就告诉我们,在高考成绩比较集中的分数段,高考1分之差大约能拉开一两千左右的学生,而一所本科大学的招生人数基本都是1000多点,高考差1分,就意味着你失去了一两所本科大学的录取资格。
而90年代本科的录取人数基本等于现在所有985院校的录取人数。
这也正是那个时代的悲剧,因为一分之差考不上大学而自杀的学生年年都有。
想想现在的1分对学生还有意义么?甚至大家对100分到差距多大都没有了概念。
举个例子就明白了,90年代我读的是普通本科大学,整个大学一年只招1000多人,其中还包括专科生,现在是招7000多人。
90年代的老师对学习要求严格的到什么程度,现在的学生都感觉太苛刻了。
高中语文老师批作文,每一个错别字都会认真订正,更别说语法或者基础知识的掌握了。
我读书的时候,写作文一直分不清“年轻人”还是“年青人”,现在也分不清哈。老师竟然每一次都认认真真的在这个错别字的旁边加上了注释。还说高考如果不会写,就不要写这三个字,用别的近义词代替,因为高考错别字是要扣分的。
英语老师也是,要求我们不能有一个单词拼错,毕竟这是学习中最简单的事了,语法和短语必须全部掌握,不能用错,至于阅读理解和改错,那个只能交给God了。
我一哥们高考成绩只是物理比我高了20多分,化学比我高3分,但是我数学和比他高10多分,语文和英语稍微比他高几分,总分也就差10来分。
这10来分的差距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失去了至少10几所本科学校的录取资格。
这10来分差距带来的后果是什么?他去了吉大,我则去了普通本科大学。他现在在全国第一的高校带博士,当然,这也跟他大学没有放弃继续学习有关,因为他大学各专业课科成绩没有低于90的(大学成绩满分100分),我大学专业课成绩则是没有低于80分的,班里中下游水平。
至今后悔大学没有好好学习和继续考研。
现在高考流行组合选择和赋分。
赋分以后的成绩我不知道有多少水分,据说是考0分都赋分不少。
所以现在的学生,学习上没有那么认真和仔细,也不是太强调基础知识了。
这种学习的态度,不知道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我们高考分数的差距主要是来自智商的差距,而现在的学生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