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期中测试数学试卷共31个试题,其中选择题10个,填空题8个,解方程组2个小题,化简2个小题,因式分解2个小题,简答题7个。基本复盖了上半期所学知识点,难易中偏上,较为全面的考察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一、试题分析及得分情况
第1小题求负数的绝对值,比较容易,主要考察对上学期的知识的回顾,告诉学生不能学新忘旧,而应当温故知新。
第2小题是求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中被遮盖的两个数,此题主要运用没被遮盖的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其中一个未知数的解来求出另一个解,进而把另一个二元一次方程中被遮盖的数求出来,得分情况较高。
第3小题负号和积的乘方,考察的关键是负号的奇偶次幂和积的乘方法则的理解掌握情况,得分较高。
第4小题选择运算错误的是什么?审题能力,运算能力的综合考察,包含同底数幂的乘法,合并同类项,积的乘方,单项式和多项式的乘法及符号的变化,得分率还不错。
第5小题因式分解,考察了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点和能进行因式分解的条件:能提公因式,能运用公式进行因式分解,得分率也较高。
第6小题考察的是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点,由于完全平方式中间有个符号问题,不少学生就不能完整的解答了,导至错误率较高。
第7小题知识点多,综合性较高,有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应用,有例二元一次方程组并求解的应用,有提取公因式再求值的知识的考察,错一点而错全题,得分率偏低。
第8小题多项式的乘法,合并同类项,对应系数的相等,常数项相等,多个知识点的考察,得分不理想,综合分析和解题能力有待提高。
第9小题和第8小题,题型一样,把多项式乘法中的数字换成了字母,难度增加,得分较差。
第10小题考察的也是对应系数的相等和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问题,得分情况也较差。
第11题填空类,主要考察平方差公式的因式分解和整体代入问题,得分率不优,整体思想淡薄。
第12题可以用因式分解的十字相乘法,加一项减一项的方法先进行因式分解来求值;也可以用多项式的乘法,合并同类项后,利用等式两边对应系数相等来求值,得分情况很不理想。
第13题己知一个系数为字母的二元一次方向,和方程的两组解,来求二元一次方程中系数字母的值,得分较差,说明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差。
第14题完全平方公式的变式问题,得分很差,说明学生对公式不能灵活变化,知识掌握单一。
第15题同低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代入求值,综合性较高,得分一般,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差。
第16题,和差倍分问题,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掌握不够,无法根据题意,寻找等量关系,例出方程,导致得分不高。
第17题利用提公因式法来简便计算问题,得分情况良好。
第18题不能直接进行因式分解,解题思路是应先运用整体思想来进行单项式和多项式的乘法,再来用整体思想进行因式分解,只有树立整体思想的意识,才能简单有效的解决此类问题。
第19题包含两个解方程组的题目,直接运用加减法的较为易做,而另一个则需先去分母、整理之后再进行解方程组,部分学生在去分母时,会发生漏乘现象,使得错误率增加。
第20题是1个是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另一个是公式法的应用,关钱是符合的变化,和对公式的理解性问题。
第21题也含两小题,一个用十字相乘法或者加喊项的方法进行因式分解,另一个是用公式法和添括号,运用整体思想来进行因式分解。有一定难度,得分情况不太好。
第22题和填空题15小题类似,得分中等。
第23题利用三元一次方程求得k的值,再来求值的个题,解题思路是消元代入求k值,再进行求值问题,得分率不高,综合解题能力差。
第24题利用方程组的解代入方程组中,来重新建立新的方程组,从而求得第二方程组中的所含字母的值,再来求值的问题,得分情况良好。
第25题是完全平方公式的综合变形问题,有一定难度,考察了学生理解并掌握公式的结构特点的应变能力,思维的短路,视野不开放,导致了变形的短板,丢分率较高。
第26题,非负性的应用,方程组的解法;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和符号的变化,合并同类项等在代数式化简中应用。此题综合度大,计算量也大,容易出错,需要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和解题能力,得分效果不好。
第27题是和差倍分问题,得分良好。
第28题主要考察整体思想,让学生重视整体思想,培养整体思想,得分率较差。
二、质量评价
1.两级分化严重,特别是低分率较高,差生特多;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比较差;3.概念和公式的理解不到位,不能抓住特点来应用;4.审题能力差,容易把题目的意思理解错误;5.缺乏检查和检验的能力 ;6.计算能力、解题能力 差,导致正确率不高;7.整体思想欠缺;8. 综合思维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工作改进设想
1.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只有打好基础,才有能够去攻克更难的课题;2.强化全面意识,特别是对于逆向思维和分类讨论的思维的培养;3.将教学重心从中等偏上的学生身上转移到班上的低分学生上,分层教学,分层作业,让差生也能动手做练习,提高学习兴趣;4.强化学生对于概念和公式的理解,抓住特点,提高应用的灵活性;5.加强学生的审题能力培养,让其能够单独的理解题目意思 ;6.加强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训练;7.努力提高整体思想认识和训练,让整体思维渗透到解题中去;8.进一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一题多解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