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试卷分析和评语(三年级数学试卷分析和成绩总结)

三年级数学试卷分析和评语(三年级数学试卷分析和成绩总结)

首页数学更新时间:2024-07-26 14:13:57

2021年的高考已经顺利落幕了,大家都在等待着高考成绩。每年高考完之后,大家对高考试卷都会发表一下自己的一些看法。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特意将2020年新高考、八省联考以及2021年新高考的3套数学试卷进行了对比分析,希望找出一些有用的地方,为新高三更好地复习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由于新高考真题较少,笔者只能将这3套试卷作为分析对比对象,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其中难免有个人愚见,也请同学们分析辨别。

本文会从3个方面来进行对比分析。

一.2021年新高考数学试卷综述

二.2020新高考、八省联考、2021新高考三卷对比分析

三.高三复习建议与策略

一.2021年新高考数学试卷综述

1. 试卷结构

题型

题号

分值

单选

1-8

每题5分,共40分

多选

9-12

每题5分,全对5分,部分选对2分,共20分

填空

13-16

每题5分,共20分

解答

17-22

17题10分,18-22题每题12分,共70分

2.考点分布

题号

考点

题号

考点

1

集合

9

统计

2

复数

10

向量、三角函数

3

立体几何

11

解析几何:直线和圆

4

三角函数

12

立体几何

5

解析几何:椭圆

13

函数

6

三角函数

14

解析几何:抛物线

7

函数

15

函数

8

概率

16

数列

17

数列

20

立体几何

18

统计

21

解析几何:双曲线

19

解三角形

22

导函数

3.考点所占分值

考点(题号)

分值

集合(1)

5

复数(2)

5

立体几何(3,12,20)

22

三角函数(4,6,10,19)

22

解析几何(5,11,14,21)

27

函数(7,13,15,22)

27

概率(8)

5

统计(9,18)

17

向量(10)

5

数列(16,17)

15

4.考点所占分值排列

2021新高考考点

分值

函数

27

解析几何

27

立体几何

22

三角函数

22

概率与统计

22

数列

15

集合

5

复数

5

向量

5

5.2021年新高考考点分布扇形图

2021年新高考考点占比扇形图

由上表可清晰得知:解析几何、函数、立体几何、三角函数、概率与统计、数列这5部分占比达到90%,也就是说,全卷主要就考查了这5个大考点。

其中,解析几何和函数占比最多;立体几何、三角函数、概率与统计次之;数列位居第三。

而集合、复数、向量三个小考点加一起不足10%,但几乎是每年必考,不会缺席。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2021年新高考试卷,接下来再从考点的难易程度这个角度来分析一下。

难度

题号

分值

占比

基础题

1,2,3,4,5,6,9,10,13,14,17,18,19—22的第1问

88

59%

中等题

7,8,11,15,20(2)

28

19%

较难题

12,16,19(2),21(2),22(2)

34

22%

基础题、中等题、较难题三种题型占比为6:2:2.

对于不同水平的同学来说,占比会有不同,也会因人而异。总的来看,基础题还是占了60%以上。如能把基础分都做对,100分也是轻松到手。

对于平时考试在120—130这个阶段的同学,相信这份试卷就会显得比较简单。高考取得120以上的成绩也不难。

二.2020新高考、八省联考、2021新高考三卷对比分析

题号

2020

八省联考

2021

1

集合

集合

集合

2

复数

排列组合及概率

复数

3

排列组合

命题

立体几何

4

立体几何

解析几何:椭圆

三角函数

5

统计

向量

解析几何:椭圆

6

函数

二项式定理

三角函数

7

向量

解析几何:抛物线,直线和圆

函数

8

函数

函数

概率

9

解析几何:综合

函数

统计

10

三角函数

复数

向量、三角函数

11

不等式

立体几何

解析几何:直线和圆

12

函数

三角函数,导数

立体几何

13

解析几何:抛物线

立体几何

函数

14

数列

解析几何:直线

解析几何:抛物线

15

三角函数

函数(开放性)

函数

16

立体几何

统计

数列

17

解三角形(结构不良)

数列

数列

18

数列

解三角形

统计

19

概率与统计

概率与统计

解三角形

20

立体几何

立体几何

立体几何

21

导函数

解析几何:双曲线

解析几何:双曲线

22

解析几何:椭圆

导函数

导函数

3套试卷考点分布及分值对比表

考点

2020年

八省联考

2021年

集合

5

5

5

复数

5

5

5

向量

5

5

5

排列组合

5

5

0

不等式

5

0

0

二项式定理

0

5

0

命题

0

5

0

立体几何

22

22

22

概率与统计

17

17

22

函数

27

27

27

三角函数

20

17

22

数列

17

10

15

解析几何

22

27

27

通过上表对比可发现:

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三角函数、函数、数列、概率与统计这6大版块占据了分值的绝大部分。

2020年共125分,占比83%。

八省联考共120分,占比80%。

2021年共135分,占比90%。

而其中函数和立体几何,在3套试卷中均未改变,分别以27分和22分位列首位和次席。

解析几何部分在3套试卷中略有变化,其中2020年占22分,八省联考及2021年都是占27分,足以说明解析几何的重要性。

三角函数、数列、概率与统计,分值虽有波动,但重要性不言而喻。

再看看小题部分。

2020年小题所考查知识点有5个,八省联考所考查知识点有6个,而2021年就只有3个,集合、复数、向量。前两次出现的二项式定理、排列组合、命题均未出现。

但这并不代表以后也会这样。小题的变化还是多种多样的。

三. 新高三复习建议与策略

通过对比分析2020年、八省联考以及2021年这3套试卷,有以下建议可供参考:

第一、重视基础,回归教材。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相信只要是高三老师都会翻来覆去强调这一点,但每次都有学生不重视基础,盲目刷题。

还有一点,很多学校已经开始进入复习阶段,有些老师会以复习资料为主讲内容,这也无可厚非,但希望同学们一定要过一遍课本,把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基本定理、基本的运算法则搞清楚弄明白。

发现很多同学连零点,向量的夹角,截距,倾斜角等等这些简单的数学名词都不清楚,那做题的时候就很容易出错,特别是向量的夹角这一基本概念,每年都会害苦很多同学。

第二、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数学满分150分,但不是对所有的同学来说都是150分。可能对一些同学来说只有120分是合适的,这就需要同学们抓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分数,只需要把这些知识点掌握好,就能达到自己的目标。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会发现高考数学中会有90分以上的基础分,尽全力先把这基础分拿到手,再去争取更好的成绩。

第三、量身打造,有的放矢。

对比高考常考考点及分值占比,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各个击破。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哪些知识点是薄弱环节,哪些地方掌握得相对比较好,从而进行有针对性地复习提高,达到高考的要求。

第四、重视计算能力,保障做题准确率。

每次考试,都会有同学感叹,这次又有多少多少分是因为计算或看错题丢的,要是把那几道题做对,我的数学成绩就会全班第几了。

每每听到这些,都会比较无语和气愤。我常常会对高三的学生说,你们啊,个个都是杨过杨大侠,还没开始比武,就自断左臂,先让别人几成功力,生怕伤害到别人,真是宁愿伤害自己,也不伤害别人。到头来,还不是苦了父母。

第五、爬山采花

要知道你的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强的。所以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自己。

这个“爬山采花”的理论有两个层面的意思。

第一,对学生本人。

要看看你处于哪个阶段哪个水平,假如你处于半山腰,那么你要尽力把半山腰以下的花都要采集到。这才是最有意义的,同时也要保证目光向上,保持爬山的动力,争取采到更高的花,这样才能收获更多。你爬得高了,那么在你摘取范围内的花就多了。

第二,对知识本身。

虽然高考的考题考点有确定性,但你要明白,若想轻松做对,你必须对这个知识点做到熟练掌握。这就要求我们对掌握知识有一定的高度。

就拿导数这个考点来说吧,高考几乎都是拿这个知识点山顶上的花来考查,我们若想有机会有能力采摘,需要一点一滴把基础打牢。在采摘这朵花之前,我们需要做很多基础性的工作,就是要掌握很多基础知识,你仔细想想,看看是不是这个道理。这就要求我们对知识点要有系统地掌握,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一点很重要。

我们都知道高考是从一个圆中随手一抓来考的,为了保证他抓的你都会,就需要把这个圆中的知识点都牢牢地熟练掌握,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那就是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像一张蜘蛛网一样,把这个圆全部盖住,不留一点漏洞,这样不管他怎么抓,都是在你的掌握之中。

希望通过对比这3套新高考试卷的分析,能够给准高三的同学们提供一些复习方向,在高三这段时间,能够做到更高效率地学习,最终考取理想大学!

在头条,搜高考,权威信息一手掌握。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