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一年级数学上册试卷题

天津一年级数学上册试卷题

首页数学更新时间:2025-04-12 15:27:13

审核专家:王学江

首都医科大学教授

在日常交流中,我们常常能听到“易胖体质”和“易瘦体质”这样的说法。有人觉得自己喝水都胖,羡慕那些怎么吃都不胖的人,社会上还流传着用一块苏打饼干就能自测自己是易胖还是易瘦体质的方法。那么,真的有易胖或易瘦体质吗?苏打饼干自测靠谱吗?

在医学上并没有明确的概念

其实,所谓“易胖/易瘦体质”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医学概念,大多数所谓的“易胖体质”可能和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

爱吃碳水不爱动

当碳水进入体内后,碳水化合物会被分解为葡萄糖,一旦摄入过量,它无法被人体消耗完,就会转化为脂肪,囤积在体内。

再加上饮食不规律,喜欢熬夜,破坏了身体的正常代谢节奏。这些都会影响身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加剧脂肪堆积,形成易胖体质。

2

基因

有研究发现,载脂蛋白基因APOA2在不同人的体内有不同的表现,这决定了人们对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不同选择偏好。除此之外,人体内还有一系列基因可能影响你的食欲、食量以及人体燃烧热量、控制脂肪的能力。

影响肥胖的部分相关基因

比如FTO基因,它是被广泛研究的“肥胖基因”,可以影响你的食欲和能量代谢。

携带变异基因者更易饥饿、偏好高热量食物,也就变成了所谓的“易胖体质”;而在易瘦体质的人群中,FTO基因更多的以一种特殊变异形态存在,它可以增强进食后的饱腹感,抑制继续吃东西的欲望。

3

肠道微生物种类

有研究发现,较瘦的人群,肠道微生物种类较多;而较胖的人群,肠道微生物种类相对较少。

一块苏打饼干就能自测体质?

用苏打饼干检测“易胖/易瘦”体质的办法,最早来源于医学博士莎朗·穆阿莱姆在 2016 年推出的一本名为《基因重启》的书。

取一块无糖且无甜味添加剂的苏打饼干,放入口中仅嚼不咽,同时开始计时。15秒内能嚼出甜味,你就是易瘦体质;超过30秒才能嚼出甜味,那你可能就属于易胖体质。

但,这真的可靠吗?

1

有一定的道理

苏打饼干主要由小麦粉、玉米淀粉和食品加工用酵母构成。其中,小麦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虽然淀粉本身没有甜味,但在我们进行咀嚼的过程中,唾液腺会分泌出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各种糖分子,从而产生甜味。

在食用白面馒头等淀粉类食物时,每个人感受到的甜味程度都是不一样的,之所以存在这种差异,是因为每个人唾液淀粉酶中的编码基因AMY1拷贝数不同。AMY1拷贝数越多,唾液淀粉酶的分解能力就越强,从而使得人们在食用淀粉类食物时能更明显地感受到甜味;相反,拷贝数较少的个体则较难嚼出甜味。

2

AMY1 拷贝数与肥胖风险,存在一定关系

此前,曾有多位学者合作研究发现,AMY1 拷贝数越少,肥胖风险和体重指数就会越高。

后续的研究结果也进一步解答了 AMY1 拷贝数与肥胖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出结论:较高的 AMY1 拷贝数,能降低“胰岛素抵抗”水平。反过来,AMY1 拷贝数低的,胰岛素抵抗往往较高。而胰岛素抵抗,恰恰是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问题的病理生理基础。

因此,越不容易嚼出甜味的人,变胖的可能性的确也更高一些。

3

不能完全依赖

不过,这个方法自测体质还是有局限性的,比如在前文中,我们就提到了一些易胖的影响因素。此外,每个人的咀嚼力度、唾液分泌量等主观因素都可能影响结果,如果咀嚼不充分,也可能会导致结果不准确,无法准确判断嚼出甜味的时间。

并且,如果长期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运动,即使是AMY1拷贝数较少人群,也可以保持较瘦的体型。

虽然存在易胖或易瘦的现象,但体质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应该通过科学的饮食、合理的运动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来维持良好的身体状态,而不是过分迷信所谓的体质和自测方法。

精彩推荐

杨柳絮来袭!飞絮为何只在春天?

智能手表、手环监测睡眠质量,真的靠谱吗?

@李现,请来北京科学中心“打鸟”!

放纵餐真的有用吗?

投稿啦

“数字北京科学中心”对您发出投稿邀请!

文章要与科学相关,且未在其他平台发布过,配图需三张以上,字数在1500~2500字,期待您的投稿~

投稿邮箱:

bjsctougao@bjsc.net.cn

来源: 数字北京科学中心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