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阳光网讯(记者 谢瑞玲 通讯员 刘雪)在常人的印象中,老师的本职工作就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教书育人,在黄江却“藏着”一位“不务正业”的老师,明明本职教体育,却一手带出了航海模型、机器人活动等大赛的全国冠军,还远赴韶关支教教出了数学尖子,奔赴云南教育扶贫还变身多媒体讲师。
将科技与体育想结合教学
一颗“不安分”的心,让张旭辉带着学生们收获了多个科技奖项
张旭辉,是黄江第二小学的老师。2007,大学毕业后,张旭辉来到黄江第二小学做起了体育老师,由于富有创造力、天性热爱挑战、敢于冲破传统的,他在任教第二年表现出了一颗“骚动”的心,单一的体育教学已经不能满足他的教育理想,因为热爱发明,他将目光锁定在了科技教育上。
上课
“当时从来没想过去获得什么奖项或者成就,只是一心想着带领学生去接触一些从来没有尝试过的东西,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张旭辉从来没想过,这样一个简单的初衷,却成为了引领黄江二小开启科技教育大门的钥匙。基于想要培养学生关爱弱势群体的想法,2008年,他初次带领三个学生创作了一个“盲人刻度尺”,并且抱着尝试的心态拿着作品参加广东省第六届少年儿童发明大赛,结果让他惊喜的是,这个创作作品不但在市里获得了不俗的佳绩,并且成功入围了全省总决赛,最后在全省的总决赛中斩获了铜奖的好成绩。这对于当时科技教育业还在空白期的黄江来说,是一个开创性的奖项。
带领学生参加车模类比赛
在科技创造中小试牛刀之后,张旭辉便开始组建一支航模队伍,因为上一次的成功,让他更加认真、严谨地对待航模队伍的训练,尽管当时手头上缺少科技经费支持,但也没有打击到张旭辉的决心,反而更坚定了他带领学生走上科技之路的信念。队伍初建时正值春季,天气多变,雨水较多,为了让自己的学生在即将举办的市级航模比赛中拿到名次,他专挑下雨、大风的天气训练,让学生熟悉应对各种环境。
“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它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张旭辉说,比赛的当天正好就碰上了阵雨伴随大风的天气,队里的一个女生在比赛时轻车熟路地利用风向将纸飞机投射出了满分的好成绩,一举拿下女子组的单项冠军,为学校添了第一块东莞市级科技比赛的金牌。
协助学生参加机器人竞赛
喜悦和感动过后,张旭辉却迎来了一次科技教育停滞期。因为当时黄江的科技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家长并不能理解和支持老师的教学,获得金牌的女生因此放弃了进军全国赛的机会,这让张旭辉在那之后的科技教育也止步不前。
直到2012年,学校对于科技的重视日渐明显,兴起黄江二小科技创新教育的重任又落到了张旭辉的肩头,勇于尝试新鲜事物的他,决定从车模下手,组建车模队伍,参加市里比赛。从最开始只有三个人,拿着六百块经费、没有专业教练、没有练习场地、训练道具只能用垃圾桶替代的车模队,经过他不断调整状态、累积参赛经验、加大投入力量、提高自身技术水平等一系列努力之后,一路越战越勇,逐渐斩获市级、省级奖项。
无线电侧向比赛
到2015年,黄江二小车模队拿到了第一块全国车辆模型运动竞赛的金牌,为该校的科技教育事业打开了新的绚丽篇章。自2007年以来,他带领的科技体育训练队在全国、省、市比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辅导的学生荣获国家级奖项80多项、省级奖项3项、市级奖项82项,其中全国冠军15人次、全国亚军16人次、全国季军20人次。
山区小学的课余生活
用题海战术在一个学期内把学生成绩提升到全镇排名第一
在二小的教学生活丰富精彩,但不安于现状的张旭辉却把眼光望向了外面的天地,2016年7月,在学校召集远赴韶关支教的老师时,他毅然地选择为山区的孩子送去关怀和教育。
在抵达韶关之后,当地的环境出乎张旭辉预料,他支教的学校位于韶关市乳源县大桥镇16公里的武丰村,地势陡峭复杂,昼夜温差大,水资源缺乏,学校教学条件落后,生活环境简陋,与都市里的生活有着天壤之别。虽然刚开始没办法适应当地的环境,但他很快调整好了心情,“我是来支教的,不是来享受的,我的初衷就是为了帮助孩子掌握选择人生的权利。”一想到此,张旭辉就重振精神,制定出了一份详细的工作计划。
当爱心如同阳光雨露般降临时,那饱含稻穗的头就悄然低下,那里面充满了智慧和感悟。
因为当地贫穷落后,学校地理位置十分偏僻,师资力量缺乏,整个学校只有1-4年级共5个班级,94名学生和3名老师,其中四年级的教学任务尤为艰巨,但这个重担不偏不倚的落到了他的头上,并且他还身兼数职,数学老师、体育老师、科学老师、综合实践老师、生活老师等等,除了语文不教,学校里能做的工作张旭辉一份没少。其中最让他头疼的当数数学科目,据张旭辉回忆,他接手的四年级班第一次数学考试全班平均分只有31.5分,甚至有一个学生试卷写的满满地,但也只拿到了2分,这让他哭笑不得的同时,也让他考虑起未来的教学模式该做如何调整。
放学后体验武丰村农忙
“虽然他们已经四年级了,但是有一半的学生九九乘法表都背不全,万位以上的计数单位都从来没有接触过”,张旭辉回忆说。经过一番思虑之后,他便决定采取题海战术,重点辅导学习优秀的学生,再让优生带差生。实施这个教学战略后,一学期下来,全班的平均分提高到60分,较之前翻了一倍,第二学期期中,张旭辉所教的四年级学生优秀率达12.5%,排名全镇第一,平均分排名全镇第3名。不仅如此,到了第二学期期末,在全县的统考中,有一位学生考到了最高分100分的好成绩,成了数学单科状元,这让张旭辉激动不已,“原来数学好,也能是体育老师教的。”
武丰小学四年级端午节主题班会
数学教学稳步进行之外,张旭辉在体育教学上也颇有成就。他在学校上的第一节体育课,却正是那些学生们人生中的第一节体育课,在此之前他们根本没有笼统的接受过体育教学,只将体育课当成普通的活动时间,更遑论学习提踢足球、打篮球这样的常规运动,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其中2016年11月,张旭辉组织的足球队参加了全县的小学省三人足球赛,并且荣获了“优秀组织一等奖”,8名同学荣获了“优秀球员奖”,同时他本人还荣获了“优秀辅导员奖”,为学校的体育教学创下了开创性的局面。
科技教育让山区学生的梦想起航
不仅如此,张旭辉在支教期间还开展了“建队立品”、阳光运动会、科技寻梦、爱心助学等等一系列的活动,开拓孩子们的视野,帮助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年的支教时光稍纵即逝,回忆起当时的支教生活,张旭辉总是十分感慨,“这一年的经历,都值得我一生珍惜和追忆,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自豪地说,支教是无悔的选择”。
张旭辉开展“微课”培训
二度支教,帮助当地老师学会使用多媒体教学
从韶关回来之后,支教的片段在他心里刻下了深刻的印记,长达一年的支教生活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教书育人的初心,“我总是对孩子们说,知识不一定能完全改变命运,但是能让命运有更多的选择。”正是因为这个初心,今年3月份,张旭辉又奔赴云南昭通市彝良县师范小学开展为期一个半月的教育协作,为当地的教育事业输送新鲜血液。
因为积累了支教的经验,赴彝良的教育扶贫协作工作对于张旭辉来说是驾轻就熟了,当地陡峭的山路、荒凉的环境、破旧的房屋都没有让张旭辉有丝毫的退缩。在彝良期间,他挂职于彝良县示范小学,任副校长职务,并协作彝良县柳溪乡水果小学开展相关支教工作。
到了彝良之后,张旭辉迅速进入状态,通过翻阅资料、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将学校的状况及彝良当地的教育情况了解清楚,最终他发现师范小学受到国家扶贫政策的良好辐射,教学基础深厚,师资力量颇丰,教学设备按照一类学校标准配备三套,走在当地先列的教学条件更是让该校的教学质量名列全县前茅。硬件设施虽然跟上了,但是却长期处于闲置状态,因为没有老师真正会运用多媒体教学,这也让该校引进新型教学模式的速度变得迟缓。
社会各界人士的爱心捐款,让孩子们拥有的崭新的宿舍
在发现这个问题之后,张旭辉利用课后时间,组织全校162名老师进行微课堂制作培训,从零开始为当地学校老师们讲授微课知识,并开展实操训练,确保每位老师都能掌握基础的微课制作技能,将多媒体与教学相结合,提升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
除此之外,在彝良进行教育扶贫协作期间,张旭辉不仅发挥广东名师优质资源,积极策划多项教育帮扶活动,还凝聚社会力量,筹集善款,帮助山区小学提升办学条件,置换新的学习用品,改善学习环境。据统计,其间张旭辉开展校内外活动11次、教师专题培训讲座6课时,培训教师486人次,发动社会各界捐赠物资达10万元人民币,联合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募捐爱心图书2004册,这批爱心物资全部运抵彝良县柳溪乡的水果小学、坪上村楠木小学、坪上村烟地小学。
而像张旭辉一样,用满腔热情投入支教事业的老师在东莞还有很多。自2009年起,东莞先后组织多批教师前往汕头、韶关、新疆、西藏地地区支教,共输送 批次、 名教师开展支教活动,让山区、边远地区的孩子们也能共享先进的教学理念、教研成果,用知识和爱守护他们的梦想展翅翱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