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场小学期末考试数学卷子

鸡场小学期末考试数学卷子

首页数学更新时间:2025-03-13 01:05:50

由于土鸡野性较强,较适合于散养模式,结合土鸡规模化生产实践观察,土鸡常见高发病呈一定的季节性,冬春和秋冬交替大幅降温时节。

1 病原性致病因素

1.1 病毒性疾病


家禽病毒性疾病较高发于冬春和秋冬交替大幅降温时节,与低温应激关系密切,且与人类容易罹患病毒性感冒的时间节点大致相同。病毒性感冒可在人与家禽之间发生交叉传染,鸡群多以病毒性感冒为主,常引起较为严重的呼吸道疾病。新城疫、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马立克氏病、鸡痘病等家禽常见病毒性疾病,在现代规模养鸡场呈常年发病,主要是引种及交易环节各种流动病原体、携原体远距离散播疾病所致,空气传染(飞沫传染)是最为常见的传播方式;现代规模鸡场应坚持自繁自养、期末休养、隔离观察处置、全封闭舍饲、禁足制等对降低病毒病的发病风险极为有效。

1.2 细菌性疾病(含类细菌)

家禽细菌性疾病的发病与养殖小环境(禽舍、栏)污染指数密切相关,饮食源及空气被病原菌污染是导致健康鸡感染发病的直接因素。家禽常见高发的细菌性疾病有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支原体病、葡萄球菌病和支原体病,主要是经被污染的饮食源侵入消化系统引起感染发病,其次是经呼吸道侵入感染,因此保证饮食源清洁卫生和空气质量达标是降低细菌性疾病的重要条件,经常性开展禽舍保洁消毒,长期保持清洁、干燥、通风的良性环境条件,再辅以定期进行内源性感染净化(采用敏感抗菌素对症控制,药物保健预防),能有效控制家禽细菌性疾病。

1.3 寄生虫性疾病


鸡寄生虫病包括体表寄生虫(羽虱、羽螨)、肠道蠕虫(蛔虫、绦虫)、血液原虫(球虫、鸡卡氏住白细胞虫),主要是由于健康鸡与发病禽直接或间接性接触而引起发病(水平传染),发病舍内的粪污、垫料等无害化处置不到位是引起重复发病的重要原因,因此口服敏感剂(抗寄生虫制剂)对症治疗和妥善处置发病舍内的粪污及其他污染物等是降低家禽寄生虫病复发风险的关键,实现家禽与粪污分离对降低寄生虫病发病率有积极意义。

2 非病原性致病因素

土鸡常见高发病很大程度上与养殖环境条件、饲养管理水平密切相关,最常见的诱发病因素是不良应激源、营养供应失衡、饲养管理缺陷等。

(1) 引起健康鸡发病的不良应激源很多,最常见的是冷热应激、过度惊吓、长途贩运、滥用抗生素、强制换羽、换料、并群、疫苗接种等。(2) 营养供应失衡主要是粗蛋白、膳食纤维、能量物质、氨基酸、矿物盐、维生素、饮水等动物正常生长发育必需的重点营养物质长期缺乏、过剩或配比不当等,引起动物生理及代谢机能紊乱,进而出现一系列病理变化。比如:鸡维生素缺乏症、鸡脂肪肝(营养过剩)、鸡痛风、鸡软骨病等就是典型的营养代谢性疾病;鸡异食癖(啄癖)也和某些微量元素(矿微、维生素)缺乏有关。(3) 饲养管理缺陷主要是饲养管理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所致,具体表现在对鸡舍内部小环境“五位一体化(温湿度、保洁度、消毒、采光、通风换气)”管理不力,环境条件的不适应性导致鸡体质及免疫力下降;整场生物安全防范措施执行不严,各种流动的携原体(中间传播媒介)随意进入鸡群内散播相关病原体;长期投喂品种、营养单一的饲料,或饮水供应不足引发营养代谢性疾病;喂料未坚持“四定原则(定人、定时、定点、定量)”,鸡在喂量不足、暴饮暴食、饮水不足的情况下出现生理及代谢机能紊乱。

3 治疗

笔者总结了一些适合规模鸡场常见高发病的经验处方,推荐如下:


(1) 病毒病及病毒 细菌混感综合征,治则应兼顾“抗

病毒、抗菌、强免疫力、控制继发感染”,首选“黄芪多糖 氟苯尼考 多西环素(拌料/ 混饮)”,1~2 剂/d,连用5~7d。对绝食较久、剧烈腹泻、严重脱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神经机能紊乱的病鸡有必要采取支持疗法(辅治),配合使用补液盐、复方电解多维、复合氨基酸、葡萄糖、抗心衰制剂、抗惊厥制剂(镇静)等,对提高当前治愈率行之有效。

(2) 寄生虫病要注意选择敏感剂型,当前抗寄生虫制剂首选高纯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拌料内服,遵药物使用说明,1 剂/d、连喂3d,能够有效抑杀土鸡体内外多量寄生虫,专治鸡蛔虫病可选左旋咪唑或抗蠕敏内服;对症治疗土鸡球虫病首选“鸡球虫血痢”或“复方长效磺胺制剂”等新型抗球虫制剂。

作者:黄文献

l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