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不对,努力白费;方法找对,事半功倍!凡事皆有法,找到好方法是成功的一半。
上学期期末复习时,一家长向我求助如何提高孩子的数学成绩。他儿子还算聪明,但由于各种原因,数学成绩最近只考了七八十。
我告诉她,只要按我的方法去做,一定可以提高成绩。家长听说有方法,就很开心。我把方法逐一告诉家长,家长回家好好践行,孩子期末数学考了98分。
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智商正常,方法对了,短期内提高孩子数学成绩不是问题。
数学知识以板块方式呈现,只要补好短板,还是很容易提高成绩的。
1、习惯不好
①上课不认真
有一些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不好好听课。老师讲的知识点听得一知半解,那就影响知识的掌握。
比如,老师讲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孩子如果没认真听讲,错过周长的定义的理解,就不能灵活求出各种图形的周长。
大部分孩子成绩不好,都跟上课没认真听讲有关。老师把所有激情放在课堂上,孩子如果认真听,效果是很好的。
②不按时完成作业
有些孩子上课被老师管着能认真听讲,但是回家没人管就不按时完成作业,这样也很影响数学成绩。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是概念、公式,讲解例题,做点练习。
但是真正掌握一个数学知识点要靠多练习来助推理解和巩固。
继续以长方形周长为例子。老师在课堂上讲:告诉你长和宽,求周长。或告诉你长,宽是长的2倍,求周长。孩子回家要继续练习这两种题型,还要练习“长方形田一边靠墙,求围在田边篱笆的长度”等延伸的题型。
只有做透各种有关长方形周长的题型,你在考试的时候才能顺利拿下这个知识点的分。
数学本身就要靠多练,才能巩固知识。
③答题习惯不好
有些学生考试时明明都知道怎么做,总是东扣一点,西扣一点。不是忘了写单位,就是忘了答,或者落了验算。
这些孩子都是答题习惯不好。他们嫌麻烦,想早点完成作文作业,随便写一下,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很难改掉。
④没有查漏补缺的习惯
真正考高分的同学,都会做到查漏补缺。哪个知识点掌握不好,家长会和孩子一起分析,发现没掌握的知识点,会讲解给孩子听,并做一些练习加以巩固。
比如,教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会考一些两种知识结合题。比如“告诉你长方形的宽,在长方形内画最大正方形,求正方形的周长。”
像这种复杂的题型老师在课堂上可能没时间讲,如果家长没有给孩子做,那孩子也可能考不好。
2、知识掌握不好
小学数学一共有四大知识板块。
代数板块,比如加减乘除等;
几何图形,比如图形认识、周长、面积等;
概率统计,比如,统计数据、随机现象等;
综合实践,前三类的知识综合,如数学广角、综合类应用题等。
有些孩子各个板块知识都不扎实,家长会觉得给孩子补课无从下手。
3、能力没跟上
①计算能力
有些孩子计算能力很弱,像多位数加减法、多位数乘除错误率很高。原因有二:一是没掌握正确的方法;二是练得不够,没有熟练掌握。
②理解能力
有些孩子理解能力弱,读不懂应用题是什么意思。读不懂题,自然无法做题。
③思维力
做数学题,最重要是要有思维力。求答案时,一般倒推法:从问题出发,去条件中找答案。很多孩子没有倒推的思维力。
④审题能力
有些孩子做题不沉稳,慌里慌张。读题一扫而过,经常想当然看错题。把“不正确”看成“正确”,把“分米”看成“米”等等。
1、听讲:上课听不懂
数学成绩差,上数学课就像听天书。因为数学知识是连贯性很强。你没掌握乘法口诀,你就无法学除法。不像语文,一个单元没学好,只要你认真听,照样可以听懂新课。
因为前面知识没掌握,而导致想学的时候,已经听不懂了。这些孩子思想基本游离课堂,那数学会越学越差。让他们坐一节课确实很辛苦,所以他们也更好动,影响课堂纪律。不遵守纪律又会被老师批评,被批评更不想学习。形成恶性循环。
2、练习:作业、考试写不起来
上课听不懂,作业也写不起来。表现好点的孩子把会写的写起来,不会的到别人那里抄。表现不好的孩子,干脆不写;或者随便写几个。老师遇到这种作业又得生气,有时候忍不住要批评几句。
3、情感:讨厌数学
上课听不懂,没意思;写作业、试卷,做不起来,没意思;天天挨数学老师批,没意思。孩子就越来越不喜欢数学,越来越害怕数学。
马克思说过,一门科学,只有当它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能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
这句话道出数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
有些孩子发育稍慢,一下子未开窍,家长不要认为孩子不是读书的料就放弃。很多孩子在小学数学学得辛苦,大一点,就开窍了,学得特别好的例子很多。
在未开窍前若能抽空补差,提高孩子数学成绩,在“静等花开”的日子里大家就更有信心了。
爱迪生说,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无法可想的事是没有的。
1、发现问题:错在哪?
让孩子做一两份试卷,结合在校考过的单元卷和综合卷。这样你就很清楚孩子哪些知识点没掌握好。
拿三上数学为例,代数的知识点有时间认识、万以内加减法、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图形几何知识点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综合实践知识点有数学广角(集合)。
家长一看孩子各种知识都没掌握好,想想就没信心。其实不用太担心,凡是都有方法。
2、分析问题:这些错题属于什么知识点?为什么错?
通过分析孩子的试卷,我们得出孩子做错的原因有二:一是对知识没掌握好;二是态度不认真。
对照未掌握的知识点,我们进行归总。以三上数学为例,一般来说,时间认识、倍的认识、集合三块内容是难点。这里要多花时间复习。
剩下内容如果有掌握不好,稍微指导一下,加点练习,孩子能马上掌握。
如果是态度问题,比如看题不仔细,告诉孩子拿笔指读,并圈出关键词提醒自己。
3、解决问题:逐一击破
这么多知识点没掌握好,从哪里入手?我们从分数值最高入手,那非应用题莫属。通过让孩子做综合卷,发现孩子错的总是那几个知识点的应用题。
比如“告诉你长方形的长和宽,在里面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求出正方形的周长。”有些孩子没掌握这种题型做题思路,一遇上就错。
那我们家长如何指导?
①训练解题思路。
从问题出发,要想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孩子答,边长。
在一个长方形中画最大正方形怎么画?通过研究,得出以长方形的宽作文正方形的边长划出来是最大的。
最后就根据正方形周长公式算出正方形周长。
② 归纳解题方法
家长和孩子一起归纳出方法:在长方形画最大的正方形,就是以长方形的宽为正方形的边长。
归纳出方法后让孩子记在数学书上,然后背诵。因为这些孩子往往记性较差,下次忘了再看一眼。
③ 专攻专项练习
家长可以找其他试卷上同类型题或者自己出题给孩子练习。自己出题只有稍微变一下条件就行。比如,改变长和宽的数字或者改变画正方形的位置。
以上就是有效的“补短三步法”。
通过这样有针对性练习,孩子都能掌握某个知识点。
4、加强综合练习
2011年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数学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要有效地组织练习。
补好个个知识点,还不能保证考高分,还要让孩子回到做综合卷上来。因为有些孩子不怎么灵活,题换个地方又不会。
这时做综合卷要找一份简单点,不会太灵活的卷,不会绕弯弯的。比如“告诉你长方形长和宽,求周长”和“告诉你长,还告诉你宽是长的两倍,求周长”,前者就简单,后者绕了一个弯。
先做简单卷是想让孩子考个好成绩,让他有信心。也让他明白,这几天的辛苦有收获。
综合卷由简单到难,同种题型不断出现,不断练习,不断巩固,直到孩子一看就能提笔写为止。
5、科学复习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如何保持记忆?那就是及时复习。
A 看错题
把所有的综合卷拿出来,让孩子一张一张看题,有不理解的让他做记号。然后让孩子把不理解的题提出来向家长请教。
B 考错题
家长不能直接讲题,要让孩子说这道题哪里不懂。是做题没思路,无从下手,还是某一个步骤不懂。如果是前者要会比较麻烦,从“补短三步法”入手,如果是后者,稍做点拨,再出一两题练一下就好。
也有一些孩子不会看错题,随便看一下,就说自己都会了。家长要逐一考他,不会的做记号。考完所有卷子,把错题归纳一下,大概有几个知识点。再一一击破。这样第一轮的复习就结束了。
C 再看错题
第二轮的复习从标记号的错题看起,如果孩子会了就划掉记号。个别还有不会的再击破它。
大概通过两周的复习,如果正常发挥的话,你的娃这次期末考至少能得个优秀。
短时间内提高孩子数学方法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加强综合练习——科学复习五步法。
任何事情都是有拆解方法的,只要你愿意寻找,总能找到正确方法,然后去刻意练习它,你一定可以成功。
记住,方法总比困难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