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逼疯各区许多老母亲老父亲的初中期末终于陆续考完,已崩溃的爹妈和娃们终于能够喘口气了:
当然,每次大考后喜闻乐见的吐槽流程依然要走一遍,而数学物理作为主要的难度区分科目,每年都有很多哭诉题难做不出来的孩子。
一个现象就是,从初二开始,数学压轴题做不出来的学生越来越多了,近期网传25年中考数学难度提升、易难题目比例改为5:3:2的传言目前来看并非捕风捉影,许多家长也已经十分看得开:
现在中考改革之后,考试的倾向越来越趋向于灵活多变,函数常考新定义和图像运动分析,几何压轴也更灵活。
跟以前相比,灵活程度变大,更考察孩子对方法的熟悉程度。
举个例子,以前考几何手拉手模型,把模型记住,结论记住,能很容易在题里发现手拉手,然后做就可以了。
(25年各区初三期末,手拉手模型已经刷屏)
但是现在,同样是手拉手,在题里就很难看出来,很多时候需要自己去做辅助线构造手拉手,构造出来之后才能确定思路。
还有些区的题目会将手拉手模型与其他模型搭配考查,难度相对更大一些。甚至在某些区的新定义题型中也会运用到该手拉手模型,由此可见,此模型在北京初三数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现在的考试就需要孩子对手拉手特别了解,知道什么时候可以用手拉手,手拉手的常见图形有几种,手拉手对应的是哪个图形运动。所以现在孩子好多做不了压轴题,主要是方法积累和熟悉程度不够。说实话,这个模型或许每位同学都有所耳闻,但真正能够透彻理解的学生却为数不多。寒假期间,同学们应好好总结,避免盲目刷题。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