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很难怎么办

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很难怎么办

首页数学更新时间:2024-12-29 08:46:33

今天聊聊数学考试中的选择题和填空题。

拿前段时间的区一模来说,满分120分的卷子,选择题12道,每道3分;填空题6道,每道4分,合起来60分,妥妥地占了“半壁江山”。

我根据全年级的数据,统计了高分层、临高层、优秀层、临优层、及格层和临及层在选填题的得分情况,得到下面这一张表格。

从表格最后两列,能得出两个信息:

1.高分层与满分的距离是8分,其中选填题占了1.5分;临高层与高分层的距离是9.11分,其中选填题占了2分;临优层与优秀层的距离是5.58分,其中选填题反而比优秀层做得好;及格层与临优层的距离是12.71分,其中选填题占了4.6分。这四个层的同学,要想成绩上一个层次,得在不放弃选择填空题的同时,多往解答题上下功夫。

2.优秀层与临高层的距离是4.98分,其中选填题占了3.14分;临及层与及格层的距离是10.98分,其中选填题占了6.28分。这两个层的同学,要想成绩上一个层次,首先得想办法把选填题的分数提上去。

为什么选择填空题的分数上不去呢?

1.基础不牢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题目做不出来,拿不到分,分数自然也就上不去。

比如这一道题:

-2022的相反数是( )

A.2022 ;B.1/2022; C.-1/2022;D.-2022

够简单了吧?可就是有学生不知道相反数是个啥,或者把相反数、绝对值和倒数三个概念混淆,结果犹豫不决,最后决定赌一把,选了个C,错了。

2.策略不足

有些题目看起来不大好办,但只要换个策略,就会变得很简单。

我印象最深的,是2021年广东省中考数学省题的第7题:

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为圆上一点,AC=3,∠ABC的平分线交AC于点D,CD=1,则⊙O的直径为(  )

A.√3 B.2√3 C.1 D.2

菁优网评出的难度系数是0.5,并给出两种解法,用到了圆周角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和解直角三角形,还要添加辅助线,怎么看都不算简单。

其实,换个角度,由题目中的“AC=3”,可推出直径一定比3还要大,再看四个选项,比3大的只有B,你说该选谁?

选择填空题的解题技巧,像验证法、排除法、特殊值法等等,网上一搜一大堆,教学中也会有渗透。不过从平时的观察来看,能切换策略的,多数是成绩还不错的学生;成绩普通的学生,很多时候都是“一根筋”,做得出就做,做不出就过。

3.习惯不好

有的学生做选填题很快,但是得分率不高,不是不会做,而是解题习惯不够合理。

常见的情况有两种:

一种是审题没划关键词,结果重要信息没把握到,导致丢分。

比如这道题:

在不透明布袋中装有除颜色外完全相同的红、白玻璃球,已知白球有60个.同学们通过多次试验后发现摸到白球的频率稳定在0.75左右,则袋中红球个数可能为(  )

A.15 B.20 C.80 D.45

红球有20个,所以答案选B。本来挺简单的题,就是有学生选C,因为他们题目还没看完,就自以为是地下结论。

另一种是计算不用草稿纸,心里想一想就下结论导致,导致结果出错丢分。

比如这道题:

方程x² x=0的根是( ) 。

用因式分解法,就能得到答案“x=0或x=-1”。这题也不算难,但我见过一个学生,看完题目,稍作思索,就直接写出“x=0或x=1”,然后满意地做下一题去了。

针对上述原因,提高选填题得分率的方法,就是巩固知识技能、积累解题策略、以及优化解题习惯

前两条不难理解,这里重点聊聊最后一条,解题习惯的优化。我想和你分享一个目前正在用的方法,就是把做选填题当成一门技能,通过刻意练习来帮助学生提升

具体怎么做呢?分四个步骤。

第一步,限时小测

首先,选一份试题。可以自己出,也可以网上找。我比较喜欢用菁优网来找,资料丰富更新快。

试题印出来后,给学生安排一次20分钟的限时小测,并告诉学生,目标是控制扣分在7分以内。

为什么是20分钟呢?

广东的数学中考90分钟,按照区模的试题结构,解答题占了8×2 10×2 12×2=60分,按照解答题优先分配和等值预算的原则,留给选择填空题的时间,还剩30分钟。对于选填题,20分钟完全足够处理会做的部分,剩下不会做的,如果没做完,还有10分钟作为缓冲。

为什么是7分以内呢?

我这边的数学试题,选择题3分一道,填空题4分。通常来说,最后一道的选择题和填空题都是难度最大的。

设定扣分7分以内的目标,意味着做好了压轴题可能全错的打算,能做就做,不能做就先跳过,这样既可以降低压轴题对自己的压力,又能为后面的基础题腾出更多时间。

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这个目标会不会又太高了呢?或许有点高,不过这个在操作中可以视情况灵活调整,尽量满足“跳一跳,够得着”就好了。

为了鼓励学生全力以赴,小测过程中最好严肃考纪,到点就收,努力做到公平公正。

第二步,批改记录

试题收上来,可以“趁热”批改,只评对错不算分。因为只有选填题,改起来也快,50多人的试卷,10分钟左右就能改完。

事先准备一份纸质表格:

在表格的第一行填上题号,接着逐张浏览学生的卷子,记录错题情况。

这一步要花点时间,大概半节课左右,不过后进生的卷子可以跳过,因为基本上都是错题。

第三步,反馈复盘

记录完,就有了一手数据,不妨先做一轮分析:

①哪些学生空白题目多,是因为解题速度慢、策略不合理、还是不会做?

②哪些题目错的人多,是因为不会做,还是解题习惯不合理?

尽快抽个时间评讲,向学生及时反馈错题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

如果可以的话,评讲后安排5分钟时间,让学生拿出笔记本,自己总结做选填题的经验和教训。

①老师板书问题:如何在20分钟内,做到选填题扣分在7分以内?

②学生可以从知识和策略两个方面来总结,至少3条,要指向行动。

第四步,行动强化

很多时候,把错误指出来,学生会表示自己记住了,下次一定注意。可是,很少有人只靠“记住”就能吸取教训。只有采取了行动,付出更多的心思去补救,才能真正做到吸取教训。

因此,在上一步做完后,不妨让学生做一件事情,就是“错题1 3”。

“错题1 3”,指的是把错题重新做一遍,接着给没到错题另外找三道同类型的题目做一遍。比如解分式方程因为没检验丢了分,那就重新解一遍,再找三个分式方程解一遍。

这样做有三个好处:

①加深理解。

学生在把错题重做一遍的过程中,可以刷新做题的体验。同时,在找同类型的题目时,也会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②因人而异。

有的学生错题少,所以任务也轻;而有的学生错题多,所以任务会重一些。每个人的任务都是“自动”生成,不用老师操心。

③跟进方便。

第二步记录的表格,在这里又能派上用场了。哪个学生按要求完成,就把他的名字划掉。只要老师保持跟进,谁也逃不掉。

有学生随便应付怎么办?视情况来调整,其实我们希望的,是学生在补救的过程中,渐渐地体会到,一开始努力把事情最好,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限时小测、批改记录、反馈复盘和行动强化,这四个步骤形成一个刻意练习的闭环。尽管这里说的是选填题,其实解答题也可以用,比如想帮助学生提高分式化简求值的得分率,不妨来几个闭环强化一下。

这个办法我也是不久前想出来,执行的次数还不多,效果如何,或许得先看看学生区二模的表现。如果您有什么好的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沟通,期待您的分享!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