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期末考试了,周末校内布置了两张数学卷子,是线段和动点的专题,在考试中都属于压轴题的存在。
七年级娃预估花3小时能写完,然后还可以复习下其他科目。
结果高估了自己的实力和试题的难度,做的过程中很不丝滑,每道题都需要考虑很久。
从早到晚,直到晚饭前才勉强完成。其它复习计划只能作罢。
上了初中后,发现数学是最需要花时间的,不管是校内还是家里。不像文科用碎片时间就能积累,而数学需要大段的时间去思考和刷题。
刷题的目的不是为了做完这些题,而是找出哪些是不会的,哪些是不熟练的,哪些是易错的,温故知新。
最需要重视的是两类,一是计算题,二是压轴题。
计算在七上是大头,有理数计算、整式加减、一元一次方程,都是重点章节,需要花时间练习,无它,为手熟尔。
再就是压轴题,大概有几类:数轴上的动点问题、线段的动点问题、角的计算与证明、动角问题。
还有比较重要的,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规律探索、含参的一元一次方程。
这些题型都需要总结,把最难的、最典型的几个,反复练习,反复总结,咀嚼、反思、应用。集中火力,专攻一点,见效比较快。
关于这些压轴题,有些老师持否定的态度,认为不应该把时间花在这上面,考试可以直接放弃,只要保证前面的基础题和中档题都对了,也能取得不错的分数。
确实,去磨压轴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不如用这些时间来复习其他科目更有性价比。
但,我们才初一,对于初中生来说,还没有到拼智商的时候,我们不想这么快缴械投降,想让她多磨一磨。
数学普娃的问题就是不会深度思考,遇到难度就会退缩,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看到一长段的文字就被吓到了,不敢下手。
如果在此之前好好总结题型,每种题型练习过关,考试时就不会惧怕,即使考试真做不出来,也是考场上再来决定是否放弃。
还有,压轴题非常锻炼孩子的综合能力,比如孩子昨天做的一道题,涉及到线段、运动、数轴、绝对值,需要分类讨论,在有三大类情况,每大类里面需要算两个数,每个数还有两种情况,不仅计算量非常大,也非常考验孩子的严谨度和细心度。
孩子进步的过程其实就是思考的深度和细心度的提升。
“学习”和这个世界上的任何工作都一样,本质都是“熟能生巧”,针对自己的难点,去反复攻克,反复“熟练”,压轴题也能迎刃而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