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数学作业的功能体现在巩固学生课堂上知识,加深学生理解,让学生更好内化支持等方面。小学数学教师通过设计分层作业,可以达到让不同层次学生在作业中获得发展,减轻学业负担,进行有效学习等目的。小学数学分层作业等设计需依据相应原则,采取适合举措完成作业等设计。笔者以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原则与作业设计策略为题,分别探析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几大原则及作业设计策略,为小学数学教师分层数学作业的设计建言献策。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原则、策略
前言:由于每名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方式有很大的差异性,所以,他们对于所学习的数学知识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体现于数学课堂学习中也体现在数学作业的练习中。在当下小学数学教师个性化教学深入推行背景下,其有必要思考和进行分层数学作业设计,基于每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设计分层数学作业,以此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小学数学教师在分层数学作业设计期间,一方面要掌握分层数学作业设计原则,依据原则进行作业设计,另一方面教师要掌握分层数学作业设计策略,为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不同难易程度的数学作业,让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1、 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原则
(1) 层次性原则
每名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以及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都有很大区别,这使不同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和效果差异悬殊。如果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作业设计期间,忽略学生们的差异,为学生设计难易程度相同作业,将引起优等生吃不饱和差等生吃不了的问题,削弱学生数学作业的积极性,产生厌学兴趣,影响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作业设计期间应依据层次性与交叉性原则设计数学分层作业,为处于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让不同层次学生在完成作业期间,都可以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增加做作业信心。
(2) 内容广泛与可选择性原则
数学分层作业的设计可以依据内容广泛性原则进行设计。在数学分层作业设计期间,小学数学教师需丰富数学作业内容,根据教学重点与难点设计作业内容,分别做好基础知识与拓展知识及培养能力知识的作业内容的设计,让学生可以在数学作业中巩固基础知识,拓展知识面,提升能力。
除此之外,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的选择适合自己的数学分层作业,给予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权利,这样可以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并在作业中更好发展。
(3) 趣味性原则
为了改善小学生数学作业积极性不高,缺乏兴趣的不良现状,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分层作业设计期间,应依据趣味性原则设计数学作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作业设计期间要尽量避免设计枯燥和固定的题目,针对同样的知识尽量以多种方式来展示。分层作业形式上,尽量让图文有效结合,在分层作业题目上可以设计“手抄报”、“唱一唱”等类型作业。除此之外,在内容上也要充分体现数学分层作业的趣味性,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把数学作业和生活建立联系,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策略
(一)根据学生学情,划分A、B、C三个小组
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掌握学生的学情,根据学生数学成绩、课堂表现、以往作业完成情况、数学基础与学习能力等,进行小组的划分,将班级学生划分成A、B、C三个小组。其中A组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薄弱,智力水平偏低,接受能力交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B组学生的基础情况一般、智力处于一般水平,学生学习较为自觉,并且具有一定上进心,数学成绩中等;C组学生学习能力强、数学基础好,学习积极主动,学习方法正确和乐于探索,成绩优异。小学数学教师优先对学生进行分组,划分成三个小组,之后结合每组学生现状设计分层作业目标,最后进行分层作业的设计。
(二)为三组不同层面学生,设计不同作业目标
小学数学教师在对学生分组后,要为不同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目标,之后在进行数学分层作业的设计。A组学生作业目标:尽量减少作业总量,控制作业难度,作业要以基础知识为主,要求A组学生掌握知识点和内化学习方法;B组学生要基于能力培养的目标,为其设计难度中等,利于激发其作业兴趣,发展能力的作业;C组学生作业设计目标为侧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确保学生可以良好运用课上学习知识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 丰富分层作业形式,设计难易度不同的作业
小学数学教师分层数学作业的设计,可以分别设计A、B、C三种类型作业,为A组学生设计巩固基础知识类型作业,为B层次学生设计发展与提升能力类型作业,为C层次学生设计实践类型作业。
在《三角形的分类》课后作业设计时,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设计分层数学作业。1.为A层次学生设计巩固基础知识类型作业,让学生通过比较和分析以及测量,对直角直角三角形与锐角三角形及钝角三角形进行分类,意在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特征的认识。
2.为B层次学生设计画一画类型作业,选择生活中自己熟悉的三角形,画一画,并配文字描述所化三角形的特征及其与其他图形的差异,这样利于锻炼学生的能力,并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建立联系,促使学生更好学习和理解三角形知识。
3.为C层次学生设计实践类型作业,丽丽要用三根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现在她只取了两根,其中一根小棒的长度是五厘米,另一根小棒的长度是十二厘米。如果想要围成一个三角形,那么请你帮助丽丽计算最后一根小棒的长度应该是多少?学生在完成这一作业期间,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并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 加强数学分层作业评价,使数学作业赋能增效
为了充分了解学生数学分层作业完成实际情况,小学数学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数学作业完成情境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完善和优化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不足,设计出质量有保障,形式多样,内容有趣的分层作业。作业评价的方式可以坚持以数学教师为主导的方式,也可以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进行自评或者以生生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让学生在相互评价过程中,相互学习,补齐短板,发展长处,让不同层次学生在相互评价中交流经验,促使他们更有效的完成数学作业。最后,小学数学教师也可以要求价值参与到数学分层作业评价中,便于家长更加了解学生学习现状,增进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双方交换意见,完善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不足。
结束语: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作业设计期间,可以依据以下三个原则设计数学分层作业:依据层次性设计数学分层作业、依据内容广泛与可选择性原则设计分层作业、依据灵活性原则设计数学分层作业。并在具体设计环节,将班级学生划分成A、B、C三个层次,为不同层次学生设计巩固基础类型作业、能力提升类型作业、实践类型作业,确保不同层次学生都可以高效完成作业,巩固课堂所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并利用分层作业,解决优等生吃不饱,差等死吃不了问题,让每名学生都可以选择到适合自己类型到作业。
参考文献:[1]王芳珍. “双减”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研究[J]. 理科爱好者,2023,(02):209-211.
[2]任慧. 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J]. 小学生(中旬刊),2023,(04):19-21.
[3]杨秀芳. 浅谈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策略[J]. 新教师,2023,(03):54-55.
[4]杨琨. 关于“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策略的研究[J]. 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03):138-140.
[5]吴定宇. “双减”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研究[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05):65-67.
[6]柯金恋. 探析双减下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A]. 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六届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2023:640-6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