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都是一个一单元一个单元的单独考,考查的知识点相对较少,而且是刚刚学过的,所以考试时基本上都是比较熟悉的题目,做起来得心应手。
这马上期末考试了,找了这份二年级(下)数学期末检测优选卷给学生们试了试,结果,学生:考查范围太广,好多知识点之前学的,现在已经忘了一半了。
还有时间,测一测,查漏补缺,轻松过期末。
一、填一填
题1考查学生对余数与除数关系的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当余数最大时,除数最小。知识点:最大余数是除数-1,最小余数是1.
题2.3.4.6考查学生对多位数的组成的了解,进行读数写数和比较数的大小的掌握运用,以及实际灵活应用能力。
题5考查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和在实际情况下的正确使用。知识点:较短较小的物体用厘米或分米,较大较长的物体用米。在选择使用长度单位时,除了注意联系实际外,还应注意题目所给的数据的大小。(有些版本这个知识点在上学期学过)
题7考查学生对三角形中的直角、钝角、锐角的理解和判断。可以利用直角三角形的直角帮助我们判断,比直角大就是钝角,比直角小就是锐角。(有些版本这个知识点在上学期学过)
题8考查学生对时钟上的时间的认读。知识点:当分针指向刻度12时,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有些版本这个知识点在上学期学过)
二、选一选
考查的知识点有:有余数除法的计算,算盘珠子的读写数,直角的理解判别,时间或多位数的大小比较。
注意题6,可以通过用最大数相加来帮助我们判断。
三、判一判
综合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概念性内容和实际应用上的理解掌握和分析判断。
四、计算
认真读题,做到不看错,不算错,不写错。
五、操作题
题1考查学生对画线段的实操能力。
解题思路:先用直尺把线段的长度测量出来,然后计算出此基础上加20毫米是多长,再画出题目要求的线段来。
注意:画完线段后应在线上或线下标记出长度。
题2考查学生对时钟的认读和实际操作能力。技巧:借用分针指向刻度12时,时针指向3时,正好是直角。
解决问题
利用已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应用思维能力。
题1问这些布能做几套衣服,要看29里有几个3,取整商,余数不用,因为余数不够帮一套衣服的。
题3考查学生对收集数据,整理数据,记录数据和分析数据,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点:“正”字每一笔代表一个数据,而不是一个“正”字代表一个数据。
温馨提示:在提数学问题时,尽可能的选中其中的两个已知而且好计算的数据来提问,以免在解决问题时,问题繁琐或是数据多而计算错误而失分。
附加题
此题看似很难,无从下手,若认真审题,仔细思考,找出三人之间的平衡关系点,题目中的问题就迎面而解了。
此类题型可以利用画线段的方式来帮助我们理解和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
通过这么一比较,59<67,所以芳芳的卡片多,多多少呢?67-59=8(张)
明白了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