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高考数学试卷文史(1986年高考数学试卷)

1986高考数学试卷文史(1986年高考数学试卷)

首页数学更新时间:2024-12-02 07:27:06

又到一年一度高考时,本文分几个部分系统介绍一下,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考制度的变化情况。

(十)1986-1991年黄冈奇迹和高考科目改革

1.1986年黄冈中学成就“奇迹”

1986年国家教委发布《一九八六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规定》。

1986年的高考有几个变化点

1)全国统考前是否预考由各省市自治区自行决定。

2)生物分数由前几年的50分变为70分。

3)明确学生档案重要性。规定1983年以后的毕业生必须提供档案,否则不予录取。

1986年的高考科目设置与前两年相同,语文和数学120分,但是生物由过去的50分变为了70分,权重增加。也就是说,理工科总分710分,文科总分640分。

1986年高考数学题量不少,难度也相对较大。黄冈中学升学率达到了91.4%,其中309人成功升学,这一成绩在当时全国范围内是非常突出的。黄冈中学不仅在升学率上取得了显著成就,还囊括了湖北省的文理状元,从而成为了高考的金字招牌。黄冈系的试卷和辅导书开始风靡全国。

得益于高考政策的持续稳定,1986年的高考生源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名校的录取分数线已经比较高。以河北省为例,复旦大学录取分数线已经达到560分,排名第一位。

1986年全国参加高考191万人,实际录取57万人。

2.1987年上海实行高考改革

1987年4月27日发出通知,国家教委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暂行条例》。

此制度的发布,一方面预示着高考招生工作以制度的形式相对稳定下来,另一方面高考改革也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上海作为政治经济发达地区,在1986年初步尝试的基础上,1987年全面改革,单独命题,必考科目为语数外,理工其他科目为物化生,文科其他科目为史地政。

1987年全国参加高考228万人,实际录取62万人。

3.1988年-1991高考科目改革多地实施,标准化考试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这一时期,高考招生政策变化不大,但以上海为代表的高考科目改革逐渐铺开,上海实行3 1、3 2,不少省份开始实行3 2,当然使用全国卷的还是占大多数。

全国卷还是总分710分。上海等地出现总分500分、750分等。

最大的变化点是1989年多地取消了高考预考。但是,本人1990年参加黑龙江高考,当时还是有类似预考的提前选拔的。

1988年,272万人报考,录取67万人。录取率为24.6%。

1989年,266万人报考,录取60万人。录取率为22.6%。

这一年,国家教委下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标准化实施规划》,标志着标准化考试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1990年,报考人数283万,录取 61万人,录取率为21.6%。

1990年10月,国家教委启动“三南改革”,湖南、海南、云南三省将过去高考的文理科分组,变为文史、理工、医农和地矿四类,每类只考4门。

本人参加了1990年的高考,五次模拟考在县城重点高中排名第7名(应届生268人),但是,平时擅长的数学(模拟平均分108分)仅考了68分,结果高考成绩变为全校的31名,浙大梦飞了,上了一所普通高校。当年浙大在本省录取线540分。

1991年,报考人数296万,录取 62万人,录取率为20.95%。

1991年在高考前不到三个月,国家教委举行了记者招待会,正式宣布:从1991年开始,在全国实行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制度。

会考原本只是学业水平考试,但是后来,为了提高升学率,一些地方依照会考成绩提前进行考生筛选,不合格者没机会参加即将到来的高考,实际上是以前高考预选的延续。

这几年看似录取率不低,但和适龄青年总数相比,录取率仅为2.56%-3.62%,跟现在是没法比的。2023年高考录取率已高达78.59%,录取人数占适龄青年的比重已经达到63.41%。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