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考第二天考试结束,备受关注的数学试卷也随之出炉,下面带来点评。
看了一下大家的反应,不少人认为这份卷子比较简单,事实上,我在第一眼浏览这份卷子的时候,也是有这个感觉的。难道真的和高考和其他地区中考普遍趋势一样,比往年要简单?然后每一道题仔细看之后,却发现这是一份暗藏汹涌的卷子,总体难度正常,既没有大家说的那么简单,也没有比以往更难。
说过很多次,评价一份数学卷的难度,主要体现的其实并不是压轴题,而是中等题型,确切来说是中等题的创新度以及知识融合量。数学和其他学科不一样的地方是,一道较为综合的数学题,不是单一知识点可以解决的,你需要调动脑子里面学过的各种知识,判断哪些是需要拿出来在这道题里面使用的。有点抽象,我举一个大家都懂的例子:有点像哆啦A梦的百宝袋里有很多法宝,每次遇到事情,他要在百宝袋里面找出适合解决这件事的法宝。更复杂的地方在于很多题目不是一件法宝就能解决的,这就是数学。
这份试卷我会选几道题出来点评。
首先是大家最关心的压轴题。如果说语文作文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话题,因为大家都懂都能发表意见,那么数学压轴题就是其他科目里面学生、家长和老师讨论得最多的题目了。
今年的压轴题,回归到1函数1几何模式,并且一如我之前提到的,函数题目是含参数的函数,一含参数,就注定了你不会看到图像。两题的第一个问均相当简单,中等水平学生应该能轻而易举完成,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平常没有经过长时间压轴题训练的学生,顶多还能在25题第二个问写出一些东西,28分的两道题目拿到10分大概就完事了。
一如所料,两道压轴题,都有其相对特殊,不按套路出牌的地方。24题前两个问相当正常,但是24第三个问,光是读懂题目就难倒了一部分人,相信这次不乏因为读不懂题目而拉胯的数学学霸,图形在动,点在动,最小值里面的最大值,一脸懵逼。25题是含参函数问题,与前两年仅含有一个未知数的题目相比稍微复杂一点点,与24相比,应该是得分率更高的一题,也更值得花时间在这上面。
其实说那么多,对于9万多的广州中考生来说,真正能够因为压轴题的难度影响分数的,其实也就那么几千个同学做的。所以,不要本末倒置,也不用为做不出来而着急,去年号称相当简单的函数压轴题,也没有让数学科多出几个140 嘛。
相比压轴题,我倒是更想讲一下前面的题目,主要是第10题,15题,16题,19题和23题,并附上我做的答案(非标答,仅供参考)
第10题,选择题里的压轴题,这道题延续了广州中考第十题一向的惯性,难度不会很大,尖子生应该三下五除二就能解决,这道题和下面的15题有相似之处,一起讲。
第15题,感觉难度比16题更大,但是应该很多人能够蒙对的。题目只给了一条边长4,没有任何特殊角等其他条件可以求出其他值,最后问两条边相乘的值,盲猜也应该要猜个4乘4吧?如果你是这样的,恭喜你答对了!
上面的这两道题,非常非常典型的一看到题目不用怎么思考就应该决定从百宝袋里拿出来的那件法宝叫做:相似。第十题是直角三角形相似问题,十六题的问题都问成这样了,不找相似还能愣住的我敬你是条汉子。而两道题目的相似三角形都没有要出现边的转换等复杂的问题,目标120分以上的同学如果做不出来,理应反思。
轮到有的人一脸懵逼,有的人毫无感觉甚至还有点想笑的16题了。同学们准备了那么久,过去几年都考的“几何不定项选择题”变成了这么一道题,what?什么玩意儿?
这就是考验你们百宝袋里的法宝有没有生锈的时候了,这道题的同学分三类,一类是秒做出答案:两个空应该分别是10.0和(x1 x2 …… xn)/n;第二类占了大部分,看出来了它很像方差的式子,而方差是什么?判断一组数据波动程度的东西,方差越小,波动程度越小,所以我们应该考虑当a=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的时候,该式子可能会最小。但是问题来了,可能有人会写10,第二个问干脆不知道怎么表示。第三类嘛,当然就是一脸懵逼跳过的。
(ps:理论上第一个空的答案写10可能应该不给分,第二个空写x的平均数(x上面一横)应该不给分,此题答案给不给分或会引起议论)
19题为什么要拿出来讲?因为这道题可能要了中等偏下的同学的命。它和我们常见的分式化简有不一样的地方,这道题需要处理根号下的平方,也就说化简之后变成绝对值需要讨论正负,110以上的同学个别可能因粗心要扣分,而靠着17-21拿分,目标90或者100分的同学,这题预计够呛。
22题应用题,比过去几年的近乎送分的应用题相比,第二个问也稍微加大了那么一点点难度,但中等学生足以应付。23题总体偏简单,作图与第二个问的第一小问证明菱形问题不大,最后一个小问需要花费一些功夫,利用的是等面积法。
然而,考试并不是每一道题单独列出来考的,而是要求我们在120分钟之内合理把握时间,合理选择要做的题目,合理思考哪些题写什么更能拿到分数。即便是对于成绩不错的学生来说,前面做的快还是慢,直接影响了后面还剩多少时间来思考压轴题,这个是会拉开差距的。另外,在题目的选择上,有能力流畅做出后两题的同学并不多,假设还剩半小时,我们是应该全力攻24,还是25,抑或是去想前面还没做出来的题目,这就需要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有充足的认知,对考试节奏有足够的把握,这就是一二三模和其他限时真题训练的价值所在,也是对准备初三的同学的警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