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广东试卷(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名单广东)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广东试卷(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名单广东)

首页生物更新时间:2024-09-07 02:47:38

新快报讯 8月20日,第33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华附”)闭幕。闭幕式上诞生577枚奖牌,其中广东省代表队斩获9金15银2铜,1人入选国家集训队。

再获佳绩

华附学子连续四年入选国家集训队

上午八时三十分,记者看到闭幕式现场已座无虚席,学生们彼此祝福,翘首以盼等待着最后的夺金时刻。经过8月17日-18日两天精彩的比拼,将产生金牌获得者150名,银牌260名,铜牌167名,其中,获得金牌的前50名选手进入国家集训队,有望保送清北。

佛山市南海区石门中学党委书记田冬冬作为本届竞赛的承办方代表致闭幕辞,对全体参赛选手表示由衷的祝福和赞扬,并向评委专家和志愿者们致以诚挚的感谢。“生物科学的探究之路永无止境,希望同学们永葆对生物科学的热爱,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未来为解决世界性重大生物难题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发出中国声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田冬冬说。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刘栋教授作竞赛总结。随后,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教授顾红雅为承办单位——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委员会广东分会、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佛山市南海区石门中学赠送锦旗,对承办单位表示感谢。

第34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将于明年8月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由西安市铁一中学承办。闭幕式上,西安市铁一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庆群作为第34届竞赛承办方代表接过会旗,向全国生物学竞赛学子发出诚挚邀请,期待大家明年齐聚西安。

活动最后召开的颁奖仪式,将全场气氛推至高潮。现场依次公布铜牌、银牌、金牌得主并为其授予奖牌,让不少学生大呼“紧张刺激”。“大家都很关注前240名的具体排位,因为只有前240名能够进入实验考试。考试入围名单已经透露了大致排名,但是只有前150名能够收获金牌,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名字能更晚被念到。”安徽省队一学生告诉记者。

广东省代表队以9金15银2铜的成绩收官。作为承办单位之一的华附收获2金3银1铜,其中,华附2023级高中生林钰坤以广东省第一名、全国第十名的好成绩入选国家集训队。截至目前,华附已连续四年有学生入选国家集训队。

题型改革

与国际竞赛接轨 选拔高水平创新型人才

本届竞赛规模创历届之最,汇聚了来自全国30个省(市、区)代表队的577名队员报名参赛。参赛规模扩大的同时,赛事题型也在不断创新,与国际接轨。

“竞赛发展至今,在理论考试和实验考试中,均加入了一些创新题型,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相较以往有较大提升,学生已经不能仅靠死记硬背获得高分。”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委员会主任赵进东在17日接受采访时说。

本届竞赛涵盖植物、动物、细胞、分子与生化等多方面的内容,着重考察各位选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今年比赛的一大特点是进行题型改革,由原来的定项选择变成不定项选择。改革的目的是希望与国际竞赛接轨,选拔出高水平、创新型的人才。”顾红雅说。

夺金时刻

“高一就确立了进入国家集训队的目标”

在得知自己进入国家集训队后,林钰坤的喜悦溢于言表。尽管他笑称自己“好像在梦中”,但对于结果,他并不十分惊讶,“这是我高一就定下的目标,大家对我都很有信心,而我是顺着期待一步步往上爬的。”林钰坤说。他也向记者分享了他的生物学竞赛经历。

家庭的熏陶为林钰坤的竞赛之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小我爷爷就经常带我去广州图书馆,在里面经常翻阅一些动物、植物等与生物学有关的书籍,打下了比较浓厚的兴趣和比较好的知识基础。初中时发现生物学与自身兴趣有较高的契合程度,再加上自身成绩也不错,最终选择了走竞赛的道路,也更好地为自己的发展作铺垫。”

良好的心态也是林钰坤取胜的法宝之一。尽管在这次考试中因为时间把控失误,导致自己最擅长的植物学未能正常发挥,但他迅速调整自身心态,最终仍取得不错的成绩。“对我来说,联赛前和国赛前都有非常大的压力,这个时候就需要进行心态调试,比如我会在比赛前一天踢球释放压力,或者在考前跟熟悉的同学聊聊天,缓解紧张的情绪。”对于最终结果,他表现得很坦然,“即使我们没有顺利进入国家集训队,这也只是我们人生当中的一个阶段,还有更大的挑战等待着我们去克服。”

关于竞赛,林钰坤也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首先要做好规划,比如说我在刚上高一的时候,就定下了今年要进入国家集训队的目标,同时就停掉了很多综合的课程,专门去准备竞赛,做好相关的计划,从最基础的书目复习,到做题,再到实验培训,从始至终不要懈怠;其次注意调控心态,一次考试的失利并不代表什么,重要的是你如何从这次考试当中总结经验,让你在接下来的考验当中有更大的优势。”

未来,林钰坤希望进入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深造学习:“专业方向选择会考虑生物相关的交叉学科,希望能为国家的科研作出贡献。”

采写:新快报记者 陈钰涵 通讯员 李芸

图片:学校供图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