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
昨天在广州闭幕
厦门中学生获得1金3银
金牌
王一扬 男 厦门第一中学 高二
银牌
曾佑民 男 厦门双十中学 高二
吴仕铭 男 厦门第一中学 高二
姚牧语 女 厦门第一中学 高二
这也意味着他们获得了破格入围“强基计划”的资格。
厦门一中获奖者和指导老师。(图片从左至右分别为吴仕铭、指导老师郭凌奇、王一扬、姚牧语,受访者供图)
双十中学获奖者曾佑民。(图片右二,受访者供图)
本次决赛共有全国30个省的代表队,577名中学生参加,最终150人获得金牌,260人获得银牌,167人获得铜牌。
福建代表队夺得4金14银1铜。
实验连考将近10小时
解剖蟑螂观察内部结构
据介绍,和往年相比,今年的生物奥赛变化很大,接轨国际赛事,难度上升不少。比赛先进行理论考试,一共3小时,80道不定项选择题,每题4个选项。
理论考试之后,前240名进入实验环节,从早上8点半,考到18点,将近10小时。实验内容包括植物学、细胞遗传、动物学等。
其中动物学实验是解剖蟑螂,一只3—4厘米长,不过蟑螂不是活的,是经过杀菌处理的标本,题目要求解剖蟑螂,观察口器、神经系统等内部结构。
一名中职生获金牌
这次生物竞赛在之前的联赛阶段,曾引发全网讨论,因为有位中职学校的学生由益嘉,和一批重点高中的学生同台竞技,“爆冷”夺得黑龙江省全省第一名。
由益嘉来自黑龙江省林业卫生学校。
从决赛获奖名单看,由益嘉的成绩位列全国第112名,获得金牌,是黑龙江省唯一获得金牌的选手。
自幼喜欢生物学
由益嘉的“爆冷”获奖,之所以引发热议,原因在于:现在的学科竞赛已经和过去不一样了,不仅仅是智力层面,还是资源的大比拼。
据之前的公开报道,由益嘉自幼对生物学就十分感兴趣,与那些经历过生物学奥赛系统培训的学生不同,他对生物学发自内心的喜爱,成为他的重要动力。
目前,他已经具备高中生物学基础,并自学了大学生物学课程,也是因为在中职学校就读,让他有更多精力去准备生物学竞赛。
相关新闻>>
中学生有五大学科竞赛,分别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信息学。
上月,第41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NOI 2024)已经结束,厦门获得1金2银2铜,其中,双十中学李静榕获得金牌,还进入国家集训队,保送清华大学。
这是李静榕第二次获得金牌,第二次进入国家集训队,第二次保送清华大学。
2023年,参加第40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的李静榕(资料图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今年信息学奥赛共有来自全国五百余名选手参赛,经过5天的赛程活动,共产生金牌50枚、银牌150枚、铜牌73枚。
学科竞赛全国获奖,意味着啥?
每年五大学科竞赛,大约会在金奖中产生260个国家集训队名额,其中数学60个,物理50个,化学50个,生物50个,信息学50个,即金奖的前五六十名进入国家集训队。
这260人获得免高考直接保送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的机会。
其余银牌及以上获得“强基计划”破格入围资格。除清北、复交南浙破格入围需审核外,其他高校基本上都可以直接入围,可免去入围阶段的竞争。且部分院校对于破格生,还有在校测阶段初试直接满分进复试的优惠政策。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强基院校都招收金银牌破格生,部分院校只招收部分科目的金银牌破格生。
2020年,国家针对高考推出“强基计划”,招收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为他们点赞!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文字:佘峥 综合:橙柿互动·都市快报
厦门日报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