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仿真模拟卷答案(辽宁省实验模拟卷生物答案)

生物仿真模拟卷答案(辽宁省实验模拟卷生物答案)

首页生物更新时间:2024-09-03 12:09:54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生物学取得的很多成果离不开科学方法,下列相关研究与所用科学方法对应错误的是( )

A.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鉴定DNA是遗传物质——加法原理

B.罗伯特森提出所有的细胞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构成——提出假说

C.沃森和克里克对DNA结构的探索——建构模型

D.施莱登提出植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植物体的基本单位——归纳法

2.细胞中的蛋白质多种多样,其内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只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B.由氨基酸的元素组成推测蛋白质都仅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

C.瘦肉经煮熟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肽键被破坏,因而易被蛋白酶消化

D.细胞中的蛋白质多种多样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量不同有关系

3.下列哪项不能体现“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 )

A.叶绿体内的类囊体堆叠增大了膜面积,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

B.神经元的轴突末梢有大量突起,使突触后膜神经元容易产生兴奋

C.低等植物细胞含有中心体,保证了有丝分裂的正常进行

D.肾小管上皮细胞中有很多线粒体,有利于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

4.下图为植物不同细胞间糖类运输、转化过程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单糖运载体具有特异性,图示转运过程需消耗ATP

B.蔗糖的水解有利于蔗糖顺浓度梯度转移

C.ATP生成抑制剂会直接抑制图中蔗糖的运输

D.动植物细胞都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换

5.IAps是细胞内一种控制细胞凋亡的物质,其作用原理是与细胞凋亡酶结合,从而达到抑制细胞凋亡的目的。IAps的核心结构是RING区域,如果去掉该区域,则能有效地促进更多的细胞凋亡。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人体不同细胞寿命可能与IAps的含量有关

B.控制IAps合成的基因表达有空间但无时间上的选择性

C.去掉癌细胞中IAps的RING区域,可以有效促进癌细胞凋亡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程序性死亡

6.已知某种野生型小麦的高秆(A)对矮秆(a)为显性,抗病(B)对易感病(b)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对这一野生型小麦种群进行研究发现,其表型及所占比例分别是高秆抗病植株占2/3,高秆易感病植株占1/12,矮秆抗病植株占2/9,矮秆易感病植株占1/36。根据相关信息判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B.该野生型小麦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一定大于a的基因频率

C.该野生型小麦种群中,高秆抗病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6

D.若让所有矮秆抗病植株自由交配,则后代中出现矮秆易感病植株的概率为1/16

7.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不仅具有蛋白质外壳,而且该蛋白质外壳外还包裹有一层由脂质构成的包膜,该结构可以帮助病毒牢固地黏附在宿主细胞上,促使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并维持病毒结构的整体性。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包膜使病毒以胞吞形式侵入宿主细胞,同时释放遗传物质

B.病毒有无脂质包膜与病毒的遗传物质有关

C.研制针对蛋白质外壳和包膜的蛋白酶和脂肪酶可有效消灭新型冠状病毒

D.特定配方的靶向包膜漱口水,在一定程度上可限制新型冠状病毒传播

8.已知树突状细胞向细胞毒性T细胞呈递抗原依赖于树突状细胞表面的CD80分子与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CD28分子的相互识别。与CD28分子相比,癌细胞膜上的PD­L1与树突状细胞的CD80分子结合的亲和力更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PD­L1与CD80的结合体现了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

B.树突状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都是由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的

C.促进PD­L1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助于人体清除自身癌细胞

D.树突状细胞可以在人体的第二道和第三道防线中发挥作用

9.2019~2020年的澳洲山火对人类和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危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火地区上的所有植物构成了一个群落

B.过火地区的群落演替过程中优势物种被替代主要是植物之间竞争的结果

C.过火后的森林和过量砍伐的森林发生的演替类型不同

D.火灾过后的森林发生的演替类型是初生演替

10.约9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会利用微生物将谷物、水果等发酵为含酒精的饮料,后来又通过固体发酵法制得其他食品,如酱油、醋、豆豉、腐乳等,从而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饮食文化。下列与传统发酵技术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传统发酵技术是利用不同原核生物产生不同代谢产物的原理,生产人们需要的产物

B.发酵是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通过微生物的无氧呼吸转化为人类所需产物的过程

C.谷物、水果等原料可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各种营养物质,发酵前无需进行灭菌处理

D.与传统发酵技术相比,发酵工程要接种通过基因工程育种获得的优良菌种

11.2022年11月,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利用体外受精成功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驴胚胎,该技术可能会拯救数十种濒临灭绝的驴物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胚胎工程技术,可以帮助濒危物种重新繁殖

B.通过体外受精技术,可以将不同遗传背景的驴的精卵结合

C.若要得到多个该驴个体,需将原肠胚均等分割后进行移植培养

D.若要培育成驴个体,可将早期胚胎移植到同期发情的雌性驴子宫内

12.如图所示,科研人员利用诱变方式选育可高产β­胡萝卜素的三孢布拉霉负菌,未突变菌不能在含有β­紫罗酮的培养基上生长。随β­胡萝卜素含量增加,菌体颜色从黄色加深至橙红色。图甲表示选育菌种及获得β­胡萝卜素的流程,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经过①紫外线照射后,可能有少数三孢布拉霉负菌能在含β­紫罗酮的培养基上生长

B.进行③操作时,应选择橙红色区域较大的菌落中的菌株继续接种培养

C.要得到图乙所示的菌落,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②操作接种后再培养

D.能在添加了β­紫罗酮的乙上长成菌落的目的菌,其基因未发生改变

13.溶菌酶占鸡蛋清蛋白总量的3.5%,因其能水解细菌细胞壁黏多糖、与带负电荷的病毒蛋白或核酸等直接结合,而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等作用。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溶菌酶分子中可能含有较多带正电荷的氨基酸残基

B.溶菌酶可为细菌细胞壁黏多糖的水解提供能量

C.鸡蛋清中溶菌酶的合成场所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D.溶菌酶易变性,需要在酶催化的最适温度下保存

14.斑马鱼的受精卵中的基因M发生突变,胚胎将无法正常发育,这种胚胎称作突变型胚胎。为探究突变型胚胎无法发育的机理,研究人员检测了不同发育时间的突变型和野生型胚胎细胞中的DNA含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20~24 h,野生型胚胎中的大多数细胞处于分裂期

B.与20 h相比,22 h的突变型胚胎中更多的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

C.24 h时,突变型胚胎中某些细胞的DNA可能被相关的DNA酶降解

D.基因M突变,不能维持细胞的正常增殖,导致突变型胚胎不能正常发育

15.麦冬的小块根是一种药材,有生津解渴、润肺止咳之效。麦冬在河北种植时,冬季往往不能生长,发育受到抑制。芸苔素(BR)可以延缓植物叶片衰老,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为探究某化工厂生产的BR对麦冬在山东越冬中的作用,某研究小组进行了探究实验,如表为相关实验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使用的BR是一种植物激素

B.BR能够为麦冬的生长发育提供能量

C.BR可能通过促进叶绿素的合成进而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D.一定浓度的BR不能提高麦冬的抗寒性促进麦冬的生长

16.草莓是无性繁殖的作物,它感染的病毒很容易传播给后代。病毒在草莓体内逐年积累,会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差。下图是育种工作者选育高品质草莓的流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方法一:―→

方法二:

注:SMYELV­CP是草莓轻型黄边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

A.方法一中,甲常选用茎尖,原因是其几乎未感染病毒

B.通常采用75%的酒精和5%次氯酸钠溶液对甲进行消毒处理

C.A、C两个过程属于植物组织培养,都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

D.判断两种选育方法的效果都需要通过病毒接种实验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17.(12分)为探究不同光周期条件下,不同浓度外源Fe对番茄光合作用的影响,科研小组设置了两个光周期:12 h光照+12 h黑暗(12 h/12 h)和16 h光照+8 h黑暗(16 h/8 h);开花前后在番茄叶面喷施不同浓度(0 μmol/L、100 μmol/L、150 μmol/L、200 μmol/L)的Fe肥,测定气孔导度(气孔开放程度)、净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CO2通过气孔进入细胞后,在特定酶的作用下,与 结合。根据图甲可知,Fe肥可 (填“增大”或“减小”)气孔导度,在 光周期条件下作用更明显。

(2)根据图乙分析,可以得到的结论有 (至少答出两点)。

(3)Fe肥除通过影响光合作用提高番茄产量外,还可以提高番茄品质。因此有同学认为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给植物施加大量Fe肥,你认为这样做 (填“合适”或“不合适”),并说出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0分)下图是人体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控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器官,a~f表示相应激素。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在升高血糖浓度上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有 (填图中字母)。

(2)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某个区域兴奋,通过 (填“交感”或“副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上升,此调节方式为 调节。

(3)人们常将图中甲、丙、丁之间存在的这种分层调控称为 ,其意义是 ,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

(4)在寒冷环境中,当局部体温低于正常体温时,机体除了增加产热外,还通过神经调节引起 ,减少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稳定。

19.(11分)2021年,安徽省颍上县的庄红贡米入选农作物十大优异种质资源,系全国农作物唯一入选稻类作物。庄红贡米色泽红润,香味口感俱佳,铁、锌等微量元素含量是普通大米的8~15倍。为了生产无公害优质稻米、拓宽产品种类,科技人员设计下图农业生产模式。回答下列问题:

(1)食用庄红贡米可有效预防缺铁性贫血,因为Fe2+可以参与人体中 的合成。

(2)水稻在生长过程中易遭受稻飞虱的侵害,稻飞虱可以刺吸水稻的汁液为生,水稻汁液中富含糖分,但缺乏氨基酸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稻飞虱体内的一种细菌沃尔巴克氏体能够通过合成维生素来补充稻飞虱食物中所缺少的维生素。稻飞虱与水稻、稻飞虱与沃尔巴克氏体的种间关系分别为

(3)稻田养鸭可以有效防治稻飞虱等虫害,这种防治虫害的方法属于 。鸭子还可以取食水稻老黄叶和杂草,鸭粪便可以作为水稻的肥料。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该模式能生产出无公害庄红贡米的原因是 (答出2点即可)。

(4)该生态系统充分利用了鸭粪、菌糠等废弃物中的物质和能量,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

20.(15分)赖氨酸是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科学家把某种赖氨酸含量多的蛋白质编码基因(R)导入玉米中,使玉米中赖氨酸的含量提高30%。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PCR技术扩增R基因时,需要在一定的缓冲液中才能进行,其中需要加入 和激活该酶所需的 。为了特异性扩增R基因序列,需根据 设计特异性引物。A、B、C、D、E、F、G、H八种单链DNA片段中应选取 作为引物。第5次循环后,可扩增得到与两条引物之间长度相等的DNA片段(含R基因)共 个。

(2)图中强启动子的作用是 。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若为了避免R基因和质粒的自身连接或反向连接,提高重组效率,应该选择的限制酶是

(3)随着转化方法的突破,农杆菌侵染玉米这种单子叶植物也取得了成功。科研人员从新鲜的玉米叶片上取下的圆形小片与农杆菌共培养,当农杆菌侵染玉米细胞后,能将 上的T­DNA转移到被侵染的细胞,并且将其整合到 。筛选这种转化细胞后,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经过 形成愈伤组织,将愈伤组织接种到含有 的培养基上,诱导其形成胚状体,再生成植株。

(4)对转基因再生玉米植株进行分子水平检测时发现,有些植株虽有R基因,但几乎没有赖氨酸含量多的蛋白质,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2分)某种鱼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这种鱼有多对相对性状,如眼型有正常眼、非正常眼,尾鳍有单尾鳍、双尾鳍等。

(1)科学家发现一条纯种雌鱼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由正常眼突变成为非正常眼,则显性性状是 ,用上述鱼与正常眼雄鱼杂交,F1雌雄鱼中均有正常眼,也有非正常眼,据此 (填“能”或“不能”)确定控制眼型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

(2)已知鱼的单、双尾鳍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请设计实验探究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思路:取单尾鳍的雌雄鱼与双尾鳍的雌雄鱼,进行正交和反交(即单尾鳍♀×双尾鳍♂,双尾鳍♀×单尾鳍♂),观察后代的表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若 ,则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②若 ,则该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3)若已证实控制尾鳍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单尾鳍对双尾鳍为显性。某养殖场出于生产的需求,需要通过杂交育种培养出一批通过尾鳍就能识别出雌雄的鱼苗。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用的杂交方案:

参考答案

1.A 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运用了“减法原理”鉴定出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大胆提出了细胞膜模型假说:细胞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B正确;沃森和克里克使用模型构建法制作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属于构建模型,构建的是物理模型,C正确;施莱登提出植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细胞是植物体的基本单位,运用了观察法和不完全归纳法,D正确。

2.D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A错误;氨基酸和蛋白质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但有的氨基酸还含有S元素,包含这些氨基酸的蛋白质中也会有S元素,且某些元素不属于氨基酸但会在蛋白质中出现(比如血红蛋白中的Fe元素存在于血红素基团,不属于某个氨基酸),B错误;瘦肉经煮熟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因而容易被蛋白酶消化,但肽键并未被破坏,C错误;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的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不同,肽链的盘曲折叠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D正确。

3.B 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堆叠,使膜面积增大,为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和色素提供了更多的附着点,有利于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化,A正确;神经元的轴突末梢有大量突起,以便和多个突触后膜发生联系,将兴奋传递给多个细胞,B错误;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含有中心体,与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有关,C正确;线粒体可以为肾小管吸收葡萄糖提供能量,D正确。

4.B 单糖顺浓度进入薄壁细胞,且需要单糖转运载体,该过程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A错误;蔗糖的水解使筛管中蔗糖浓度降低,有利于蔗糖顺浓度梯度转移,B正确;蔗糖通过胞间连丝运进筛管,该过程不消耗能量,ATP生成抑制剂不会直接抑制图中蔗糖的运输,C错误;胞间连丝是植物细胞间物质运输的特殊结构,D错误。

5.B IAps可抑制细胞凋亡,人体不同细胞的寿命不同,可能与IAps的含量有关,A正确;基因表达具有空间和时间上的选择性,从而精确的调控细胞的分化、衰老与凋亡,B错误;IAps可抑制细胞凋亡,去掉癌细胞中IAps的RING区域,可以有效促进癌细胞凋亡,C正确;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程序性死亡,D正确。

6.B 高秆与矮秆、抗病与易感病都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因此其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A正确;单独分析高秆与矮秆可知,高秆∶矮秆=3∶1,所以aa=1/4,即a=1/2,进而得出A=1-1/2=1/2。所以A的基因频率与a的基因频率可能都为50%,B错误;该野生种群中,A=1/2,a=1/2,则AA=1/4,Aa=2/4,aa=1/4,高秆植株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3(1/4/(1/4+2/4)=1/3),单独分析抗病性可知,抗病∶易感病=8∶1,则B的基因频率为2/3,b的基因频率为1/3。因此抗病植株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2,所以高秆抗病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3)×(1/2)=1/6,C正确;所有抗病植株的基因型为BB=4/8=1/2,Bb=4/8=1/2,则b的基因频率为1/2×1/2=1/4,故自由交配的后代中易感病植株的比例为1/4×1/4=1/16,D正确。

7.C 新型冠状病毒以胞吞形式侵入宿主细胞,释放其遗传物质,A正确;新冠病毒是RNA病毒,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病毒有无脂质包膜与病毒的遗传物质有关,B正确;包膜的成分是脂质,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等,因此脂肪酶不一定能分解包膜,C错误;特定配方的靶向包膜漱口水,很可能使包膜的脂质成分被破坏,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限制新型冠状病毒传播,D正确。

8.C 树突状细胞表面的CD80分子与癌细胞膜上的PD­L1特异性结合,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传递,A正确;树突状细胞、B细胞和T细胞都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B正确;PD­L1与CD28分子在与树突状细胞的CD80分子结合上具有竞争性,因此促进PD­L1相关基因的表达可能会使CD80分子与CD28分子的相互识别减少,对树突状细胞向细胞毒性T细胞呈递抗原的过程产生影响,不利于人体清除自身癌细胞,C错误;第二道防线是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以及炎症反应,树突状细胞属于吞噬细胞;同时树突状细胞在第三道防线中起到摄取呈递抗原的作用,D正确。

9.B 过火地区上的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群落,A错误;过火地区的群落演替过程中优势物种被替代主要是植物之间竞争的结果,比如灌木比草本能占有更多的阳光和营养物质等,草本群落会向灌木群落演替,B正确;过火后的森林土壤条件基本保留,可能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和过量砍伐的森林发生的演替均为次生演替,C错误;火灾过后的森林发生的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D错误。

10.C 传统发酵技术利用的微生物有原核生物(如乳酸菌),也有真核生物(如酵母菌),A错误;发酵是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通过微生物的代谢转化为人类所需产物的过程,并非都是通过微生物的无氧呼吸,B错误;谷物、水果等原料可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各种营养物质,传统发酵技术一般利用的是原料中天然存在的微生物,因此发酵前无需进行灭菌处理,C正确;发酵工程接种的优良菌种可以从自然界中筛选,也可以通过诱变育种或基因工程育种获得,D错误。

11.C 利用胚胎工程技术,可以帮助濒危物种重新繁殖,A正确;通过体外受精技术,实现不同遗传背景的驴的精卵结合,B正确;若要得到多个该驴个体,需将桑葚胚或囊胚的内细胞团细胞均等分割后进行移植培养,C错误;早期胚胎需移植到经同期发情处理的同种雌性动物子宫内发育成个体,以避免发生免疫排斥,D正确。

12.D 过程①紫外线照射的作用是利用物理因素诱导发生基因突变,由于突变的低频性,被照射的三孢布拉霉负菌只有少数能在含β­紫罗酮的培养基上生长,A正确;橙红色的菌体为高产菌,进行③操作时,应选择较大的橙红色菌落中的菌株继续接种培养,B正确;图乙中的菌落均匀分布于平板,说明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C正确;能在添加了β­紫罗酮的乙上长成菌落的细菌是经过紫外线照射后的高产菌,其遗传物质都发生了改变,D错误。

13.A 溶菌酶能与带负电荷的病毒蛋白或核酸等直接结合,可能含有较多带正电荷的氨基酸残基,A正确;酶催化机理是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不能为化学反应提供能量,B错误;细胞中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在蛋白质加工、转运和分泌中发挥作用,不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合成在核糖体,C错误;酶易变性,同时长时间处于适宜温度条件下,酶分子空间结构也会发生改变,因此,酶一般在低温下保存,D错误。

14.A 由题图可知,胚胎细胞中DNA相对含量的峰值主要在200~400波动,20~24 h大多数野生型胚胎细胞中的DNA相对含量为200,表明此时这些细胞处于DNA复制间期而非分裂期,A错误;与20 h相比,22 h的突变型胚胎中更多细胞的DNA相对含量集中在200~400,说明这些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B正确;24 h时,某些突变型胚胎细胞中的DNA相对含量为0,这些细胞中的DNA可能被相关的DNA酶降解,C正确;综合A~C选项可推测基因M突变,不能维持细胞的正常增殖,导致突变型胚胎不能正常发育,D正确。

15.C 实验中使用的BR是某化工厂生产的,不是植物激素,A错误;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植物生长的调节物质,既不是植物细胞的结构物质,也不能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能量,B错误;BR可以延缓叶片衰老,结合题表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两种温度条件下喷BR溶液都能明显提高麦冬的净光合速率,推测BR可能通过促进叶绿素的合成进而提高光合作用强度,C正确;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喷BR溶液组麦冬的净光合速率均大于喷蒸馏水组的,说明BR能提高麦冬的净光合速率、减轻低温冻害对麦冬的影响,即一定浓度的BR能够提高麦冬的抗寒性,促进麦冬的生长,D错误。

16.D 植物的分生区附近(如茎尖)的病毒极少,几乎不含病毒,因此对茎尖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可以获得脱毒植株,A正确;在植物组织培养中,需要用75%的酒精和5%的次氯酸钠溶液对甲进行消毒处理,保证植物组织培养的成功,B正确;A、C两个过程属于植物组织培养,都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和再分化形成根、芽,最终发育成植株,C正确;方法一获得的无病毒苗应根据植株性状检测,不需要接种病毒;方法二获得的抗病毒草莓需要通过接种病毒检测,D错误。

17.答案:(1)C5(五碳化合物) 增大 12 h/12 h (2)16 h/8 h光周期的净光合速率大于12 h/12 h光周期的净光合速率 Fe肥能增大净光合速率,且150 μmol/L增大效果最好 (3)不合适 Fe是微量元素,植物对其需求量不大,合理施肥即可满足生长需求;大量施肥可造成土壤渗透压过高,导致植物失水而出现烧苗现象

解析:(1)光合作用暗反应可发生CO2的固定,CO2通过气孔进入细胞后,在特定酶的作用下,与C5结合形成C3。分析图甲,与对照组不加Fe肥比较可知,Fe肥可增大气孔导度,12 h/12 h光周期比16 h/8 h光周期作用更明显,增大效果更显著。(2)图乙表示的是光周期和Fe肥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16 h/8 h光周期的净光合速率大于12 h/12 h光周期的净光合速率,Fe肥能增大净光合速率,且150 μmol/L增大效果最好。对于植物来说,光可以作为能源也可以作为信号,光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3)生产中应该合理施肥,大量施肥会导致土壤渗透压升高,植物不能吸水,甚至失水出现烧苗现象,且Fe是微量元素,植物对其需求量不大,合理施肥即可满足生长需求。

18.答案:(1)b、c、e (2)交感 神经—体液 (3)分级调节 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 (4)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汗腺分泌减少

解析:(1)人体中降血糖的激素只有胰岛素,但升血糖的激素有多种,图中b胰高血糖素主要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提高血糖浓度,c肾上腺素和e甲状腺激素也可以升高血糖浓度,具有协同作用。(2)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可通过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得血糖含量上升,此调节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3)甲下丘脑可通过乙垂体对相应激素分泌进行调节,这种分层调控称为分级调节,如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的调节过程都存在分级调节;分级调节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4)体温调节是机体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达到产热和散热平衡的状态,当局部体温低于正常体温时,机体除了增加产热外,还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散热,如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汗腺分泌减少等过程。

19.答案:(1)血红素 (2)寄生 互利共生 (3)生物防治 鸭子取食害虫和杂草,可以减少除草剂和杀虫剂的使用;鸭粪便和菌糠作为有机肥,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秸秆发酵制成栽培基料可以减少秸秆焚烧产生的大气污染 (4)循环

解析:(1)因为Fe2+可以参与人体中血红素的合成,而血红素可参与氧气运输,因此食用庄红贡米(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如铁、锌等)可有效预防缺铁性贫血。(2)稻飞虱可以刺吸水稻的汁液为生,说明二者为寄生关系,稻飞虱体内的一种细菌沃尔巴克氏体能够通过合成维生素来补充稻飞虱食物中所缺少的维生素。而稻飞虱可为沃尔巴克氏体提供有机物,因此二者为互利共生的关系。(3)利用鸭子捕食稻飞虱来防治稻飞虱等虫害,属于生物防治。由于鸭子取食害虫和杂草,可以减少除草剂和杀虫剂的使用;鸭粪便和菌糠作为有机肥,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秸秆发酵制成栽培基料可以减少秸秆焚烧产生的大气污染,因此上述模式能生产出无公害庄红贡米。(4)该生态系统充分利用了鸭粪、菌糠等废弃物中的物质和能量,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有益的方向,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

20.答案:(1)耐高温的DNA聚合酶 Mg2+ R基因两端的碱基(核苷酸)序列(R基因的已知序列) D和G(B和G) 22 (2)利于R基因在玉米中超量表达 Pst Ⅰ、EcoR Ⅰ (3)Ti质粒 该细胞的染色体DNA上 脱分化 特定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4)基因转化过程中强启动子可能丢失或断裂,未能真正转化成功;虽然转化成功,但是R基因保持沉默,不能有效表达

解析:(1)利用PCR技术扩增R基因时,需要在一定的缓冲液中才能进行,其中由于温度要求,需要加入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和激活该酶所需的Mg2+。为了特异性扩增R基因序列,需根据R基因两端的碱基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由于子链的延伸方向是5′→3′,目的基因要插入到Ti质粒的T­DNA上,因此应选取D和G(B和G)作为引物。R基因第一次复制得到两个两种,第二次复制得到四个四种,第三次复制得到八个五种,这里含有最早获得的2个R基因,第四次复制得到16个五种,第5次循环后,可扩增得到目的基因2n-2n=22个。(2)图中强启动子的作用是利于目的基因即R基因在玉米中超量表达。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若为了避免R基因和质粒的自身连接或反向连接,提高重组效率,应该选择的限制酶是Pst Ⅰ、EcoR Ⅰ。(3)随着转化方法的突破,农杆菌侵染玉米这种单子叶植物也取得了成功。科研人员将新鲜的从玉米叶片上取下的圆形小片与农杆菌共培养,当农杆菌侵染玉米细胞后,能将Ti质粒上的T­DNA转移到被侵染的细胞,并且将其整合到该细胞的染色体DNA上。筛选这种转化细胞后,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将愈伤组织接种到含有特定激素,如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培养基上,诱导其形成胚状体,再生成植株。(4)对转基因再生玉米植株进行分子水平检测时发现,有些植株虽有R基因,但几乎没有赖氨酸含量多的蛋白质,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有基因转化过程中强启动子丢失或断裂,未能真正转化成功;虽然转化成功,但是R基因保持沉默,不能有效表达。

21.答案:(1)非正常眼 不能 (2)正、反交后代表型一致 正、反交后代表型不一致 (3)单尾鳍♂×双尾鳍♀

解析:(1)纯合雌鱼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导致该鱼由正常眼突变成非正常眼,说明非正常眼是显性性状(相关基因用A、a表示)。用上述鱼(基因型为Aa或XAXa)与正常眼雄鱼(基因型为aa或XaY)杂交,无论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F1雌雄鱼中均有正常眼,也有非正常眼,故不能根据F1的表型确定控制眼型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2)取纯合单尾鳍的雌雄鱼与纯合双尾鳍的雌雄鱼,进行正交和反交,观察后代的性状表现。若正反交后代性状表现一致,说明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正反交后代性状表现不一致,说明该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3)若已证实控制尾鳍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单尾鳍对双尾鳍为显性(相关基因用B、b表示)。可以让单尾鳍雄鱼与双尾鳍雌鱼杂交,即XBY×XbXb,后代中单尾鳍(XBXb)均为雌性,双尾鳍(XbY)均为雄性。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