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初中,小娃面对的科目越来越多,各科题目的文字也越来越长,特别是语文的阅读理解,很多抓得紧的学校一上来都是按中考标准来训练;
就连数学,大伙儿发现没?最后几个大题的题干,那文字也好长啊!
所以说,文字解读能力的训练,是初中学习的一大要务。
可光重视文字阅读训练就够了么?
“看图说话”也相当重要啊!
因为通过这三个月对小四门的逐步接触,老母亲惊讶的发现:
原来,这以“图”为主的题型,占分比重它也不小呀,而且考核知识点既细致又灵活,还真别小看了这初中版的“看图说话”。
第一,地理、生物中的图片题。
对于大部分的新初一娃来说,小四门的适应,并不能够全面丝滑。
特别是差不多能占到40%分值的主观大题,但每个科目的大题风格,又是不太一样的:
历史、道法的答法相对接近,更偏向阅读理解和写作输出,文字量大,答题模板化重,强调学科术语的精准运用。
而地理、生物的主观大题则基本上就是以图片题为主,通过读图来考察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程度,要读、要写的文字量倒是不大,很像是读懂图后出了几道有关联的“填空”题。
1)、地理。
地理对“图”的重视,自不必说。
七上的第二章就是“地图”,专教如何识图、用图;
每一个板块,都有大量的专业配图,用来直观展示复杂的知识点;
地理也是唯一一个要专门另配图册的科目;
地理的考试,我们这儿是100分的卷面分,大题占40分,全部都是图片解读题。
所以说,在地理这一科,如果读图差,不光是分数不高,也意味着这一科要培养的重要能力之一——识图能力,没有过关。
2)、生物。
生物的主观大题,也以图片题为主,七上主要考显微镜的使用、动植物细胞玻片制作等实验类图片。
如果家里有生物的教辅书,我们翻一下就会发现:在专项分类题中,一般会专门提取出“识图题”这个项目,集中进行复习和刷题。
但我个人觉得,七上生物在图片的考察上,更偏重于细致、踏实的记忆,不像地理那么活泛。
第二,历史中的图片题。
虽说历史主观大题的答法偏阅读理解,文字的读与写必须是强项,但挡不住历史课里面也有很多图片要考啊。
先说远一点,在我国古代历史学中,一直有着“左图右史”的说法。
历史和地理的知识结合,本身就非常紧密,读图能力强对学好历史也是一大推动啊。
再说回现实中要考试的历史图片题:
一是会经常考到各种地图,比如疆域图、路线图等等;
二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2024版新教材,它有一个非常鲜明的新特点:
它启用了很多近些年考古新发现的实物图片,来帮助学生了解、理解知识点。
对于以前就有的、后来又新增加的考古实物图片,孩子们不能只当看个热闹,一定要多了解文物背后的考古意义。
你想,中国文物那么多,历史书咋可能随便拣几张好看的?
能上课本的,必定都意义非凡。
而这图片背后的关键历史意义,就是学生所要掌握的。
所以,大伙儿看这小四门里,地理、生物、历史都有着相当比例的图片题,而主科里语文也有,阅读理解里有一个“非连续性文本”的类型,就特别爱出图表题。
(虽说没有抒情类记叙文分析起来那么难,但也有需要注意的答题技巧)
孩子们想把初中功课念好,并不容易,既要有过硬的文字能力,还要有准确的读图能力。
咱们在期末复习的过程中,也别忘了要把读图这一块,给拉一拉。
欢迎关注@B计划老妈,孩子成长路漫漫,在这不可逆的十八年里,努力扶君上马,送君一程,但内心始终有B计划。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