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选择题。(本部分共10道试题,每小题4分,计40分。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隋朝时有一位商人通过运河由北往南运输货物,从今天的洛阳出发坐船到杭州去,他依次经历的河段是
A.永济渠、邗沟、江南河
B. 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C.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D.邗沟、江南河、永济渠
2.唐朝时期,长安城内有两个市,每市有“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店铺),四方珍奇,皆所积集”。这里的“市”是指
A.政府机构 B.商业区
C.娱乐区。 D.居民住宅区
3一时间,唐朝人才云集,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等人先后任宰相......开元盛世”的中华,开阔、宏图、多彩,其影响力远播世界。材料反映出国家繁荣昌盛的关键在于
A.重用人才 B.重视科技
C发展教育 D.经济实力
4.“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其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请问该书是
A 《天工开物》 B. 《农政全书》
C.《齐民要术》 D.《本草纲目》
5.郭靖和杨康是金庸先生脍炙人口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重要人物,他们名字中的“靖”“康"来源于灭掉北宋政权的“靖康之变”。灭掉北宋政权的是
A西夏 B.蒙古 C.辽(契丹) D.金
6.元朝为统一多民族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表现在
①设宣政院,首次直接管辖西藏
②推行中原地区的各种制度和文化 ③结束分裂,首次实现大一统
④疆域辽阔,国家统一,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7.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宋朝“创新和文化繁盛期”表现的是
A.活字印刷术 B.交子
C.指南针 D.造纸术
8,下图为中国历史纪年表的某一片断,图中①②③所指的朝代分别是A.①北魏 ②南宋 ③元
B.①北周 ②陈 ③西晋
C.①辽 ②南宋 ③元
D.①辽 ②东晋 ③元
9.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在谈列明清时期某政策时说: 归根到底,它是倾向例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他评论的是
A.“重本抑末"政策。B.汉化政策
C.闭关锁国政策。 D.休养生息政策
10.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1到图3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A.封建制度的完善
B. 生活习惯的变化
C.社会文明的进步
D.君主权力的强化
答案:
1.B 2.B 3.A 4.A 5.D 6.C 7 .D 8.C 9.C 10.D
二、填空题。(共5道试题,每题4分,每空2分,计20分)
11.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_________。杜甫的诗歌大多是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尤其是描述民间疾苦,多抒发他忧国忧民的情怀,故杜诗有__________之称。
12.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__________带领的岳家军英勇杀敌,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后来_________以所谓“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13.宋朝在与辽、西夏边界开设贸易场所,称为_________。官府和商人用各种商品在此进行交换,互通有无。宋朝的商业繁荣也超过了前代。都市的商贸活动也辐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_______。
14.明朝中期的__________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小说。_____(朝代)小说《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15.清朝康熙帝时,为了抑制满洲贵族的一些权力,加强君主专制,设立了__________。雍正帝时,为处理西北军务,朝廷临时设立______。
答案:
11.诗仙 ;诗圣
12.岳飞;秦桧
13.榷场 ;草市
14.《西游记》;清代
15.南书房;军机处
三、问答题。(10 分)(以下两道试题,请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按第16题计分)
16.宋代商业繁荣,最大的商业城市在哪里?朝廷为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了什么机构进行管理?北宋兴起的哪一市镇,后来发展成为瓷都?
答案: 16.开封和杭州;市舶司。景德镇
17.为了加强与外国的联系.明成祖朱棣时期采取的重大举措是什么?清朝乾隆年间设置的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指出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17.明朝举措:郑和下西洋。机构:广州十三行。
变化:由开放逐步走向闭关锁国。
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明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对外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西方殖民者对东南沿海的侵扰等。
四、材料解析题。(共2道试题,计30分)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皇帝以下 设丞相、大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把全国划分为36郡。
材料二 颁布" 推恩令”,取消地方的盐铁经营权和铸币权。
材料三 通过“ 杯酒释兵权”的办法解除石守信等大将的兵权。
材料四 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在中央废除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1)以上四则材料分别是哪位皇帝实行的措施? (4 分)
(2)概括指出这些措施所起的共同作用。(5分)
(3)以上四则材料反映出我国封建统治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3分)
答案:
18. (1)秦始皇(贏政)、汉武帝(刘彻)、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
(2)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地主阶级的统治。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19.中国崛起之路.曲折而又艰辛,历史上的经验,值得借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历史上,中国至少曾有三次被公认为是地区最强大的国家。 第一次是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当时汉朝周边的一些国家开始进口汉朝的商品和技术———主要是丝绸、纸张,陶瓷....7世纪唐朝的建立不仅宣布了中国的第二次崛起,而且巩固了中国在南方的力量,并通过陆路向四周扩展影响力。这种影响力还传播到隔海相望的日本。.......在这一时期,中国不仅高度开放而且迎来了一个贸易和工业不断增长的时代。............1368年,明朝建立了。中国由此实现了第三次崛起。虽然这次与前两次相比有些逊色,中国强大的力量仍给这一地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王赓武《中国迎来第四次崛起》
材料二 郑和船队所到之处,以礼待人,尊重当地风俗;公平贸易,并将海外的先进文化与科技带回国内,因而为中国赢得了信誉和朋友。...郑和下西洋不以贸易获利为目的,丰厚的馈赠给予明朝财政巨大的经济负担,随着国力衰退,航海的壮举悄然结束。
材料三 明清时期,一部分仕途无望的知识分子投身于文学创作和科技研究,如吴承恩、吴敬梓等成了小说家;宋应星成了科学家。甚至极少数知识分子成为横行沿海的武装海盗,比如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
材料四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中的一句话:“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古代三次崛起体现出的共同特征。简析第三次崛起与前两次相比逊色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6分)
(2)材料三中宋应屋的哪一巨著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郑成功最大的历史功续是什么? (4分)
(3)根据材料四,指出清政府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简析清政府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及影响。(4 分)
(4)联系当今实际,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中国的第四次崛起。(4分)
答案:
19. (1)共同特征:国家强盛;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主要原因:因为明朝郑和下西洋以宣扬国威为目的,并没有使明朝走向强大,后因政治腐败、国家闭塞而逐渐走向衰落。(意思相近即可)
(2)《天工开物》。收复了台湾。
(3)政策:闭关锁国政策。原因: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政策;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稳定,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防范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扩张。(任答两点即可)
影响: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导致国家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4)看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经济强国;和平崛起、强而不霸;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