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该怎么评价你,我的孩子!
最近一次考历史,看到有些学生试卷上的回答,在让人捧腹大笑的同时,又感觉到有点心里梗。
比如试卷里这道大题,一共有四个小问题。第一个小问题问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的哪些特点?学生回答“残酷、冷淡”。办公室的政治老师哈哈大笑说“莫非唐太宗是个霸道总裁?”。再看第三道题问“到日本的代表人物是谁?”学生答“张骞”。政治老师点评说“鉴真表示不服。”再看第四道小题“例举两则唐朝与其他各民族建立深民族感情的历史事件”。学生答曰“文成公举和成吉思汗和亲、郑和下西洋”。办公室语文老师仿政治老师也点评说“惊天大发现:文成公主是穿越的,郑和也是穿越的。”另一个语文老师也哈哈大笑“成吉思汗穿到唐朝和松赞干布抢媳妇、郑和穿到唐朝下西洋去了”。笑过之后几位老师一阵感叹。历史老师更是气得一边阅卷一边嘴里嘀嘀咕咕,说感觉自己上课在有些学生眼里跟空气似的,没存在感。
话题扯开,趁着大课间时间几位老师纷纷说起学生这些让人好笑又生气的事情。物理老师说起有个学生在做物理题的时候,算出一个题的答案是一个老奶奶走路的速度达到了百米每秒。我的天,我们一阵惊叹,这老奶奶岂不是有高铁速度了!接着语文老师说起有个学生说李白字大白。太白的那一点,他硬是没看到。讲到这些问题,老师们纷纷发言探讨,为什么会出现像这样的情况?比较一致的意见是:类似的学生都没什么学习的目标,属于被动学习。然后就是学习习惯不好:听课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思想经常开小差,造成的后果就是听课听个一鳞半爪的,知识联系不起来,缺乏常识性的认知以及对知识的记忆性混乱,因此答题时常常就是东扯葫芦西扯叶,张冠李戴的。然后几位老师又交流自己的解决这种问题心方案,结果发现效果都不怎么好。其实好理解。坏习惯都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就能够养成的,那么要把它扭转过来也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够完成的。所以大家互相安慰,说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就要坚持,要沉得下心来耐心掰正。最后我们用历史老师的微名来安慰她,要她静待花开。我们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慢慢的等待学生的花开。亲爱的读者,对于改变这种现象,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请留言探讨。#学渣是否真的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