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考试卷28题答案(历史试卷新高考卷2024参考答案)

历史高考试卷28题答案(历史试卷新高考卷2024参考答案)

首页历史更新时间:2024-09-03 07:04:15

28.清乾隆进士李调元在《卖田说》中借佃户王某之口说明“卖田以佃田”的好处:家中有十亩耕地,难以养活十口之家;卖出自己的十亩地,则可以长期租佃一百亩维持生计,且能免于官府钱粮加派。当时农业中租佃关系的盛行

A.延续了个体农耕方式

B.遏制了土地兼并扩大

C.抑制了商业货币经济

D.削减了国家赋税来源

答案:A

解析:清代农民通过租种土地继续从事农业生产,尽管他们不再拥有土地所有权,但依然能够以个体农户的身份进行耕作,即材料中的“十口之家”。这种现象实际上延续了传统的个体农耕方式,A选项正确;明清商品经济繁荣,土地成为重要商品,租佃关系盛行会刺激土地兼并的扩大,而不是遏制,B选项错误;根据唯物史观,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传统农业生产中租佃关系的发展,同时,租佃关系的发展对商业经济的发展会产生反作用,而不是抑制。此外,商品货币经济更强调货币的发展,如纸币、白银市场作用的增强,在农业中主要表现是货币地租取代实物地租,C选项错误。结合材料来看,农民卖地主要是因为官府钱粮加派,造成生计难以维持或难以养家糊口。钱粮加派不是正规国家赋税,而是国家在遇到特殊情况后的紧急摊派,如明末的辽饷,清末的厘金,属于苛捐杂税,因此这不是国家赋税来源。同时,佃户免于官府钱粮加派,农民从自耕农变为佃农,这是纳税人数量的减少,是征税对象的减少,因此这也不是国家赋税来源的削减。注意:赋税来源更强调国家赋税来自于哪一部门或行业,如农业税比重下降商业税比重上升,人头税比重下降资产税比重上升,进出口贸易中的关税比重上升,等等,D选项错误。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