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欢迎转发】
◎ 文/编 乌江
中考历史题型中,材料分析题是最具有历史特色的综合性、主观性试题,也是最能考查学生能力的一道试题,在中考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们重庆中考科目中的历史,有五个题型,这个是好多年都没有变的题型了。最难的就是第四题的材料分析题。
根据最近两次的检测情况来看,学生对材料分析题的丢分是最多,而且答题很不规范。更重要的是大部分学生根本没有掌握到做材料分析题的方法。
重庆历史中考考卷,总分共50分,材料分析题占13分,一般是第23题6分,第24题7分;如果要在中考中取得最好成绩,即历史考试分数要达到42分以上,必须要答好材料分析题才行。
这几天,@教育人王福明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在这最后的一个月里,教给学生做材料分析题的方法,在中考时让学生达到最佳的效果。
要想解决这一困难,最关键是要掌握好材料分析题的答题技巧,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对于即将中考的同学们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做材料分析题?@教育人王福明经过学习和摸索出了做材料分析题的“三步曲”和“一注意”法。
第一步:读材料,答题的基础这一步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读什么?也就是读的内容。二是怎么读?也就是读的顺序。
先说一下阅读的内容:材料题都有两部分组成,一是材料部分,二是设问部分。
在阅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读全,材料的内容大体包括题头、正文、注释、出处等。在阅读材料时必须从头到尾一字不差,也就是不能忽视材料的标题、注释、出处这些内容。
这些说明性文字,它们往往能够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背景、作者及其身份等信息,给考生某种暗示和引导,是考生琢磨材料的重要因素,应该给予足够重视,不可漏读。
读几遍材料?
阅读材料一般应读三遍,即先粗读,后细读,再精读。
粗读就是对材料浮光掠影地通读一遍,大致了解一下材料的意思,初步建立起与所学知识和设问的联系。
细读就是对材料尤其是信息量稍大的材料要借助标点符号(尤其是分号和句号)理出头绪,用笔划出层次,理解各层次的含义和各层次之间的联系,归纳出每部分材料所反映的核心问题,从整体上把握材料与材料之间的信息连结。
精读就是结合设问和细读过程中提取的核心问题及关键语句重点阅读、理解。
再说一下阅读的顺序。
如何去读却有讲究。在读题环节中,先读设问,以掌握题目设置的要求,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这样既节省阅读材料的盲目性,也节约时间。
另外,也不能忽视材料标题、注释、出处这些内容。从后往前读,也就是先读设问部分,后读材料部分。
为什么先读设问呢?原因有三个:
一是先读材料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盲目性,特别是遇到一些难懂的或生疏材料,容易让学生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答题。
二是每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主题,而命题者就是围绕着这个主题来设问的。
三是先读设问部分,可以抓住材料的主题,这样在没读材料之前,就已经给材料内容定了位,这样我们的思维就有了目标。然后再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更是有的放矢了。
图为解答材料分析题的步骤
第二步:找联系,答题的关键
读的同时,也是想的过程,找的过程,要边读边想边找,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
设问和材料关系密切,设问提出的是有关材料的问题,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
所以,找到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很重要。先在设问部分找出关键词,然后带着关键词再去材料中找相应的关键词或句。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分析,结合相关的知识信息,对号入座,对问思答。
一般情况下,问题就解决了。
2、找材料与教材的相联点。随着开放性试题的增加,材料分析题的材料、问题都越来越“新”,但不管多新,必定与教材中的主干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正所谓“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这就需要我们把材料中的重要信息与教材的史实、观点相联系,确认材料与教材的哪章、哪节的内容相关联,这样便将材料与教材联系在一起了。只要判断准确,分析的大方向便明确了。
3、找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一般情况下,每一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主题,而每一个材料都是围绕这个主题来设计的,即使有些材料的观点完全相反,它也是围绕一个中心而设计的。
找出了中心,然后围绕这个中心,确认材料涉及的内容或对课本知识进行迁移,便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
第三步:组答案,答题的落脚点
走完了“读”和“想”这两步,答题的思路有了,只剩最后一步组织答案了。在组织答案时有几个问题要注意:
1、问什么答什么。紧扣题意、论从史出。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对号作答,坚持“问什么答什么”,不要脱离材料,随意发挥,答非所问。
2、注意语言简明扼要、条理清晰、书写工整。材料分析题对回答的要求是贵精不贵多。
3、看分答题。注意设问的分值,分值大的,回答要详尽些;分值小的,回答要简洁些。一般情况下,答题时要想好后再组织语言答题,切忌拿到就开始下笔。
4、语言要规范化。答题必须用历史学科的语言。即要恰当使用历史中的术语,少说大白话。
答题注意,克服习惯性毛病
1、先看材料,后看问题。
在做材料分析题时,忌先看材料,这是大部分同学的习惯性毛病。
因为先看材料,很多学生把握不住材料的中心内容。容易浪费时间,且答题没有方向。
2、抛开教材,就题答题。
部分学生在做材料分析题时纯粹抛开教材,自己想当然地答题。
这是最大的忌讳。答题时必须依托教材答题。就是所谓的材料在外,答案在书内(课本教材)。
3、 抛开材料, 就题答题。
这也是少数学生做材料分析题的毛病,材料没读懂,就开始答题,这也是不可取的。
结束语
@教育人王福明认为,虽然中考历史材料题有难度,但是只要教师教给学生的解题方法,学生掌握了解题技巧后,学生答起题来就容易些,而且历史也容易得高分。
感谢您从头至头阅读。欢迎您继续关注@教育人王福明正在创作的下一篇文章《学生第三次中考历史模拟检测后,一位历史老师的总结太全面了》
,我是@教育人王福明",笔名乌江。专注学校教育和家庭孩子教育。
如果您在班级工作中和教育孩子方面遇到困惑,欢迎留言交流。
如果喜欢,欢迎您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