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背诵有哪些规律?如何梳理重要知识点?对于以理解和记忆为主的历史学科,很多学生表示“亚历山大”。7月3日,顺德融媒记者特邀顺德区优秀教研组长、容桂外国语学校历史教师黄若静分享“干货”,为广大学子支招。
容桂外国语学校历史教师黄若静在上课。
第一,用文科思维“吃透”教材。黄若静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提出了学习建议,从宏观角度,要注重教材的目录,清晰重大事件;要注重每个单元的前言部分,明确来龙去脉;要注重课与课之间的连贯性,分析前因后果。从微观角度,要在每课的大小文字、文段的字里行间中,找到该课核心事件(主题)的历史背景、发生原因、具体内容、影响意义、辐射作用等,熟悉课中的图片含义、原始史料、课后延申。
第二,用周期时间“消化”知识。黄若静建议,同学们要配备一个专用的历史整理本,用思维导图、时空数轴、提炼提纲等方法,定期整理每个阶段所学的历史知识,时间的部署上,以每节课的课后整理为一个微周期、以一个星期的汇总整理为一个小周期、以一个月的总体整理为一个大周期,每个学期初就要提前设计好打卡完成表,以更好的促进自己的达成进度。
第三,用错题收集“谋划”策略。黄若静建议,把每份作业、每次检练、每场考试里出现的错题收集在一起,首先做好分析,具体错因是历史知识点的遗忘?专业名词的不理解?无法从题干情景提炼主旨?忽略题目中的关键字样?根据不同的错因作出相应的“补救措施”,然后,定期以“合并同类项”的方式去统计一个阶段的错题,反思哪种错因的题目反复出现,有针对性地去查漏补缺。
此外,根据历史学科初三复习方向,黄若静对初二学生备战中考提出了建议。一是夯实基础,利用历史老师整理的复习资料,反复熟练基础知识,同时,要经常回归教材,按上面第一点去深挖教材;二是明确专业概念,很多学生往往对一些专业概念不明确,从而无法理解题干语句的意思,以致无法调动所学的历史知识去分析,如:经济结构、社会基础、意识形态、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等,因此,在整理笔记或者错题时,要做好标注与解析;三是熟悉解题方法,对于不同类型与风格的选择题,利用错题本的整理与反思,列出自己在做选择题时的心得与技巧,制作成卡片,反复提醒自己。黄若静提醒,对于材料综合题的作答,要做好常用问法的归类,如:历史背景类、时代原因类、变化趋势类、提取信息类、理由说明类、作用影响类、观点论述类等,熟悉一些常用的作答方法。
文/顺德融媒记者卢优玲
图/学校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