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
【试卷讲评课分析】
全面检测第一阶段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及新疆地方史的学习效果,诊断“教”与“学”两方面存在的问题,为调整下一阶段教学和学习策略提供依据。
1、题型介绍
试卷分为两部分,地方史兵团史试卷(14分)和历史试卷(60分),选择题12题共24分,中国史6题,世界史6题;综合题4题共36分,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各1题。
2、试卷特点
① 扎根教材,体现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注重核心考点的覆盖面,考查学生对常见题型的解题能力。
②贴近学情、教情,一定程度上体现诊断功能、激励功能和较好的区分度。
【学情分析】
第一轮复习结束,扎根教材,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较好,但核心考点欠明确,学生对常见题型的解题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课堂上,应该顺应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对学生的积极思维给予充分肯定。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目标】
查找错因,夯实基础,掌握一定的做题技巧
1、知识目标:纠正错题,找准错因,有针对性地“专题补差”,落实基础知识,强化记忆,从而掌握各类题型的做题方法和做题技巧。矫正试卷中存在的错误,进一步巩固检查过的知识。
2、能力目标:理清解题思路,,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解题规律和解题技巧,培养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鼓励他们进行创新活动。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做题技巧, 训练学生的审题和答题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考试观,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培养他们在成绩面前不骄傲、在挫折面前不气馁的良好心理品质。培养学生正确的考试观,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培养他们在成绩面前不骄傲、在挫折面前不气馁的良好心理品质。
4、教学重点:通过出错率较高题目的讲解,把握做题的规律。
5、教学难点:鉴于考题答案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引导学生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来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模式】
试卷讲评课与“自学—导学—互学—拓学”模式相结合。
【教学方法】
以“自学——互学——导学——拓学”为教学主线,借助课中导学案进行纠错,课上通过数据统计、情况分析,自主尝试、修正错误,小组互助、解决疑难,教师解析、总结反思,及时反馈、达标检测等环节完成讲评,最后借助导学案当堂检测,适当拓展。
【教学设计】
二、数据统计、情况分析、班级成绩分析
(互学)本班共有30人参加考试,均分57分。及格人数30人,及格率100%,优秀人数7人,优秀率23.3%。各分数段人数分布如下:
63 —70 7人
56—63 9人
50 — 56 10人
50分以下 4 人
1、考试情况分析(自学互学)
2、二、选择题正确率分析:
正确率90%以上题目:1、3、4、10
正确率70—80%题目:4、5、8、7
正确率40—60%题目:9、12、6
正确率40%以下题目:11、2
综合题得分情况如下:
第13题:共11分,平均分8.7分;
第14题:共10分,平均分8分;
第15题:共8分,平均分6.5分;
第16题:共7分,平均分5分
三、自主尝试、修正错误(自学)
查找错因:
1、基础知识记忆不牢,概念模糊不清
2、审题粗心大意,忽视审题干、忽视审选择方向、忽视审备选项 例如不正确,不包括。
3、材料型题,没有提取有效信息,人为的扩大材料信息.
学生自主改错:学生对试卷中出现的错误自行改错,可以看课本,学生通过自己思考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探求正确的解题方法。仍然不会的在试卷上作出标记。
四、小组互助、解决疑难(互学)
1、展示得分率较低的题目:归纳总结、材料分析题。
2、自主纠错,学生查找自己出错的地方及出错原因。
3、各小组长统计本组的疑难问题并交给老师。
4、教师针对问题较多的题目进行讲解,分析错误原因。
五、教师解析、总结反思(导学)
1、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
2、审题不清,理解不到位,没能准确理解命题意图,没找准答案;
3、答题时粗心大意,造成不必要的失误;
4、书写不工整,卷面不整洁, 有写错别字现象 。
2、典型错题分析:
结合题型,一定要归纳、总结说出解答该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及解答该题目的关键、技巧,说出该题的解题思路,解题规范要求,并要联系由该题目所想到的其他相关知识。
3、解题的落脚点
1、先读问,后读材料
2、提取有效信息
(1)材料分层次
(2)找课本与材料关联点
(3)材料与设问的关联点
①.问什么答什么。紧扣题意、对号作答,不要脱离材料,随意发挥,答非所问。
②.答题内容要准确,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③.注意语言简明扼要、条理清楚。
④.答题要规范。做到”三化”:段落化、层次化(序号化)、要点化。及书写工整。
⑤.根据分值大小回答。
六、及时反馈、达标检测(拓学)
在世界历史舞台上,大国的发展带动着世界经济发展的进程,影响着国际格局的调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蒸汽和机器引起了欧洲工业生产的革命,世界从此掀开了新的一页。一位英国经济学家说:我们已经位居世界经济中心。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工业品已遍布势力到达的每一个地方……。
(1)材料一所述的“工业生产的革命”把人类带入什么时代?这次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在英国发生,前提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材料中“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北美西部……”使得英国号称什么帝国?
2、归纳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今后的改进措施:(师生共同总结)
①.教师教学方面:
A.增加检查、督促的力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程度。但因为所教班级过多,检查的力度是较难实现的。
B.注重解题方法指导等。
②.学生学习方面:
A.加强基础知识学习
B.认真审题。
C.注意书写等。
【板书设计】
因为是试卷讲评课,所以板书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在答卷上的易错题的关键点,尤其是答题方法、技巧中的重点。
【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效果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落脚点,一切教学手段的运用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最终的目的是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本节课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全体学生的潜力得到很大限度的挖掘,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训练效果等都得到了提升,教与学的气氛达到最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