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九省联考历史试卷真题答案及解析

江西九省联考历史试卷真题答案及解析

首页历史更新时间:2025-03-03 12:32:46

完整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6小题,1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每小题2分,共4分)

踏入景德镇,仿若步入一幅水墨画卷。古窑民俗博览区里,千年窑火生生不息,匠人们恪守传统技艺,将泥与火的艺术演绎到极致。那一件件精美的瓷器,或典雅清逸,或绚丽多姿,与古镇的青砖黛瓦 。漫步在瑶里古镇,山水相依,云雾缭绕,时光仿佛在这里静止。你可以在昌江边的茶馆里,品一杯香茗,静听流水潺潺,感受那份宁静与悠然,让疲惫的灵魂在这诗意的栖居地得到慰jiè( )与滋养。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括号里填入的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gè 籍 B. kè 籍 C. gè 藉 D. kè 藉

2、横线处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附庸风雅 B.珠联璧合 C.相得益彰 D.自吹自擂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共5分)

国家领导人曾指出: “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的拼搏奉献。 ,青春的光谱才会更广阔,青春的能量才能充分迸发。”百年前,民族危难之时,爱国青年历经磨难、不屈不挠,探索救国救民。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百业待兴之时,青年知识分子迎难而上,以科技报国的爱与坚守,用智慧和才干推动历史前行( )现如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时,更需要每一个青年人积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3、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民族危难,爱国青年历经磨难、不屈不挠,探索救国救民。

B.民族危难,爱国青年不屈不挠、历经磨难,探索救国救民。

C.民族危难之时,爱国青年历经磨难、不屈不挠,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D.民族危难之时,爱国青年不屈不挠、历经磨难,探索救国救民。

4、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1分)

A., B. 。 C.: D.…

5、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只有当青春同党和人民事业高度契合时

B.尽管青春同党和人民事业高度契合

C.只要青春同党和人民事业高度契合

D.由于青春同党和人民事业高度契合

6、期末考试前的一个月,王小红的妈妈就已经替她报了好多种寒假兴趣班,把她的假期时间几乎全占满了。作为王小红,想劝阻妈妈最准确、得体的说法是( )(2分)

A.妈妈,好不容易有这么一个假期,您给我报了这么多兴趣班,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给我留,还让不让我活了呀?

B.妈妈,谢谢您为我的成长煞费苦心,我一定利用这个假期刻苦努力,绝不辜负您的殷切希望!

C.妈妈,您给我报的这么多兴趣班,我都会去上的,但是如果耽误了我的学习,您可不能怪我!

D.妈妈,学习任何东西都要专一,如果只是一味地广泛涉猎,让我没有时间理解和消化所学内容,不是也很难学得精深吗?

二、古代诗文阅读(本大题共6小题,20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 7-8题。 (4分)

【甲】夏日三首 (其一) 张耒①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②燕雀已生成。

蝶衣③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④疏帘邀月影,嘈嘈⑤虚枕纳溪声。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

【乙】幽居初夏⑥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⑦已过头番笋,木笔⑧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⑨茶?

① 张耒:北宋文学家,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自称宛丘先生。②檐牙:屋檐如牙齿一般。③蝶衣:蝴蝶的翅膀。晒粉:蝴蝶的翅膀上多粉。④落落:稀疏的样子。⑤嘈嘈:杂乱的声音。⑥此诗是陆游晚年后居山阴时所作。全诗着重写一个“幽”字,景是幽景,情亦是幽情。⑦箨龙:竹笋的异名。⑧木笔:木名,又名辛夷花,是初夏常见之物。⑨瓯:杯子。

7、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诗首联描写了清幽寂静的农村夏日景象;颔联运用静态描写,使环境显得更为幽静。

B.甲诗颈联中的“邀”和“纳”两字用得非常传神, “邀”字运用拟人, “纳”字运用想象,更好地传达了诗人的心境。

C.乙诗紧紧围绕“幽居初夏”四字,选取了典型的初夏景色,渲染了夏日的恬静。

D.乙诗前六句纯然写景,描写井然有序;最后两句抒情,幽景中难掩暗恨。

8、这两首诗都是描写夏日风光的,但寄寓的情感却不相同,请分别分析诗人流露出来的不同情感。(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 完成 9-11 题。 (10 分)

盖宽饶,初拜为司马,躬案行①士卒庐室,视其饮食居处,有疾病者身自抚循临问,加致医药,遇之甚有恩。及岁尽交代⑦,卫卒数千人皆叩头自请,愿复留共更一年,以报宽饶厚德。

丙吉驭吏③嗜酒,尝从吉出,醉呕丞相车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饱之失去④士,使此人将复何所容? 西曹地忍之,此不过污丞相车茵⑥耳。”遂不去也。

朱云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病不呼医饮药。遗言以身服殓,棺周于身,土周于椁⑥。

(王商)父薨,商嗣为侯,推财以分异母诸弟,身无所受,居丧哀戚。于是大臣荐商行可以励群臣,义足以厚风俗,宜备近臣。由是擢为诸曹侍中中郎将。

(节选自《汉书》,有删改)

【注】①案行:巡行,巡视。②交代:交班接替。③驭吏:驾驶车马的小吏。④去:在这相当于“惩罚”的意思。⑤茵:车垫子。⑥以身服殓,棺周于身,土周于椁:以身上穿的衣服入殓,用仅能容下身体的小棺材,墓穴能放下棺材就可以。

9、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1) 尝( ) (2) 好( ) (3) 擢( )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复何所容?

(2)于是大臣荐商行可以励群臣,义足以厚风俗。

11、选文中的四个人,你最喜欢哪一个? 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理由。(3分)

(三) 默写(6分)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

(1)中秋佳节,远方的朋友借用苏轼《水调歌头》中“ , ”送来美好的祝愿。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出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淡泊名利心态的句子是: , 。

(3)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运用比喻(用典),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 。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3-15 题。 (9分)

苦是人生的补药 马祖云

①20世纪初,青年毛泽东在刻苦读书的岁月中,一直坚持“自讨苦吃”:烈日炎炎的盛夏,别人待在寝室摇扇避暑,他却赤背顶着骄阳暴晒;北风呼啸的寒冬,别人躲在屋里取暖,他却穿着薄衫于山谷中作“冷风浴”;雷鸣电闪的雨中,别人撑伞避淋,他却光着上身傲然进行“雨淋浴”。后来,毛泽东在谈及青年时代的吃苦经历时,常常提起“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古训。可以说,正是持之以恒地在苦境中练体魄、砺胆气,才铸就了一代伟人超凡的革命意志和坚定信念。

②有哲人说,苦是奋进人生的一剂补药,吃苦能补精神、补信念、补品格、补才能,使人生由苦至甜,走向理想的彼岸。

③志从苦中砺。 “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古往今来,举凡抱负高远者,必先立志献身;献身信仰历程,必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艰辛磨砺。正是这样的人生淬炼, 才使思想跃然升华、信念愈加坚定、毅力不断坚强、人格日臻完善,从而实现远大的人生抱负。朱德、贺龙等无数老一辈革命家,立志献身信仰,或舍弃高官厚禄,或告别富裕生活,矢志投身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皆经历了一个浴火重生的过程,正所谓,吃苦励志,苦生芳华。

④才从苦中长。立学,是奋进人生的一门必修课,立学成才,尤须呕心沥血、渐入佳境的修炼与升华。正如著名学者王国维所阐述的三重境界:始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继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终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道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成才不惧苦,就能苦出才学,苦出功底,苦出硕果。

⑤功从苦中建。没有汗水,难有收获;安于享受,难以建功。坚苦是拓荒者的底色,坚忍乃创业者的特质。哲人言,一切希望和理想,都要靠咬牙挺着,一直挺来成功的曙光。科学家发明创造的背后,是坚忍不拔的艰难攻关;体育健将摘金夺银的背后,是千锤百炼的艰辛付出;名师名角一鸣惊人的背后,是厚积薄发的艰苦练功。遵义草王坝村老支书黄大发,坚忍36年苦战,才凿通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水渠,彻底改变了山民世代缺水的命运。科学家南仁东,带着300多幅卫星遥感图,艰辛勘探了1000多处重峦洼地,终于找到安装“天眼”的最佳位置。无数建功立业者的经历表明: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⑥然而,在当今社会,总有一些既想舒心获得,又不愿苦心付出的“自在”者。有的只想吃香喝辣而不想吃苦受累,让梦想成了梦幻;有的想出彩而不想出力,让愿景成了泡影;有的想升迁而不想作为,让机遇成了“危机”。殊不知,天下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实现梦想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但只要有吃苦开拓精神,必如新时代领路人所言: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 定能到达。”

1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的中心论点是“苦是人生的一剂补药”。

B.文章采用了总分的结构,先通过毛泽东的事例引出中心论点,接着提出三个分论点,进而进行论述。

C.文章使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来进行论证,既有权威性,又具体形象,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D.文章标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吃苦对于人生的重要价值,有利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4、下列不适合作为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3分)

A.虽然范仲淹的家境贫寒,寒冬时只能早晚喝两顿粥,但他坚持刻苦学习。凭着这份刻苦,终成一代名臣。

B.王霜从小对足球表现出不同寻常的天赋和热爱,7岁时便被启蒙教练徐义龙招进少儿女子球队。凭借着满腔热爱,她一步步从国少队走入国家队,完成了一场场高规格的比赛。

C.卡塔尔世界杯大使加尼姆·阿尔·穆夫塔患有一种极其罕见的疾病——尾椎退化综合征,但这并没有打倒他。目前他正在攻读大学学位,目标是成为一名外交官。

D.宋濂是早产儿,小时候经常生病。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他克服种种困难,勤学苦读,终成一代大儒。

15、试结合本文内容谈谈苦难在人生中的作用。(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6-17 题。 (6分)

【材料一】

中国的传统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两汉时期已发展到较高的水平,诊断和治疗的手段更加先进,并建立起中医学的基础理论。

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他虚心向名医求教,四处奔走,广泛收集民间药方,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他还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

东汉末年的另一位名医华佗,不仅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而且能实施外科手术。他发明了“麻沸散”,让病人和酒服下,失去知觉,然后进行各种手术。华佗还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创编出了“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早在2000多年前,中医药就沿着古丝绸之路传向世界。如今,中医馆开到越来越多国家、药企加速国际化布局、海外教育开展顺利……多年来,中国不断加大中医药服务出口力度,贡献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方案, 中医药海外接受度越来越高。

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计,中医药已经传播至世界196个国家和地区。中医药内容已纳入16个自由贸易协定,我国也已建设31个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中医针灸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医典籍《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中草药的国际认可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

在匈牙利,每年的中医大型义诊活动现场就诊者排起长队;在南非,针灸成了约翰内斯堡大学最受欢迎、最难申请的专业之一;在束埔寨,中国医疗队用中医药医疗服务帮助当地提高了医疗水平,赢得各界普遍赞誉……

中医药“走出去”步伐坚实,深化了世界各国对中华文明的了解,已成为促进全球卫生健康事业、增进人民健康福祉、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力量。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3月29日,有删改)

【材料三】

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亦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非遗保护传承,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的发展方向。具体分为五个方面:第一,保持中医药优势与特色,坚持中医药主体发展,是“守正创新”的核心。第二,应坚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注重发掘中医古籍文献精华,不断丰富中医理论与实践,是“守正创新”的关键。第三,发挥中医药养生保健、防病治病作用,有效实现民众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的目的,是“守正创新”的不竭动力。第四,坚持中西医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掘中医药宝库财富,是“守正创新”的有效途径。第五,致力营造珍惜、热爱、享受与发展中医药的社会氛围,有效服务民众健康,是“守正创新”的根基。

中医药非遗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推动中医药非遗服务人类健康,有利于海外民众深入体验中医药智慧与实践魅力,也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

(选自《光明日报》2024年4月30日,有删改)

(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8-21 题。 (15分)

寒梅 林旭华

①淅淅沥沥的冷雨终于停息了,我决定到附近的花园走走。

②天空依然阴郁着脸,寒风冷峭得刺骨。原来热闹的花园现在变得一片清寂,唯有我的脚步声在砖石铺就的路面上回响着。花园里的乔木绿叶早已褪尽,光秃秃地呆立着,一片萧索沉寂。

③转过花园的弯角,蓦地,我的眼睛一亮,一大团鲜嫩的粉红色跃入眼帘,云蒸霞蔚般绚烂——原来是路边一树傲然绽放的寒梅。

④梅在严寒中兀自独立,粗壮的虬枝布满绿苔,裸露着嶙峋的老茧,苍劲而挺拔。枝丫分叉,或直或横或斜,没有叶片,呈现出浅灰或嫩绿的本色,平滑而柔韧。

⑤每条枝丫上,粉红色的花儿都挂着晶莹的雨珠。含苞的,娇羞颔首,豆蔻芳华;绽放的,红瓣灼灼,嫩蕊颤颤,犹如一大团粉红色的火焰,点燃了清寂的花园,点亮了阴郁的天空,驱散了寒意。太阳出来了,明媚的阳光下,粉红色的寒梅盛放着烂漫的激情,我似乎听到了源源不断的生命诞生的爆裂声。在满目萧索的严冬里,寒梅傲然绽放的激情与风采,让我震撼,并顿生深深的敬意。

⑥倏地,吹来一阵寒风, “簌簌簌”,我听到一阵极其细微的飘落声,轻轻的,柔柔的。转瞬,悠悠飘来一阵淡淡的馨香,丝丝缕缕地在树下弥漫开来,如久酿的老窖,韵味悠长。张臂,清香盈怀;闻之,心旷神怡。抬头,但见一大片粉红色梅花瓣飘洒而下,在树下悠悠地旋转着,飞舞着,如雪花,纷纷扬扬,飘飘洒洒,很快铺就了一地密集的落红。

⑦哦,是寒梅洒落的花瓣雨!

⑧寒梅无言,只是静静地看着自己粉红的花瓣从树上纷纷飘落,星星点点碎了一地。而那枝头上未落的花朵,依然在阳光下灿然绽放,全然没有丝毫惊慌失措。因为它深知,生命的意义不只在于绽放时的激情与风采,更在于凋零时的坦然与达观,即使化作尘埃,也能以另一种形态绽放生命的精彩。

⑨清代著名诗人龚自珍曾经有过这样的诗句: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不为独香,只为护花,诗人将落红的深情,升华为奉献精神,这是何等的人生境界!

⑩此刻,花瓣还在风中纷纷飘落着,它们在空中悠悠地打着旋儿,似乎在跟寒梅作最后一场深情的告别。在快要触地的一刹那,那带着雨珠的花瓣在阳光下闪耀着璀璨的光芒,流星般飞速划过一道弧线,然后突然坠地。如此悲壮,如此凄美!

⑪寒梅,落红时洒脱从容、宁静自信、恬淡安详的美之绝唱,从此在我心中永远定格成一道壮美的风景。

⑫从盛开到落红,寒梅,让我的心灵经历了一场绝美的人生洗礼。

18、文中不同生命阶段的梅花呈现了不同的特点,请结合第⑤⑥段内容填写下表。(4分)

生命阶段

含苞的梅花

(2)

(4)

特点

(1)

(3

轻柔地飘落,散发淡淡的馨香,悠悠地旋转飞舞

19、请从修辞的角度,结合文章内容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做一个批注。(4分)

抬头,但见一大片粉红色梅花瓣飘洒而下,在树下悠悠地旋转着,飞舞着,如雪花,纷纷扬扬,飘飘洒洒,很快铺就了一地密集的落红。

20、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第②段写花园萧索沉寂的环境,为下文寒梅的傲然绽放做铺垫。

B.文中作者将所见、所思、所感巧妙融合,表达了细腻丰富的情感,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C.第⑦段是过渡段,承接上文对花瓣飘落的描写,引出下文作者的抒情议论。

D.第⑨段引用龚自珍的诗句,意在表明生命无论如何精彩,最终都将逝去,表达了作者的惆怅与惋惜之情。

四、名著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9分)

22、某班为了分享名著阅读体验和探究成果,布置同学们写一篇读后感,以下是四位同学读后感的标题,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旧事重提,韵味醇厚——读《朝花夕拾》有感

B.诗中有画,赤子情深——读《艾青诗选》有感

C.秉持公心,尤在士林;指摘时弊,婉而多讽——读《儒林外史》有感

D.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读《水浒传》有感

23、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 《水浒传》里,酒香飘于江湖之上,融入英雄骨髓之中。请列举《水浒传》中一个与酒有关的故事,介绍其故事情节。(3分)

24、你所在的阅读小组从《艾青诗选》中精选了作者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准备制成阅读手册。大家对手册的封面色调设计展开了讨论。请你参与其中,选择你认为最佳的一项,并根据作品内容简要说明理由。(3分)

A.以斑驳暗沉的棕色为主色调

B.以鲜艳亮丽的红色为主色调

C.下半部分为斑驳暗沉的棕色,向上渐变为鲜艳亮丽的红色

五、写作(5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选择一个题目写作。

诗人方政在诗歌《面对石头》里写道: “横亘石头的地方/是绕道而行的地方/是跪拜祈祷的地方/是排石开路的地方。”诗中的“石头”有什么比喻义? 面对石头,不同的应对方式会带来哪些结果 ?在生活中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请从以下题目中选择一个,完成作文。

题目一:根据你的见闻或经历,写一篇记叙性文章,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

题目二:联系生活现象,表达你的思考与看法, 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性文章。

要求: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