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历史期末考试模拟题(题后附带答案)
一、选择题(40分;每小题2分,共20题)
1.古埃及穷人死后埋入地下简陋墓穴,官僚贵族则埋入高出于地面的平顶陵墓,法老死后葬入宛如宫殿的金字塔。这种差别反映了古埃及( )
A.地理环境各异 B.风俗习惯迥异 C.社会等级森严 D.建筑形式多样
2.公元前27年,屋大维首创“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公元前27年是( )
A.公元前1世纪初 B.公元前1世纪末
C.公元前3世纪初 D.公元前3世纪末
3.下图列举了文明古国代表性的文明成果。据此可知,人类早期文明具有( )
金字塔
楔形文字
帕特农神庙
《汉谟拉比法典》
A.开放性 B.交融性 C.多样性 D.包容性
4.14世纪,英国的一位领主指控佃农没有给他将牧草装上马车。庄园法庭查阅劳役惯例,确认佃农有义务将牧草堆成草垛,但没有义务将牧草装车,从而判定佃农胜诉。据此可知,庄园法庭( )
A.旨在维护佃农的利益 B.蕴含了契约精神
C.能适当约束领主特权 D.维护了领主权利
5.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面文物是哪一历史事件的验证( )
中国唐朝的开元通宝和日本的和同开珎 |
A.日本统一 B.大化改新
C.幕府统治 D.百日维新
6.“阿拉伯的天文学是在吸收了罗马和印度天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数学方面,阿拉伯吸收了印度的十进位。中国的四大发明,也被阿拉伯人所吸收。”材料反映了阿拉伯文化的特征是( )
A.广泛传播 B.兼收并蓄 C.继承创新 D.全盘照搬
7.南昌的某剧本杀店新出了一个有关西欧经济的剧本:“富裕农民承租、购买、转租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村,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该剧本反映了( )
A.庄园制度逐渐衰落瓦解 B.欧洲社会整体面貌改变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 D.封建依附关系得到加强
8.意大利人阿尔贝蒂(1404——1472)“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该装修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健壮的马匹!”材料反映的思想是( )
A.自由平等 B.人文主义 C.为所欲为 D.天赋人权
9.下列事件有关世界近代史上某次资产阶级革命,根据所学知识推断下列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
A.议会重新召开——查理一世上断头台——克伦威尔独揽大权——女儿女婿当国王
B.议会重新召开——女儿女婿当国王——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克伦威尔独揽大权
C.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女儿女婿当国王——克伦威尔独揽大权——议会重新召开
D.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克伦威尔独揽大权——议会重新召开——女儿女婿当国王
10.“拿破仑的《民法典》虽然承认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承认男女都享有同等的继承权,但它强调私有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性。”这说明拿破仑颁布《民法典》的基本出发点是( )
A.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B.限制国王权力
C.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D.促使国家独立
11.下图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整体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②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第一国际成立
C.《共产党宣言》发表 D.巴黎公社建立
12. 他假扮成水手,随使节团前往西欧各国考察;又聘请外国专家、工匠和技师到俄国传授技术。他的改革开启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他是( )
A.彼得一世 B.穆罕默德 C.路易十六 D.叶卡琳娜
13.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梵高的《向日葵》表达了画家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生活的向往。
B.19世纪,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完成了 “人间喜剧”的小说集。
C.1804年,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完成。
D.1870年以后,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14.准确识读地图是学习历史的必备技巧。如图所示历史事件( )
A.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B.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C.推翻了沙皇俄国的专制统治 D.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15.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说道,“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该文献是( )
A.《九国公约》 B.《马关条约》
C.《人权宣言》 D.《凡尔赛条约》
16. 《全球通史》 “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到1929年,美国国家财富的三分之一由只占人口总数的1%的人拥有”。 材料所述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是( )
A.股票投机严重 B.贫富差距增大
C.自由放任政策 D.分期付款消费
17. “新政”期间,罗斯福谈到:“我们将采取经过慎重考虑的、保守性的措施,以使我国的产业工人获得更加公平的工资收入,防止恶性竞争和超常的劳动时间,同时鼓励所有企业防止生产过剩。”为此,美国政府颁布了( )
A.《社会保障法》 B.《全国工业复兴法》
C.《农业调整法》 D.《紧急银行法案》
18.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所形成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和亚洲战争策源地分别是( )
①英国 ②意大利 ③德国 ④日本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9.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5500多万生命、数不清的历史文化遗产毁于一旦。战后,国际社会审判和惩处了战争罪犯,决定成立旨在维护世界和平的组织—联合国。作出这一决定的是( )
A.波茨坦会议 B.开罗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万隆会议
20.小张同学围绕“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美国独立战争”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埃及的华夫脱运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其探究的主题应是( )
A.敢于追求真理 B.反对封建专制
C.推动科技发展 D.反抗殖民压迫
二、非选择题(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经济政策”的“新”指什么?(2分)
材料二
经过第一、第二两个五年计划,苏联1937年的工业总产值比1913年增长了7倍,苏联工业总产值从欧洲的第四位,一跃成为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在短时期内奇迹般地变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强国,为二战打败法西斯侵略打了坚实基础。
——摘编自纪录片《居安思危》“苏共兴衰的历史轨迹”解说词
(2)根据材料二,概述苏联的国家工业化产生的重要影响。(2分)
材料三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摘自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实质?(2分)
(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启示。(2分)
22.走近下列历史人物,回答相关问题。(8分)
历史人物 | 国别 | 主要事迹 |
华盛顿 | 美国 | 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发表《独立宣言》为美国确立较为民主的政治制度。 |
爱迪生 | 美国 | 耐用的白炽灯泡; |
牛顿 | 英国 | 万有引力定律;《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
达尔文 | 英国 | 《物种起源》 |
林肯 | 美国 | 领导美国南北战争的胜利,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
明治天皇 | 日本 | 施行明治维新 |
亚历山大二世 | 俄国 | 颁布废除农奴制法令; |
(1)上述历史人物中,谁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2分)
(2)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自拟一个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通顺)(6分)
23.科技使人们的生产、生活和世界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材料一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的交通工具,请分别指出这两种交通工具的动力。(2分)
材料二
英国享有一个重要的有利条件,即它早已在基础性的采煤工业和炼铁工业中占据领先地位。英国拥有更多可被用作工业革命资金的流动资本,银行业在英国发展得更早、更有效,它为个人和企业提供了共同基金。由于行会瓦解较早,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在英国出现的原因。(4分)
材料三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原是织工,后来做了木匠;骡机的发明者克伦普顿是个纺纱工兼织工……在.19世纪,自然科学特别是热学、电磁学、化学等方面的新发展,开始与工业生产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的突破……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3)根据材料三,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2分)
(4)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技进步的认识。(2分)
24.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穿越历史的烽烟眺望未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的发展共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4分)
【世界一体篇】——人类的历史是从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逐渐发展为全世界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息息相关的整体的过程,也就是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
(1)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的历史事件是什么?(2分)
【战争浩劫篇】
这场斗争使各参加国死亡人数超过3000多万,战争费用高达2700亿美元。西方文明受到怀疑,一度兴起西方没落论。奥匈帝国消失,俄国发生革命,德国战败,获胜的英国、法国、意大利损失惨重。美国试图掀翻英国的海上霸主宝座,日本在太平洋的地位增强。
——据《大国的崛起》
(2)据材料分析“这场斗争”的影响。(2分)
【团结协作篇】
1942年1月,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文件。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意日及其仆从国作战。1944年6月,美、英等盟国军队成功登陆后,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 ——摘编自统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说说,面对法西斯的步步紧逼,反法西斯国家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团结表现?(4分)
【共谋发展篇】
在全球化时代,和平已经不单单指的是国家与国家间的无战事状态,而是大家共同合作,平等互信,共商共建共享,反对对抗施压,反对强权霸凌,长久持续地维持和平发展。这一中国方案既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更为迷茫的世界指明了方向。
——据《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4)据材料概括“中国方案”的主要内容。(4分)
【憧憬未来篇】
(5)和平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和梦想,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感受。(2分)
九年级历史期末测试答案
一、选择题(40分;每小题2分,共20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C | B | C | C | B | B | C | B | A | A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D | A | A | D | A | B | B | C | C | D |
二、非选择题(40分)
21. (1)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来调整生产。(2分)
(2)使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强国;为二战打败法西斯侵略打了坚实基础。(2分,任意一点2分)
(3)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2分)
(4)改革要从国情出发;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改革要与时俱进等。(2分)
22.(1)达尔文。(2分)
(2)示例一:
观点:杰出人物可以推动国家的发展。(2分)
论述:华盛顿领导美国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带领美国独立,美国独立是美国发展的前提;1861年,面对美国南方的分裂势力,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黑人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维护了国家统一,国家统一为美国之后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和林肯维护国家统一都推动了美国的发展。
示例二:
观点:资本主义制度在扩展。(2分)
论述:1861年,面对农奴制危机,亚历山大二世实行改革,废除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2分)1868年,面对民族危机,日本明治政府实行一系列改革,采取“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等措施,推动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2分)
总之,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和日本明治维新使资本主义力量进一步增强,资本主义制度在范围、深度上不断扩展。
示例三:
观点: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推动了社会进步。(2分)
论述:1861年,面对农奴制危机,亚历山大二世实行改革,废除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2分)1868年,面对民族危机,日本明治政府实行一系列改革,采取“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等措施,推动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2分)
总之,面对社会危机,统治者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采取针对性的改革措施,除旧布新,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23.(1)动力:蒸汽机;(1分)内燃机;(1分)
(2)工业革命在英国出现的原因:①英国在基础性采煤工业和炼铁工业中占据领先地位,拥有可用于工业革命的资金(流动资本);②银行业发展早且有效,为个人和企业提供共同基金;③行会瓦解较早,获得充裕的流动劳动力。(4分,任意一点2分。)
(3)第二次工业革命把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2分)
(4)认识:技术进步离不开“工匠精神”;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科技进步改变着人类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2分,任意一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
24.(1)新航路开辟(2分)
(2)影响:大量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严重;西方文明影响力减退;削弱了欧洲的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2分,任意一点2分。)
(3)政治:《联合国家宣言》;(2分)军事:诺曼底登陆;(2分)
(4)内容:反对强权政治;平等互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维护联合国宗旨和原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4分,任意一点2分。)
(5)珍爱和平,反对战争;铸剑为犁,守卫和平;构建和谐社会、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加强国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维护世界和平安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为维护全球和平与安全做出自己的贡献,树立大国典范;始终坚持和平发展理念,积极维护全球战略稳定;维护世界秩序,为维护世界和平注入强大活力。(2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