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下册期中模拟试卷

初一历史下册期中模拟试卷

首页历史更新时间:2025-02-28 01:28:51

初一历史下册期中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50分。)

1.589年,隋朝重新统一全国。他灭掉的南北朝最后一个政权是

A.北齐 B.北周 C.梁朝 D.陈朝

2.“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对我国古代哪一历史现象的高度评价

A.赵州桥的修建 B.大运河的开凿

C.指南针用于航海 D.市舶司的设立

3.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做出了不少的创造发明,其中唐朝时期创制的新的灌溉工具是

A.耧车 B.翻车 C.筒车 D.水排

4.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比较有争议的女皇帝,下列对其叙述正确的是

①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②她称帝时期上承贞观,下启开元

③她晚年称帝,建国号为周 ④她继承并发扬了贞观时期的政治和经济政策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5.下列遗迹、遗址最能体现我国民族团结友好的是

A.唐招提寺 B.大昭寺 C.敦煌壁画 D.大明宫含元殿

6.北方民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表明这一时期

A.唐朝非常强大,北方各族与唐关系融洽

B.唐朝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各民族的拥戴

C.唐太宗用武力征服了北方民族

D.唐朝时北方各族势力很弱,无法与唐抗衡

7.唐朝户数从贞观末年的300万户到开元末年增加到841万户,户数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A.贞观之治的成效 B.农业发展的结果

C.开元盛世的成效 D.任用贤能的结果

8.“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备受后人称颂,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A.不畏艰难的精神 B.有高深的佛教学识

C.研究和弘扬佛学的执着追求 D.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9.现在世界还有些国家一直称中国人为唐人,并且一直存在着诸如“唐人街”类似的地点名称。这主要是因为

①唐朝前期政治稳定,国力强盛 ②当时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③采取对外开放的政策,唐朝经济文化对各国影响大

④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把唐朝看成中国的象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

10.提倡诗歌更多地反映现实生活,达到教育目的的唐朝著名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王维 D.白居易

11.唐朝的书法和绘画在中国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唐朝著名的画家有

①柳公权 ②阎立本 ③颜真卿 ④吴道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下列各项横线两端没有联系的是

A.女真族——完颜阿骨打 B.蒙古族——松赞干布

C.契丹族——耶律阿保机 D.党项族——元昊

13.“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一首诗,其中的“胡”所代指的民族政权应是

A.辽 B.西夏 C.金 D.蒙古

14.“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疃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绘了我国下列哪个朝代的节日欢乐气氛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15.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不包括

A.北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技术 B.自然条件好

C.人们的辛勤劳动 D.政府征收的赋税徭役轻

16.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A.士大夫的提倡 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农民日常生活的需要 D.达官贵人的需要

17.“他在南宋灭亡后,仍然继续坚持抗元斗争,并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这里的“他”是

A.岳飞 B.辛弃疾 C.文天祥 D.戚继光

18.下列少数民族政权中,曾在定都或迁都到今北京地区的是

①辽 ②金 ③元 ④西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9.元朝在中央设立的管理全国政务的机构是

A.行中书省 B.中书省 C.宣政院 D.尚书省

20.南北朝时期和宋元时期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实质上就是

A.少数民族内迁的过程 B.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

C.少数民族农业化的过程 D.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

21、“澶渊之盟”的双方是( )

  A、北宋与辽 B、北宋与西夏 C、南宋与西夏 D、南宋与金

22、岳飞墓前“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对联中,佞臣指 ( )

  A.费无极 B.杨国忠 C.秦桧 D.李林甫
23、我国最后完成经济重心南移是在( )

  A.唐朝 B.五代 C.北宋 D南宋

24、“苏湖熟,天下足”中的苏州、湖州在( )

A.太湖流域 B.珠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长江流域

25、北宋与南宋的关系与下列哪一组相似 ( )

  A.南朝与北朝 B.西晋与东晋 C.前秦与后秦 D.东魏与西魏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材料二 “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一一宋高宗

材料三 “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一一元世祖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这种现象是何时开始,何时结束?(10分)

(2)材料二中的“市舶”是指什么?这段材料反映了什么?(4分)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元世祖为发展农业生产采取了哪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8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005年,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中的辽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2分)

(2)根据材料指出,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分)

(3)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澶渊之盟?(6分)

28、材料一:“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唐太宗。

材料二:“我们所知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⑴材料二中的“ 选举制度指什么制度?它的完善、兴废是在什么时期?(6分)

⑵材料一的意思是什么?(2分)

⑶这一制度(科举制)的影响。(6分)

⑷科举制度选拔官员的方式是?(2分)

⑸隋唐以来历代统治者都沿用科举制的原因。(2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5 D B C A B 6-10 B C D A D 11-15 D B C C D 16-20 B C B B D 21-25 A C D A B

二、非选择题

26、(1)1、南方农业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南移(2分)2、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安定;中原人南迁,带来先进的劳动力和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6分)3、唐朝中后期开始,到南宋完成。(2分)

(2)海外贸易;(2分)反映了宋朝统治者重视对外贸易的发展(或宋朝海外贸易繁盛)(言之有理即可,2分)

(3)说明元世祖重视农业;(2分)措施: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答对任意2点即得4分)结果:北方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2分)

27、(1)契丹(2分) (2)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2分) (3)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但是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6分)

28、(1)科举制度,(2分)完善在唐朝时期(2分)兴起于隋朝隋炀帝时,到清朝末年被废除(2分)

(2)天下的有才之士,都被我收罗了(2分)

(3)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科举制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士人用工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促进了唐代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6分)

(4)分科考试选拔 (2分) (5)有利于巩固专制统治(2分)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