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40分)
1 .下面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翘首(qiáo) 诘责(jié) 盎然(àng) 坦荡如砥(dĭ)
B.滞留(zhì) 锃亮(zèn) 炽热(chì) 惟妙惟肖(xiào)
C.娴熟(xián) 吹嘘(xū) 轩榭(xuān) 络绎不绝( yì)
D.禁锢(gù) 田畴(chóu) 簌簌(sù) 深恶痛绝(wù)
2.下面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
B.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隅得,便却是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C.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副好画。
D.在他脸上找不到一点儿奋发向上的灵气,找不到精神光彩,找不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眉宇之间那种像大理石穹顶一样缓缓隆起的非凡器宇。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我们必须正确看待自己,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妄自尊大。
B.针对那样的做法,我们曾经对他作过多次劝告,但是他依旧恍然大悟,结果落得了如此下场。
C.散文诗《雪》写的是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作者却别有用心地从描写雨开篇。
D.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4. 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在修改作文时要改正并找出文章中的错别字。(将“改正并找出”改为“找出并改正”)
B.地铁五号线的正式运营,极大地缓解了市内交通拥堵。(在“交通拥堵”后加上“的状况”)
C.我们必须提高认真阅读的习惯。(将“提高”改为“加强”)
D.我国人工栽培牡丹的历史大约有三百年左右。(删去“大约”或“左右”)
5. 把下列语句组成一段话,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这种豁达大度,不正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吗?
②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
③因他的这种美德,才有后来廉颇老将军的“负荆请罪”,从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④历史上成就大事业的人,哪个不具备这样的品格?
⑤蔺相如不想和廉颇争地位,路上遇到廉老将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让。
A.④⑤①③② B.②④⑤③① C.④⑤③①② D.②④⑤①③
6. 按要求默写。(10分)
(1)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2)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_____________,江入大荒流。(李白《赠渡荆门送别》)
(4)无可奈何花落去 ,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5)__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6)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7)《饮酒》(其五)中, 后人评价为“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达到了物我合一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崔颢登楼远眺,把乡愁揉进浩渺的烟波,曼声长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7.名著阅读。(6分)
(1)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预言“红色革命必将胜利”,请结合下面三则材料,分别分析斯诺提出这个预言的依据。(3分)
[材料一]朱德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部分步行。
[材料二]“红军对我们很好,我们从来没有挨过打,”“老表”说,“这里大家打仗是为了帮助穷人,救中国。红军打地主和白匪,红军是抗日的。这样的军队怎么会有人不喜欢呢?”
[材料三]《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昆虫记》中写了不少昆虫的生活和习性,请你列举3个出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综合性学习与写作(9分)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为了净化网络环境,引导青少年合理利用网络,学校拟开展“让青春在e时代闪光”为主题的综合性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不超过20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仿照以下示例,为本次活动再设计两种主题活动形式。(2分)
示例:举办“网上健康行”知识讲座。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的同桌小明上课时玩手机,老师及时发现制止后,小明对这位老师产生了抵触情绪,对此你将如何劝说他?(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以校长的身份,给学生提出两条合理上网的建议。(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5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9-13题 (15分)
自给自足的人体生物能发电
①随着煤炭、石油等资源的日趋枯竭,环境恶化日趋严重,一些科学家为了开发更多的新能源,已把研究课题转向人类自身的生物能这一领域,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现已初见成效。
②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像新陈代谢过程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应就有能量释放出来。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
③据专家介绍,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是由两根长2厘米、直径约1/700纳米的碳纤维制成,在每根碳纤维的外层还涂有一种聚合物,此外还有一种作为催化剂的葡萄糖氧化酶。聚合物的作用是将碳纤维与葡萄糖氧化酶连接成一个电路,而葡萄糖氧化酶则是用来加速葡萄糖与氧分子的化学反应。这种人体生物电池在37℃、pH为7.2的环境下工作,这很接近人体血液的温度和酸碱度。它产生的动力可以驱动一个监控糖尿病的小型传感器。
④人体生物能发电还有其他形式。当一个人坐着或站立时,就会持续产生重力势能。此时,若能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这种能转换成电能。美国有一家公司将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公共场所,外面是一排踏板。当行人从踏板上走过时,体重压在踏板上,使与踏板相连的摇杆向另一个方向运动,从而带动中心轴旋转,启动与之相连的发电机。
⑤除此以外,人体生物能中的热能也可被利用。人每天都要散发大量的热能,而且是通过辐射传播出去。一般一个50千克重的成年人一昼夜所散发的热量约为2500千卡。利用人体的热能制成的温差电池,可以将人体的热能转换成电能。这种温差电池做得很精致,只要放在衣服口袋里就能工作。它可以起到电源的作用,给助听器、袖珍电视机、微型发电机等供电,可谓是自己发电自己使用。
⑥人体能源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没有污染。如此神奇的能源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充分利用它,便会为我们的社会节约更多的能源,希望这种新型的能源会越来越多地造福于人类。
(选自《能源科学的奥秘》,有改动)9. 选文介绍了哪几种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的形式?(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研制人体生物电池依据的科学原理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选文第③段加点字“约”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选文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从“节约能源”的角度,拟一则富有文采的宣传用语。(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4-17题(21分)
皱纹里绽出的花
宁新路
①在孩子的心中,母亲的脸是最富内涵、最为生动的。那纵横交错的沟壑是岁月的印记,那曲曲折折的皱纹是爱的线谱,那失去光泽的肌肤是没有养分的土地。我真正认真地看母亲的脸,被母亲的脸触动心灵,源于一次赏花。
②那是多年前一次观赏令箭荷花时带给我的美丽与哀伤。粉红的花朵娇嫩清新,如出水芙蓉般光洁鲜艳,可它的母体枯瘦苍白,没有“血色”,与它绽放出的鲜嫩、水灵、娇艳的花朵形成巨大的反差,让人难以相信它那干瘪甚至显得有些丑陋的母体,竟能生出这般亮丽的花朵。令箭荷花的母体奋不顾身地怒放出了自己的花儿,全不在乎自己的美丑,好像它为了花儿的美丽而甘愿牺牲自己。哦,这就是母亲的情怀!
③我由此端详起了母亲的脸。母亲那时50出头,岁月的刀痕已刻在脸上,最突出的是眼角、嘴部的褶皱,像暴晒过的黄土地,渠沟交错。尤其是她嘴角那左右三道皱纹,稍远看,就像三根画上去的胡子,有点滑稽。我开玩笑地对母亲说:“妈很像只长胡子的老猫。”妈非但没有生气,反而笑了,这一笑,皱纹显得更深了。
④其实母亲的脸在年轻时就皱纹纵横了。家里有一张母亲的半身照,那是在她不到30岁时照的。母亲不丑,而且30岁是一个女人芳华吐艳的年龄,可作为六个孩子的母亲,那时她的脸上已爬满了皱纹。她满脸的皱纹,是随着乳汁被孩子吸干的,是被岁月的风沙吹打雕刻的。
⑤我们姐弟六人都赶上了那个饥荒和贫困的时代。我刚出生时,家里已无粮下肚,只靠白菜根充饥度日。本就极度瘦弱的母亲,生下我后又得不到营养补充,没有奶水喂我,人还浮肿了起来。为了不让我和哥哥姐姐饿死,她拖着病体从亲戚那儿弄来一点小米,藏在隐秘的地方,每餐撒调料似的捏几小撮放在菜根汤里,让我们的碗里有了米。
⑥尽管米比珍珠还要贵重,但母亲总是单独给我煮一碗粥,以粥代奶。这粥“奶”,她舍不得吃一口。父亲说,那时候我人小胃口大,能吃,就属我身体好,小猪娃似的胖乎乎、圆润润;全家浮肿得最厉害的人就属母亲了。三年自然灾害熬过去,母亲老了一大截,身体也更差了。从她生我三年后的照片看,母亲比之前衰老了十多岁。
⑦孩子多,累的是父亲,更累的是母亲。父母不识字,但他们深知养孩子的责任,要让孩子们成为有文化的人。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家乡,这个愿望是非常高大上的。
⑧为实现这个愿望,父母亲拖着病体日夜劳作抚养我们,让我们兄弟姐妹三个都上了学。后来,因家里极度贫穷,除了姐姐主动辍学充当了母亲的帮手外,我们兄妹五人都上了学,也读到了大学。村里常有人夸我母亲:“杨菊英你真行,宁可苦死自己,也要让孩子念书!”
⑨我们兄妹几个,渐渐有了“出息”,也让父母在家乡有了点荣耀。但这“出息”,是父亲母亲以超常的辛劳给予我们的。在那些贫困艰难的岁月里,母亲常常哭泣,但她不愿让我们看到她哭泣。在我们有些“出息”后,她也时常流泪,但她流的是欣慰与幸福的泪水。
⑩母亲的皱纹成了我的伤痛,也许是我对母亲的艰辛理解得太深,我总怕端详她的脸,那日渐粗深的皱纹,让我看一眼就酸楚落泪。偶尔瞅那“沟壑”,我努力寻找答案:这纵横交错的道道皱纹,哪一道是因为我而被“刻”上去的?哪一道是因我吮吸她的乳汁而干枯的?我这样联想母亲的皱纹,除了痛楚,便是愧疚。
⑪小时候我们是多么地不听话呀,调皮、贪玩,惹母亲生气……我后悔没有为母亲分担更多的苦累,后悔让她为我操太多心。母亲是为我们而衰老的。我长大后,常给母亲送去营养品,期望用这些高能量的补品去滋养她,使她的皱纹不再这样多,不再这么深。但这些营养品除了给她添点精神,并没有“填”平她的皱纹,她那布满脸部的深深皱纹依然那样清晰。看来,母亲的皱纹已成为岁月的痕迹,再也抹不掉了。
⑫皱纹是生命燃烧后的残留,母亲脸上这越来越深、越来越多的“残留”,难道在摧灭她的生命之灯?每当这样想,总让我揪心伤痛。81岁的母亲重病后,蚯蚓般的皱纹由深变硬,看一眼就让人心如刀绞,我怕这无情的皱纹把母亲带走。
⑬如今,母亲已离我远去,留在我心里的是那张笑起来满是皱纹的脸,那一道道纹路里盛着慈母的爱和牵挂,让我每忆起来,心中如划开了道道伤口,那伤口处又绽出爱的花朵。
(有删改)
1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的母亲是中国千千万万含辛茹苦、大爱无疆的母亲群体形象的典型代表。
B.本文第①段有总领全文、奠定感情基调和渲染气氛的作用。
C.本文第②段以物喻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甘愿牺牲自己,也要把孩子抚养成人的决心。
D.母亲脸上的皱纹是因苦难的生活和抚养6个孩子的成长并成才而“刻”上去的。
15. “我”观赏令箭荷花时,令箭荷花带给“我”哪些美丽与哀伤?由此“我”联想到了什么?请简要概括。(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
(1)母亲那时50出头,岁月的刀痕已刻在脸上,最突出的是眼角、嘴部的褶皱,像暴晒过的黄土地,渠沟交错。(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一道道纹路里盛着慈母的爱和牵挂,让我每忆起来,心中如划开了道道伤口,那伤口处又绽出爱的花朵。(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说说你对文章标题的理解。(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文言文,完成18-21题(14分)
【甲】《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8. 下列各项加点字的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富阳至桐庐
B.虽乘奔御风 猛浪若奔
C.沿溯阻绝 猿则百叫无绝
D.哀转久绝 蝉则千转不穷
19. 与例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3分)
例句:春冬之时
A.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二章》
B.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答谢中书书》
C.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D.已而之细柳军 《周亚夫军细柳》
20.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你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还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请说说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60分)
22. 按要求作文。
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美丽,不同的视角可以看出不同的美丽。有人说小草也美丽,落叶也美丽,残月也美丽;也有人说平凡也美丽,朴素也美丽,简单也美丽;还有人说挫折也美丽,失败也美丽,苦难也美丽……
请以“__________也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在横线上填上一个词语,使标题完整
(2)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3)600字以上
答案: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40分)
1.(3分)B 2.(3分)D 3.(3分)A 4.(3分)C. 5.(3分)D
6.(10分)(1)征蓬出汉塞(2)谁家新燕啄春泥(3)山随平野尽(4)似曾相识燕归来(5)东风不与周郎便(6)甲光向日金鳞开(7)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8)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7.(6分)
(1)(3分)埃德加•斯诺 《红星照耀中国》 徐海东 (每空1分)
(2)(3分)蝉在地下“潜伏”四年,才能钻出地面,在阳光下歌唱五个星期;蟋蟀善于建造巢穴,管理家务;松毛虫每次出去觅食时,许多松毛虫会排队而行,并且在行走过的路线后面留下一束丝线,取食结束后会沿着丝线原路返回;螳螂是一种肉食性昆虫,善于利用“心理战术”猎捕各类昆虫和小动物属于益虫……
8. (9分)
(1)(2分)
示例一:健康绿色上网,共建和谐空间。
示例二:网络无边,青春有限;珍惜时间,健康上网。
(2)(2分)示例:举办“净化网络,合理上网”主题征文活动;召开“轻舞飞扬,e时代的我们”主题班会;开展“让青春在e时代闪光”的主题演讲赛;举行“绿色上网,健康成长”的主题辩论会等。
(3)(3分)示例:小明,你上课玩手机,本来就不对啊!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老师发现你上课玩手机并制止你,是对你负责,你不应该对老师有抵触情绪,而应该感谢老师。你说对吗?
(4)(2分)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帮助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上网要有利于身心健康,不沉溺于虚拟时空;要把网络当成一种学习工具,而不是精神的寄托;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培养高雅情趣,荞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二、阅读(50分)
(一) (15分)
9.(3分)利用化学能发电、利用重力势能发电、利用热能发电。
10.(3分)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若稍加利用就可以转化为电能。
11.(3分)“约”是一个概数,说明纤维的直径很小,不能测出具体的数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
12.(3分)举例子,通过列举美国一家公司将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公共场所发电的例子,具体地说明了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重力势能转换成电能。
13.(3分)水龙头旁的宣传用语:请不要让我伤心流泪!
(二)(21分)
14(3分)B
15. (6分)美丽:粉红的花朵娇嫩清新,如出水芙蓉般光洁鲜艳;(2分) 哀伤:令箭荷花的母体枯瘦苍白,没有“血色”,干瘪、丑陋。(2分) 由此,“我”联想到了被苦难生活折磨以及为抚养六个孩子而“刻”下满脸皱纹的母亲。(2分)
16(6分)
(1)(3分)运用外貌描写,(1分)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亲眼角、嘴部的褶皱深、粗、多且无序的特点,写出母亲因生活的艰辛和岁月的摧残而在脸上留下了印记,(1分) 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愧疚之情。(1分)
(2)(3分)“盛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对“我们”的爱是以牺牲自己为代价的,母亲宁愿“苦死自己”,也要让孩子成长、成才和幸福。(1分) 表达了“我”对母亲无限的感激和无尽的思念之情。(1分)
17(6分)“皱纹里绽出的花”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新颖生动,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
点明了文章的行文线索,“皱纹”贯串了全文,揭示了文章的主旨;(2分) 表达了“我”对母
亲的愧疚、感激和思念之情。(2分)
(三)(14分)
18.(3分)B
19.(3分)B
20.(4分)
(1)在春冬季节,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2)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21.(4分)
示例一:①我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②郦道元的《三峡》文笔绚烂,语言清丽,描写了三峡优美的自然风光,很多游客都是通过文章才了解并关注三峡,慕名而去,尽兴而归。所以,我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①点1分,②点3分)
示例二:①我认为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②因为三峡风景优美,四季景色各异。到过的游客无不惊叹于三峡自身的神奇秀美。美景不用大肆宣传,喜欢游玩的人会想方设法寻找美景观赏。所以我认为三峡的闻名是靠自身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①点1分,②点3分。观点鲜明,言之有理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