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六年级试卷分析改进措施(六年级道法质量分析及改进措施)

道法六年级试卷分析改进措施(六年级道法质量分析及改进措施)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11-13 18:02:56

初中的道德和法治考试虽然采取开卷形式,但并不容易,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反映,是最难学好的一门课程,也是最不容易拿到高分的一门课程,具体原因我已经在前面的文章中进行了分析 ,这里就不再赘述。

对近两年考试试卷进行分析,从考试题型看,分为两种:其一是单项选择题,有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其二是材料分析题,一般是5道大题,共52分。

从出题方式看:

一是“考查概念”型。这种题型主要看学生对几种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的掌握情况。

如,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的选择题第7题:2020年1月27日,江苏徐州网友“刚子”在微信群发言称“宁愿YQ扩散,死上千人,也不愿看到科比离开世上的消息。”当天,“刚子”涉嫌寻衅滋事被徐州警方行政拘留7日。

问:从违法行为来看,“刚子”的行为是?

选项:A、民事违法行为;B、刑事违法行为;C、严重违法行为;D、一般违法行为。

因为题干中已经提到徐州警方对“刚子”采取的强制措施是行政拘留,就既不是民事违法行为,也不是刑事违法行为,第一步可以排除A和B。那么,这个题目主要考查的就是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的概念。书中明确提到: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严重违法行为。毫无疑问,本题应该选D。

这类题型要求学生准确了解概念,不需要过多进行分析,应该来说是比较容易的。

二是“设干扰项”型。这种题型设置了一个和正确答案意思相近的选项,如果不仔细区分,很容易受到迷惑而选择错误。

如,初二上学期测试卷的选择题第4题:K586次列车上,女孩小王的靠窗座位被一名中年男子强行霸占,多次讨要无果向列车员求助。列车员劝说无果,小王称自己愿意让位给需要的人,只是不想被强行占座。

问:对于“霸座”者的行为,我们认为:① “霸座”现象违反了法律规范,应追究其法律责任;②违反社会规则的行为都要受到相应刑罚处罚;③社会规则保证社会秩序,人人都应遵守社会规则;④“霸座”现象违反了社会规则,应受到道德谴责。

选项: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从这道题目看,难点在于区分①和②中哪一项更符合对“霸座”者的惩罚,“应追究其法律责任”和“受到相应刑罚处罚”是追究“霸座”者相应法律责任的两种不同程度表示,而第二种必须是违反了刑法才行,而根据题干来看,该“霸座”者并没有触犯刑法的行为,因此正确答案是B。如果,因为霸座,中年男子将小王打成重伤,造成应追究刑罚的程度,那么正确答案就是A了。

三是“紧扣材料”型。这种题型给出的答案都是正确的,但是结合所给材料进行分析后,可以看出其中有选项并不符合材料意思,应予排除。

如,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的选择题第8题:2020年12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针对部分电视购物频道播出的收藏类节目存在虚假宣传等违规问题,组织有关省局开展全国电视购物频道收藏类购物节目专项清查整治工作。

问: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电视购物节目受到国家法律法规保护;②部分电视购物节目的虚假宣传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③电视购物频道不能只追求经济效益,也要承担社会责任;④任何个人和组织都应遵守道德和法律。

选项: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初看起来,每一个选项都是正确的。但是,做题目要具体问题具体的分析,题干主要讲的是对电视购物频道播出的节目进行清查整顿的事情,选项的落脚点也应该落在这上面。①讲到的是电视购物节目受保护的问题,显然文不对题,是错误的。

四是“比较分析”型。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所给材料进行对比分析的能力,并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符合出题者意图的答案。

如,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材料题第4题:关于2020年3月和2020年6月关于网民遭遇各类网络安全问题的比例,有“个人信息泄露、网络诈骗、设备中毒或木马、账号或者密码泄露和以上都没有”5个维度的数据。

其中,2020年3月“个人信息泄露”的比例是23.3%、“网络诈骗”的比例是21.2%、“设备中毒或木马”的比例是12%、“账号或者密码泄露”的比例是12.5%、“以上都没有”的比例是56.4%;而2020年6月,以上维度的比例分别是20.4%、17%、10.7%、9.9%、61.6%。

问:指出条形统计图所反映的信息?

出题者的意图是要求考生通过对两个月份网络安全问题情况的对比分析,来说明我国网络安全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关键点在于一定要有对比分析的过程,以及由此反映问题的表述。而女儿没有掌握出题者的意图,所写答案只看表面,就事论事,仅对两个月份的数据进行一般性描述,因此扣分不少。

五是“逐层分析”型。这种题型要求对题目中所涉各层次或身份的人在某种具体事件中应尽的义务进行阐述,相对来说,难度较大。

如,初二上学期测试卷的材料题第3题:开福区某中学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走上街头,对文明创建成效进行观察。在调查中他们发现,在交警城管等执法人员较多的地方,基本没有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非机动车和行人闯红灯的等现象;但在执法人员较少的路口和执法人员下班的时间段,不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的现象依然时有发生。对此,同学们在小组QQ空间表达了不同的感受。以下是两位同学的发言:

文明少年:严格执法真有用,秩序井然大不同。

开福小主人:要是长沙能时时处处都秩序井然那就更棒了。

问:请结合教材和所学知识说说如何实现“开福小主人”的美好愿望?

刚拿到这道题目,你可能觉得无从下手,大多人可能只会从自律的角度出发,谈自己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应该做到的。女儿所写答案就犯了这种片面的错误。实际上,从书本“遵守社会规则”单元明确讲到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就是说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两方面都讲到。

那么从他律来讲有什么呢?有国家的法律规定,强制性处罚,交警城管等执法人员代表了这一点;有社会的宣传引导,教育人们自觉遵守社会秩序,在长沙文明创建中,各种宣传标语随处可见,如果用心观察的话,也并不难;从公民的个人行为看,要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法制观念,自觉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同时根据发展的观点、创新的观点,创新社会管理形式、加强社会舆论监督等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要想道德与法治取得高分,我想要掌握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标记重点法。在考试过程中,要做到一边阅读题目,一边将重点的词句标记出来,比如“属于”“不属于”“正确”“不正确”等有指向性的词语,这是最基本的,如果因为这一点丢分的话,就太不应该了。

二是排除错项法。将自己能够确定的错误项先排除掉,是降低答题难度,在最短时间内找到准确项的一种好方法。

如,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的选择题第3题:张桂梅放弃在城市优越的工作环境,毅然选择到云南省贫困山区华坪县支教,克服重重困难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帮助上千名山村女孩圆了大学梦。

问:这一事例告诉我们?

选项:A、承担社会责任应完全放弃自己的利益;B、承担社会责任总是要求个人利益做出牺牲;C、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并不言代价与回报;D、承担社会责任主要是为了获得精神回报。

从题目来分析,首先要排除D,因为这种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要毫不犹豫排除掉。其次要排除A,为了承担社会责任而放弃自己的利益是基于个人意愿,并没有强制性,从题目来看,张桂梅的行为是自己选择的结果,但是在各自岗位上默默付出的人们也在承担着社会责任,不过是贡献大小或事迹感人的差别而已,并没有“应该完全”的规定,这里要强调的一点是,在看到类似绝对性语气的选项时,一定要多个心眼,认真分析,因为这种选项大部分情况下都是错误的。再次要排除B,承担社会责任可能会让个人利益做出牺牲,但并不“总是要求”,理由和排除A一样。这样,剩下C选项无疑是正确的。

三是比较分析法。这种方法是针对上述第4种题型的,对这种有数据对比的题型,一定不能只是表述数据表面的意思,一定要通过两组或者多组数据的对比分析来得到正确的结果。如果少了对比的过程,即使分析结果正确,得分也不会高,甚至不能得分。

四是正反论述法。在对有的材料题进行分析时,要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考虑问题。因为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说网络。在答题过程中,一定不能用绝对的语气,如果这样的话,说明这道题目的至少一半分数已经丢了。

如,初二上学期测试卷的材料题第5题:近期,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行业发展如火如荼,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达到6.48亿,其中大部分是青少年。网络短视频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青少年不同程度的沉迷问题。近日,对1974名受访家长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92.1%的受访家长觉得青少年沉迷短视频是普遍现象,70.6%的受访家长担心孩子沉迷短视频会对学习生活提不起兴趣,66.3%的受访家长担心孩子模仿不良的短视频内容。针对这些问题,有部分家长认为短视频APP有百害而无一利,应该全面禁止。

问:对于材料中“部分家长认为短视频APP有百害而无一利,应该全面禁止”的观点,你是否同意?为什么?

如果只看到绝大多数受访家长对网络短视频持反对态度,而直接回答“同意”,那整个题目的方向都错了。实际上,短视频是有利有弊的,这种一味排斥的片面的观点是错误的,应该从短视频的利弊正反两方面来论述。一方面短视频丰富生活、开阔眼界、学会技能、解决问题等等,这是好的方面;另一方面则要从如何通过国家、社会、厂商、学校、家长等多个层面来分析,如何共同发力,将短视频的不良作用降至最低,不能讳疾忌医。这样,问题回答才完整。

五是全面考虑法。这是针对上述第5种题型来讲的,对于这种要求回答“要达到什么目的,应该怎样做”的题目,一定要将所有的情况都考虑到。因为道德与法治考试的材料题,都是按点计分的,只要你说到了,就有分 ;而少了的就不计分,而且多写了也不扣分。这时候,就要将能想到的,能找到的答案应写尽写,特别是如果可以用不同角度来说明问题,尽量将角度写完整,这样即使多写一点文字,但得分的几率更高。

六是引用原文法。这里所说的原文,是指课本上的原话,毕竟课本上的原话是最准确的,特别是每个单元的标题和单元中的小标题,都是重点所在,因此在回答相关材料时,一定要尽量做到用原文。

如,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材料题第2题:长沙某中学开展“新时代好学生”评选活动,小范被所在班级推举为候选人。下面是小范的几个生活片段,请你说说他被推荐的理由。

①小范每次去食堂就餐都自觉排队,见到老师会主动打招呼或问好;②小范的新衣服不小心被同桌弄脏了,看到同桌比较自责,他不仅没有生气,还反过来安慰同桌;③小范从不轻易许诺,但一旦答应别人的事情就一定会尽力做到,做好;④小范平时省吃俭用,将剩下的零花钱捐给贫困山区的孩子。

①的答案:遵守规则、文明守礼;②的答案:换位思考、尊重他人;③的答案:诚实守信,对他人负责;④的答案;关爱他人、奉献社会。都是课本单元的标题,只要翻开书照抄就行了。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