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在不同年级对待考试的态度也不一样。小学的时候恨不得多考几次,次次还能拿个90分,甚至是满分;等升入初中后,恨不得一直不考试,每次考完试后都会祈祷不要在这之后再来一次家长会;直到升入高中后,考试成了日常的学习一部分,而对待考试的态度,也从一味的抵制,转变成了又爱又恨。
考试是对一个阶段学习成果的检验,而一旦获得好成绩,其中的满足感以及自豪感会成为接下来学习的动力,但是一旦成绩不如预期,或者已经预料到成绩不佳,那么学习就变成了一件需要“耗时间”的事情,而考试前几天、考试过程中、成绩公示前期,都成了最折磨人的存在。
最近一次小学组织的考试,其中一个小男生的照片引发了极大的议论。根据多方信息整合,原来这是一场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考试,而小男生可能平时学习没怎么上心亦或是本身成绩就很一般,所以在考试一开始的时候,就遇到不小的难题。而随着越做题目越难,而自己能够做出来的题目越少,小男生愈发的着急起来。
而急得抓头发的小男生,还没等解出题目的答案,平和好自己的心态时,看到隔壁桌的同学行云流水般的答题速度之后,小男生的心态彻底崩了,然后直接伏案痛哭,让人看得既可怜又好笑。
其实这样的情况并不算少见,很多学生在考试时的紧张与痛苦是真实的,但是在考试前对学习的不上心以及贪玩也同样是真的。也就是说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说,他们懂得要读书的重要性,但是却没有切实的真实感,所以只能每每的事后后悔,但是进入到下一阶段后,又是重蹈覆辙。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从先克服对学习的抵触心理开始做起。从学会时间规划,每天能够按时完成作业,再到上课效率提高,能够听懂老师上课内容,对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最后再转变成,自己对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能够利用平时的学习时间,成为学习、看书,提高成绩的黄金时间,实现一步步的转变。
小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弱,并且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知,而这都需要父母的帮助以及辅助,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学习,实现自己的大学梦想。
精彩文章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