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
不同天气形成的原因
我们知道天气有晴天阴天和雨天等,但是你知道天气到底是什么吗?为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了解大气层是什么。大气层是地球独有的一种保护层,它由一层很薄的气体组成。有人认为地球的大气层很厚,但事实不是这样的。我们可以把地球比作是一个篮球,将篮球放进水中再拿出来,表面的那一层水就相当于地球的大气层。
虽然大气层很薄,但是大气层底下地面以上像地球内部一样有着分层。地球上99%的气体就在地表以上100公里里,而地球上的各种天气就是在这里诞生的。天气变化就像是大气层的情绪变化,引起变化的根源就是太阳。太阳对不同层次的气体加热会造成气压上的差异,气压高的上升,气压低的下降,然后不同气压的气体在不同层次中相遇碰撞,天气就诞生于这些碰撞中。
不同的气候是怎么形成的
我们都知道天气和气候不是一回事儿,那它们有区别呢?简单来说,可以理解为:天气是短时间的,气候是长期的;天气具有多变性,气候则比较稳定。天气是气候的基础,气候是天气的总结和概括。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
· 纬度位置。通常情况下,赤道地区降水最多,两极附近降水最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
· 海陆分布。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地区降水较少。
· 地形地势。通常情况下,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背风坡降水较少。
· 洋流因素。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如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就直接得益于暖湿的北大西洋暖流。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如大陆西岸的寒流(南半球)对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荒漠环境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 人类活动。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如人工造林可使局部地区气候有所改善,任意砍伐森林可使当地气候恶化。此外,人类活动还可形成热岛效应等。全球变暖就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天气预报的原理
天气预报是根据气象观(探)测资料,应用天气学、动力学、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某区域或某地点未来一定时段的天气状况作出定性或定量的预测。
目前制作天气预报主要采用天气学预报方法、统计学预报方法和动力学预报方法,以及由这三种基本预报方法相互结合形成的天气—统计预报方法、动力统计预报方法和天气—动力预报方法等。
天气学预报方法(或称天气图方法):是以天气图为主要工具,配合卫星云图、雷达图等,用天气学的原理来分析和研究天气的变化规律,从而制作天气预报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制作短期预报。数值预报方法(又称动力学预报方法):是利用大型、快速的电子计算机求解描述大气运动的动力学方程组来制作天气预报的方法。这种方法可用于制作短期预报,也可做中、长期预报。近几年还开始用来做气候预报。统计预报方法:是采用大量的、长期的气象观测资料,根据概率统计学的原理,寻找出天气变化的统计规律,建立天气变化的统计学模型来制作天气预报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制作中、长期预报和气象要素预报。
这三种制作天气预报的方法的主导思想不一样。天气现象(或天气过程)的发生,包含着必然性和偶然性,统计预报方法是从天气现象(或天气过程)具有偶然性这一点出发,认为天气变化是一种随机过程,在相同条件下不一定出现同样的天气变化,只能求出某种天气出现的可能性或概率。天气学方法和数值预报方法则从天气现象(或天气过程)具有必然性这一点出发,认为天气变化不是随机的,它满足一定的规律(如动量守衡、能量守衡、质量守衡等等),在相同的条件下应该发生相同的变化,根据大气某一时刻的状态,可以推算出其下一时刻的确定的状态。目前制作天气预报常常是将这三种方法配合起来使用,将天气图、卫星和雷达图像、动力分析和统计分析、数值预报产品等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做出天气预报。
想一下,人类对气候的影响有哪些?
西安附近大都是光秃秃的黄土地带,是因为人类盖宫殿把树都砍光了造成的吗?
炸掉珠穆朗玛峰,西藏地区能变成鱼米之乡吗?
全球变暖是由于人类文明进步,大量使用能源造成二氧化碳排放多了还是太阳活动的周期性造成的?
课后思考:全球变暖对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影响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