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培训到底管不管用?“刷题”能不能提高成绩?作业时间越长,成绩就越好吗?睡眠质量与学习质量有多大关联?……8月19日,长沙发布了针对全市252所普通初中、74所普通高中共9.6万名中学生的《长沙市普通中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报告》,以大数据的方式,从侧面给出分析答案。(8月21日新华网)
这份报告,最值得关注的是,其做出了如下分析和论断,比如,部分学生睡眠时间不足、作业时间偏长,睡眠不足会影响学业质量,由此得出结论,作业时间过长,对成绩提升没有显著作用,并做出提醒,学生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不能盲目“刷题”。还有,“校外增负”“课外加餐”加重了学业负担,课外培训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并提醒,不要过分迷信课外培训,要防止过度补习降低学习兴趣的现象。
有如此分析和论断,这份报告,说出了很多学生、老师和家长想说又不敢说的话。想说又不敢说,凸显了盲目畸形的成才价值观,难掩无谓焦虑。
长期以来,很多学生,尤其是初中以及高中学生,都处于“机械刻板”的学习状态,可谓“埋头苦读”。不过,这种状态最大的问题也在于“埋头苦读”上,“机械刻板”的属性让“埋头苦读”多了几分盲目。如此,其真正路径便容易产生现实偏离,最后难以学习的最高境界,也就是“科学成长”实现真正的匹配。
就拿长沙这份报告的例子来说,学校、老师、学生和家长这些相关方,对于读书学习的所谓追求,可能只寄托于多写几个小时的作业、多刷几道题、多参加几个辅导班等,而忘却了这之外的“读书学习”,以及个体的全面成长。最后的结果便是,初中或高中读完,书本上“死读书”的内容,可能过个假期就都忘却了。真正学识、内涵、人格与价值观,这些更为重要的东西,怕是很多还处于缺失状态,留下的则是个体成长的困惑。
当然,很多相关方会说,这样“死板机械”的学习套路,并非他们所愿,而是被逼无奈的现实选择。不否认,这里面有应试教育的助推,有长期应试思维的围困,这些确实是阻碍,但它们不能成为我们不去追求“科学成长”的借口。只要内心明晰正确的方向,做到心中有坚守、心中有沟壑,并积极主动朝着正确方向去努力拼搏,现实一定会慢慢与之缩小距离,并最终到达理想的彼岸。
从这个角度来讲,“盲目刷题不可取”这类的论断,便有点打破僵局,助推传统套路改变的现实意味,应当持有积极肯定的态度。所以,在以后的现实中,如此论断不妨多一些,毕竟它们的出现就是良好的开端,有潜移默化和耳濡目染之功效。
(燕赵都市报 默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