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是想聊聊北京取消小四门的玉米妈。
明年的北京将迎来“新中考”首考,涉及的科目将分为考试科目、考查科目和考核科目三类 。
第一类考试科目减少至6门,即语文、数学、外语、物理、道德与法治和体育,成绩以分数呈现,总分530分,用于毕业和升学。
其中道法改为开卷考试,减少不必要的死记硬背。
第二类考查科目,包括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学,成绩以等级呈现,由高到低分为A、B、C、D四等,考查科目成绩用于毕业,在升学中参考使用。
也就是传说中的取消小四门,不再直接计入中考总分。
第三类考核科目,包括信息科技、艺术、劳动、综合实践活动,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用于毕业,在升学中参考使用。
从家长的视角,解读北京新中考。
北京的新中考主要是想减轻学生的应试压力,引导从“刷题机器”向“思考型学习者”的转变。
底层逻辑是为了衔接新高考选拔人才的新标准。
改变以往初中和高中脱节的断层现象。
北京市教委主任李奕表示:新政策将发挥考试招生的“指挥棒”作用,以更科学的评价引导教师从应试教学回归到素养教学,让孩子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科思维的培养。
对于家长和学生来说,主要有3个方面的担忧:
1、取消小四门,会增加对考试主科的竞争压力。
考试的科目少了,代表每个科目的竞争只会越发激烈。
尤其是数学和物理,这两门理科可能会更卷,不然很难做出人才区分。
北京今年中考高分扎堆的“蘑菇云”,已经让试卷上的每一分都弥足珍贵。
2、道法开卷,会增加审题和答题的难度。
不要以为开卷就等于白送分了,这个具体要看试题难度。
完全可以出把书翻烂都找不到答案的题。
而且考试时间有限,如果一点不学,临考前才来抱佛脚。
考场上查资料都无从下手,想要现场编答案都苦于肚子里没墨水。
只要应试的本质不变 ,一旦开卷就等于从学校到学生都难以重视。
要想考高分,只能学生在课外时间下功夫了。
3、小四门不计入中考总分,不等于不用学了。
取消小四门=不用学?
非也非也,如果这么简单理解就太天真了。
不是不用学,而是提前学并提前考了,别小看以等级呈现这几个字。
好一点的高中,完全可以要求小四门要B级或C级以上。
结果就是,现在已经将学习时间前置到小学就开始启蒙小四门了亲!
而且到了高一,可是全部科目都要学的。
如果在初中阶段放松了小四门,很有可能到高中就分身乏术了。
总的来说,北京中考改革旨在通过减少机械性、重复性考试内容,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尽管改革带来了一些不确定性,但其核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
对普娃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不管好事坏事,有变动都是大事。
因为这意味着学习计划要随之调整,以适应新趋势。
毕竟高考的部分压力,前置到中考了。
所以越来越多的家长,会更看重初中的学习规划。
而考的科目变少了,剩下的就要学得更精,才方便人才选拔。
北京一直都很卷,哪怕某减,也没有减掉学习压力和升学焦虑。
当然,北京中考的公办高中升学率高达7成。
所以,卷的是重点高中重点班型,并不是害怕没高中读。
从长远的眼光看,中考只是第一关,第二关是高考。
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更多的取决于大家如何理解和适应这些变化,如何利用改革提供的机遇来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北京的新中考,全国各地会跟进吗?
当前国家教育战略聚焦于“科技兴国”,致力于培育顶尖的科技精英。
不管具体到中考怎么改革,“小镇做题家”都即将退出历史舞台,培养思维与天赋才是未来趋势。
除了北京,其他地区如河北、湖南、江西、安徽等省份已经开始实行或即将开启中考新政。
其中包括道德与法治、历史两门科目实行开卷考试,以及允许中考语文科目携带正版学生字典进入考场等措施。
但各地的新中考内容,不一定都跟进北京的新风向。
比如汕头,中考满分830分。考试科目包括九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历史7门学科;八年级地理、生物2门学科。
深圳将从2026年起,总分由610分增至630分,增加了物理、化学实验操作考试的分值,各占10分,总计20分。
浙江从2026年起,全省将统一将社会学科(即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社会),从开卷改成闭卷。
河北实行“全开全学、全科开考”政策,中考总分即将增至800分,短期内是不太可能取消小四门了。
还有黑龙江2026年起总分将增至850分,考10门;山西总分850分,考12门;哈尔滨从2026年起,总分增至850分,考14门。
可以看出,
只要中考不是全国统考,就很难让北京“一呼百应”。
各地需要根据自身情况来制定具体中考政策。
毕竟不是所有地方都能有北京那么多优质高中和大学的。
而中考的本质是本土的“排位赛”,当地有很大的自主权。
今年广州中考,也没跟北京的步伐,而是适当提高了数学和物理的出题难度。
出来的成绩分布也是比较均衡合理的区分度,而不像北京那样高分扎堆的“蘑菇云”。
当然,比起这个,
家长们更关注广东什么时候能跟进一下“3 4”的中本贯通,更务实接地气!
而关于大家呼声很高的“取消英语”。
照目前的态势来看,很难取消,只会越考越灵活、越实用。
大家只要看当地中考的英语考试,听力和口语的占比,就知道对英语能力的要求只高不低。
教育的风真的是一阵一阵:
曾经说弱化英语主科,现在的英语却越考越难;
曾经说大语文时代,现在成了数学和物理的主场?
本地中考的小四门是否取消,谁也预料不到。
所以,保持自己的学习节奏最重要!
大家觉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