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汁风葫芦、椒叶油饼、蒲州晋糕、绛州火锅、闻喜辣子菜……对远离家乡的运城人而言,这些美食是童年的味道、心底的乡愁。位于省体育场的河东尚品坊,从老板到大厨都是运城人,从凉菜到主食全是运城菜,甚至菜单的一角,还藏着一两则万荣笑话。以“鹳雀楼”“秋风楼”“永乐宫”等冠名的包间,更使人猝不及防“邂逅”运城文化。满耳运城方言,地道运城菜式,浓郁运城文化……在这里,河东印记浸润人心。
满满“运城味”
对在太原的运城人而言,去河东尚品坊吃饭就像“回家”。
“来咧?”一进门,亲切的乡音响起,直接进包间——“普救寺”,墙上挂着普救寺风景照,莺莺塔颇为抢眼,“永乐宫”“秋风楼”“鹳雀楼”“宰相村”“大禹渡”……溜达一圈下来,包间墙上或是“永乐宫壁画”,或是介绍裴氏名门渊源,或是汉武帝刘彻《秋风辞》书法作品。这门进,那门出,宛如一趟“运城游”。
坐下点餐吧。哎呀,菜单封面这一句“滚滚黄河水养育河东人 浓浓尚品菜一解思乡愁”就像挠痒痒般,道出了咱运城人心底的乡愁。
运城人就是不按常理出牌,你以为翻开的是菜谱,却是一本颇有内容的“历史书”。先说说咱运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再细数下女娲、舜、禹等祖先的渊博,然后介绍运城的十大旅游景点……
往后翻,这回翻到菜了,第一道不是海鲜,也不是大荤,而是一道现磨浆水豆腐。这就是咱运城人,朴实、地道,不来虚的,就整最实诚的。豆腐图片下方,还附带一则万荣笑话。
嗨,瞅把你给乐得,快点菜呀!好么,第二道菜,也这么接地气——运城人家常最爱做的河东三丝。
接着往后翻,运城白莲,当地人摘来直接生吃,口感脆甜,很是爽快;西厢自制肉冻,吃的不仅是菜,更是西厢文化;绛州卷子,这是运城人逢年过节必备佳品;永济蒸四碗,蒸红薯、油豆腐、肉丸子、小酥肉,都是过年家家户户饭桌上的“座上宾”;绛州火锅,用骨头汤和鸡汤制成,味道醇厚鲜美。河东炒晋糕、运城小炒、蒲州晋糕、闻喜辣子菜、条山手抓羊排、蜜汁风葫芦……道道诱人,勾起舌尖记忆。
暖暖故乡情
点完菜,还对菜单欲罢不能——里面收集了好多“万荣笑话”,读后令人捧腹。在太原,翻菜谱能把人看乐,也独此一家了吧。把一家饭店经营得如此具有富有文化气息,不由得对老板产生好奇。
这不,老板来了。62岁的刘积余身材高大,眉眼间是经历了岁月的温和笑容。刘积余是运城市芮城县人,来太原已经20多年。他以前开印刷厂,因为酷爱运城菜,2011年1月,转行做餐饮,盘下体育场这家1000余平方米的店面,开了河东尚品坊。“我就是想让运城人在太原也能吃到地道运城菜,也让更多人了解和爱上运城菜,传播我们的河东文化!”刘积余说。
精致摆盘
为了保证运城菜的口味地道,刘积余请来的厨师都是运城人。菜单也精雕细琢,选择了上百道有代表性的运城菜。
满心欢喜开了张,但刚开业第二天,门前就开始修路,整整11个月,饭店正常经营受到很大影响。房租、厨师和服务员工资……每天一睁开眼,刘积余就要面对各种开销。其间,有人给他泼凉水,说就不应该轻易转行。但刘积余思路很清晰:当下的困境是客观造成的,并非经营不善。修路期间,他带着大厨静心沉淀钻研菜谱,同时提升服务品质。
宾朋满座
路修好了,饭店很快就高朋满座,越来越多的运城老乡来追忆家乡味道,越来越多食客进店寻味河东。每晚,11个包间、大厅15个台子几乎桌桌爆满。
厚道河东人
生意为啥这么火?一是食材地道健康,二是菜式味道纯正。
大火猛炒
“山西运城,华夏之根,运城是诚信之邦、大运之城。作为一名运城人,我从开饭店第一天就定下规矩——做菜做人品,做人做良心,要对得起走进店的每位客人!”刘积余对品质把控特别严,店里的食用油全部用大品牌,做菜绝不掺添加剂,更不用预制菜。
豌豆黄
为保证菜品原汁原味,食材大部分都来自晋南农村。河东绿豆糕,用运城当地绿豆精磨细作;沸泉中华鲟,生活在绛县山泉水里;黄河鲤鱼,从垣曲小浪底运来;手工馍,更是运城当地种植的麦子面制成;红薯粉条,也是从乡间采购,绝无添加剂……
“运城菜大都来自农村红白喜事宴席,偏咸爱辣重甜,做法带有鲜明特色。”刘积余介绍说。
椒叶油饼
看似平平无奇的椒叶油饼,吃起来却有淡淡的椒香味。油饼是在发面里掺入碾碎的花椒叶,油炸后饼里是中空的,可以夹蔬菜和肉类。椒叶发面还可制成软麻花,炸后口感同样外酥里嫩。
软麻花
运城菜里,晋糕有两种吃法。一种蒸好后,洒一层白糖,直接当甜品吃。另一种则是用豆沙炒香,吃起来格外软糯。
蜜汁风葫芦
蜜汁风葫芦,特别受食客喜爱,也是运城人在宴席上的“看家菜”。外形酷似汤圆,中间却为空心,咬一口下去,外焦里嫩,口齿留香。
羊肉胡卜
运城人爱吃羊肉,便有了羊肉胡卜,将饼丝放入羊肉汤煮成。味道清爽,油而不腻,很是滋补。
酵面蒸的手工馒头,放入面汤,是面汤煮馍;豆腐、肉片、白菜加入红辣椒翻炒,是闻喜辣子菜;炸好的红薯块加水勾芡,是深受人爱的红薯甜汤……做法带有地域特色,吃起来回味无穷。
“几年前,我跟运城朋友来,吃了一次就印象深刻。朋友聚会、家人团聚,我们经常过来,感受地道的运城菜和运城文化!”和朋友围桌相谈甚欢的熟客刘先生说。
周末正午时分,店里坐满食客。运城话、太原话……方言与普通话交织在一起,还分什么彼此,坐在这里,便是热气腾腾的——一家人!
并州新闻 记者 侯慧琴 见习记者 郭苑甫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