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管理问题是很多老师和家长关注的热门话题。
不久前,在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做好新学期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教育部将重点指导各地做好学生作业管理等八方面工作,其中提到——
着力强化学生作业管理。加强学科组、年级组作业统筹,严格按照规定控制作业总量。要切实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将作业设计纳入校本教研,鼓励布置分层次、弹性、个性化作业,注重设计探究性、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任课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分析学情、答疑辅导,不得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在具体操作中,老师该如何高效布置作业、管理作业呢?
深圳市新安中学(集团)第一实验学校的校长、特级教师袁卫星,在中国教育教育报直播节目“两会夜谈”中提出了他的看法,他认为,在作业管理方面,教师要有原则、讲策略、找方法。
袁卫星这样说:
1.有原则。
第一,的确不要把学科类的“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
第二,目的要明确,作业的内容要和教学内容形成闭环。
第三,要及时反馈,及时批改,及时讲评。我作为一名有着31年教龄的老教师,至今记得,在我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时,师傅对我谆谆教导:作业,布置了就要批改,批改了就要讲评,要趁热,不拖拉。
2.讲策略。
要认识和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我们的教学,要切切实实走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为中心。要树立“少教多学”这样一种教学理念,探索“先学后教”这样一种课堂教学模式,掌握“以学定教”这样一种教学活动逻辑,形成“教学合一”这样一种教学协同意识,追求“教学相长”这样一种教师职业境界。有了这样的理念,比如“少教多学”“少讲多练”,可能很多的作业都完成在课堂里了,课后作业自然变少。比如“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我们就会精心组织预习,全面反馈学情;选择内容教法,学生主体互动;当堂练习跟进,反馈巩固及时;注重方法归纳,精选课后作业。这样,作业的量自然会得到控制,质自然会得到提高。比如“教学合一”“教学相长”,布置学生做的作业,特别是作文,我们教师自己下水写一写,在学生前面秀一秀,可能你在布置作业,布置作文的时候,就有不同的感受了。
要适量,多了不好,少了也不好。
要看作业的量是否适合班里的中等生完成(独自完成是否有难度)。可拿中等生做样板布置作业,要仔细抽取班级优秀、中等、偏差的同学作业完成情况(包括用时、正确率、有没有卡点)来评估作业的适宜度。
要分层,不同层面的学生有不同的作业,或者说,让学生有适当的选择权。
上海有一位名叫陈美的语文老师说,语文是有温度的,它不只是卷子上的分数,它更是学生生命里的一道阳光。她的学生,背完了李清照的词,会做《从少女心到悲秋情》的讲座;背了柳永词,会做《哭柳三变》的讲座;有学生讲《诗经》,从“风雅颂”到“赋比兴”,从“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到“情深深,雨蒙蒙”,讲得头头是道,趣味盎然。孩子们骄傲地说:“爱语文,每天都是好日子。”最不可思议的是,中考前40天,陈老师不布置作业,成绩照样骄人。很多人迫切地想知道其中的奥秘,陈老师说:“我这是’精准扶贫’。”在她眼里,每一个孩子都不一样,机械划一的操练,白白浪费时间。陈老师说,“缺什么,补什么,孩子们会知道做什么。当然,少不了我这个专家门诊啊。”
要变化,比如书面和口头,实践与探究,特别是自主作业与老师布置作业相结合。
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做老师的时候,有一次在黑板上开始写作业要求,可还没等他写完,背后就传来学生的嚷嚷声。不用转身,魏老师就知道是王欢。这学生成绩不错,可就是有点淘。看来,得警告警告他了,魏老师想。
“王欢,你嚷嚷什么?”魏老师一脸的严肃。
“老师,你留的作业我不写行不行?”
“开玩笑,不写作业,成绩怎么能上去?”
“可是老师,你的作业我都会了,非要写的话,这不脑力劳动变体力劳动了嘛。”
“那不写作业,怎么能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老师,我不写您留的,我自己写一些有用的行不行?”
“这……”魏老师听了一愣怔,心想,“王欢这话在理呀,自己布置作业时是没考虑到这一点,怎么办?是强压着王欢做作业,还是……”
经过一番思虑,魏老师说:“王欢说的有道理。那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对待老师留的作业呢?”
班级里一下子炸开了锅。结果大部分学生认为:老师留的作业有时候有用,有时候没用;对于有用的作业就写,对于没用的作业就不写,但是每天要完成一定的作业量。
魏老师尊重学生们的意见。以后,在魏老师的语文课上,学生们可以自由选择作业。“会了,可以不写。”这是魏老师的郑重承诺。再后来,魏书生老师所形成了不布置作业的老师,那学生课后怎么办?老师自己不布置作业,学生自己找作业做。这就是教育的策略。化单一为多样,化僵化为针对,化强制为自选,化被动为主动。
3.找方法。
比如我所在的深圳市宝安区,有一所小学叫天骄小学,它在一年级开展游戏化、全课程“小蜗牛主题学习”。孩子们跟着小蜗牛认识动物世界的昆虫、植物;在小蜗牛的陪伴下闯关。除了识字、阅读,还在主题活动模式下开展音乐、美术、体育学习。一个个游戏将学习任务串联起来,学科知识相互融合,学习不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兴趣被激发了,学习效果自然得到提高。这样一种游戏化、跨学科、主题式的活动,能不能延伸到作业布置中去?
再比如作业批改,小学低年段,可以图批,即运用一些简单而生动的图形符号来进行批改评价,这样能够顺应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及认知;中年级段,从图批转向语批;高年级段,则进入语批阶段,用语言向学生传递你的赞赏、激励、引导、启发、提示、期待等。
而对于作文这样的作业,我觉得,帮助孩子发表是最好的批改。推荐到正式报刊发表是发表,班级里自编刊物发表也是发表,甚至就是在课堂里读一读、往教室里张贴一下,也是发表。这样的发表,也是最好的批改。印象中有一位知名作家,他在成为作家后的回忆中写道,上学时,他的作文被老师在课堂里读出来,评语是三个字:好!好!好!就这三个带感叹号的“好”字,让他在鼓励中学会了自信,让他在自信中成为了作家。可见,作业批改也是有情感态度价值观在里面的。
(中国教育报融媒体记者 杜京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