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考考生怒撕试卷(重庆中考统一考的一套试卷吗)

重庆中考考生怒撕试卷(重庆中考统一考的一套试卷吗)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07-23 04:11:57

这两天全国各地中考成绩陆续出分,北京的几朵蘑菇云也备受家长关注。嘴上说着不卷不卷,放平心态,行动上是一点没停下。

一分一段的图表,满分670分,海淀区超过660分的人有71人,超过57%的考生在600分以上,其他几个城区大同小异。冲到金字塔尖儿的孩子逐渐增多,这个数据,让家长们的沉默震耳欲聋。

普通孩子看到自己和学霸只有一步之遥,家长更是跃跃欲试,恨不得马上报班、找补习。学习好的孩子呢?分分必较,生怕失之交臂。

不光是北京,全国其他省份所面临的情况都大差不差,毕竟“总指挥”是统一的。普娃想逆袭得高分,找对未来的中高考趋势很重要!今天就中考出分报高中的这个契机,给大家分析分析,未来的中高考趋势究竟是什么样子?

1 ONE

现在的中高考考什么

新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的高考命题遵照“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命制要求,考查内容不再只是针对学生拥有知识的多少及深浅,而是在价值引领和必备知识的基础上,突出对关键能力、思维品质和学科素养的考查,服务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提升,引导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培育。——《中国高考报告2024》

这是新高考区别于旧高考最大的地方,也是我们准确把握和有效应对新高考的关键所在。无独有偶,不仅是今年的高考,还是今年全国各地的中考,呈现的特点非常地趋同。

下面,我们从今年中高考的一些真题,来看具体的考试趋势:

01 从“考知识”到“考思维,考能力”

????2024年全国甲卷·语文

????2024年北京卷·语文

以今年中高考卷为例,现在的中高考,由“考知识”转变到“考思维、考能力”,不仅仅停留在回答问题,而是突出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考查你在复杂情境下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给出方案的反应和能力,考查你的思想深度、思维体系、综合素养。

02 立足实际,联系生活

????2024年北京卷·语文

????2024年新课标Ⅰ卷·语文

从今年的中高考卷来看,联系生活实际和时事热点这一趋势越来越明显,比如北京语文卷中考到了“微信公众号”,文综卷中考到了“人工智能”

????2024年全国甲卷·生物

“联系实际”这一点,从中高考各个科目试卷的材料题更是随处可见,例如在全国甲卷生物科目中,考到了杂交水稻,要求学生应用所学,解决农作物生产育种实际问题。

????2024年江苏盐城中考·数学

由上其实不难看出,当前的教育模式,更喜欢让学生从“课卷解题”走向“生活解题”。真正的做到了对基础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题目生活化,场景化。

03 多学科融合

????2024年湖北卷·历史

????2024年全国甲卷·语文

跨学科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就是打破之前各个学科间泾渭分明互不相通的壁垒。例如湖北高考历史卷考到了小论文,全国甲卷语文科目考到了建筑学

????2024年重庆中考·数学

今年高考更明确了跨学科的重要性,能解决问题的是综合应用各学科,不是某个学科的单打独斗!从考题就能非常明显看出高考越来越倾向于考核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学科迁移能力。这样的好处就是从真实生活题目入手,从多维度完整的了解一个个体。所以全科开花,真正拼核心“素养”的时代真的来了。

04 题目阅读量激增

????2024年辽宁中考·数学

各个学科考题阅读量激增,不仅是我们常规认为的语文、历史、政治等科目阅读量大,连数学、物理、生物等科目阅读量也直线上升!

????2024年中考·物理

暂且不论题目的难易程度,多少孩子开局就栽在了审题上!题都看不懂,何谈解题?

如何在密密麻麻的文字中,提取到重要的考题信息?找对阅读的方法非常重要!而且阅读理解不好,不光是语文数学学不好,在其它科目中也是一样的。

2 TWO

中高考新变化,如何应对

新高考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科学设计试题设问,优化试题呈现方式,降低学生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的收益,进一步加大对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思维品质的考查力度,不断增强试题的开放性、探究性和创新性,加大试题的区分度,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让那些具有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学生脱颖而出,更好实现高考的选拔功能,服务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提升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培育。——《中国高考报告2024》

从《中国高考报告2024》,我们可以看出,未来高考选拔的是一个具有长期坚持跨学科阅读、拥有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能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人。而这些能力仅靠死记硬背和临时抱佛脚这些方式是不可能获取的!

有效应对中高考的策略应该是“授人以渔(加强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训练,提升思维品质)”而非“授人以鱼(总结解题套路并实施题海战术)”。

“授人以渔”是指通过长期、规范、专业的针对性训练,培养学生一整套可迁移的包括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在内的高阶思维能力。

那面对这样的变化,家长们一定要注意以下三点:

1、要重视阅读、学会灵活理解、提升思维品质,这是未来考试考察的重点,也是未来人才筛查重点方向。

2、刷题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式,不要用老套路的去学习而忽略知识本身。

3、主观题增加,作为基础学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一定要注重多学科融合以及新知识的迁移能力。

这已经不仅仅是一场考试的变化,还是孩子们未来学习方法的改变!更是未来选拔人才方向的改变!

3 THREE

思辨读书课&新高考

三五锄思辨读书课培养孩子所拥有的能力与新高考所选拔的人才能力不谋而合。

有体系有方向的思辨读书课,以“让6-15岁的孩子爱阅读、会阅读、懂思考、能应用”为目标,规划每个年龄孩子的能力习得与成长目标,精准培养孩子应对新高考的批判性思维、跨学科、联系实际应用等多种能力。

思辨读书课课程亮点

在一二年级,阅读教练以听读、带读为主,用童话、神话、人物故事等内容带领孩子扩宽知识面,逐步进入文字阅读,共情人物感受,关联自我成长的经历,帮助他们面对现实,发展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三四年级,跨学科阅读提起孩子的兴趣,帮助孩子不怕写、学会写作,重视孩子在实践中应用知识,培养孩子的自主阅读能力,完成从“知识获取”直接向“思维体系”建立的过渡。

在五六年级,更关注的是学习应用,阅读文本涉及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文言文等,让孩子学会深入、高效的处理文本,从抓取提炼信息到具体的分析和应用

在初中阶段,阅读专题的选择上,涉及心理健康&个人成长、职业认知的工具性文本、纪实性文本,多种实用文本帮助孩子建立健全的心智,学会自己规划人生。更有精准对接中高考的文史板块,一方面通过文学性强的人物故事、人物作品,提升孩子的兴趣和文学分析鉴赏力,另一方面通过历史史料、历史读物、历史故事等建构孩子对史实的了解。

思辨读书课各年级发展图

在课程设计与课程引导上,思辨读书课注重孩子思维与能力的培养,具体是如何做的呢?我们来看几个课程片段:

01 不只“学知识”更是“学思维,学能力”

????《安德的游戏》课堂讨论

????《春秋风云》课堂讨论

三五锄思辨读书课不仅停留在阅读文本本身,而是扩展延伸话题,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看法,让孩子自由发言讨论。在这一过程中锻炼孩子的信息获取与加工、逻辑推理与论证、科学探究与思维建模、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语言组织与表达等能力。

02 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机器人大师》课堂讨论

????《在工作中看到中国》学生书评

三五锄思辨读书课课程的设计注重引导孩子深入思考问题,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在《机器人大师》中,会讨论“在科技高度发达的未来,是人类控制机器,还是机器控制人类?”等前沿科技问题,在两者之间找寻到平衡点;在《在工作中看到中国》里,会讨论“工作中如何应对‘难缠’客户?”等实际工作中会遇到的难题,提出最佳解决方案。

03 跨学科融合阅读,提升综合素养

????《水浒传》课上跨学科读

《领导力21法则》《法治的细节》《墨菲定律》

????《射雕英雄传》课上跨学科读

《老人与海》《生存手册》

为突破传统儿童阅读课以文学阅读主导的现象,三五锄思辨读书课阅读文本涉猎法学、历史、心理、财商、管理、哲学、体育、科普、古典文学、神话、民间故事、当代散文等,横跨20 领域,从单一学科到博物知识,打造孩子系统学习力。

比如在今年的暑假班《水浒传》课程,不仅仅只读《水浒传》这本书,还会涉及读领导力书籍——《领导力21法则》、法学书籍——《法治的细节》、心理学书籍——《墨菲定律》;《射雕英雄传》课程上会同时阅读《老人与海》《生存手册》。

暑假班直通车

心之所“暑”,充实一“夏”|暑期专属读写计划上线!

????三五锄研学·文史板块

文史融合的研学也是三五锄提升孩子文史综合素养非常重要的一大板块。比如在今年的暑假中,我们将会带孩子前往徐州、开封、常州等历史古迹,深入了解楚汉争霸、吴越春秋、包公拍案等历史人物及事件。

在实地研学中促进孩子对于文化认同感和历史责任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增强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等多项能力的发展。

暑期研学直通车

【新鲜】暑期研学新玩法曝光!名额火爆预定中!

三五锄思辨读书课培养孩子跨学科阅读、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这样的孩子也正是未来中高考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从此刻规划培养孩子面向未来的能力,不早,不晚。

添加客服

马上咨询了解思辨课

三五锄思辨读书课是三五锄教育为6-15岁孩子设计的分级阅读系统,以分年级、直播课的方式进行,独家百科书单,教练式思辨引导,激发孩子对书籍的兴趣,启发孩子独立思考,系统提升思辨力,实现百科知识的迁移应用。覆盖全国350多个城市,40万 年度用户参与课程,并见证孩子的思辨成长。

用对方法,让6-15岁的孩子都能爱阅读、会阅读、懂思考、能应用。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