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天赋异禀的人数不胜数。牛顿是历史上首屈一指的科学家。他在天文学、数学、物理学方面的成就后世罕有能及。尤其令人吃惊的是他在二十几岁时就在科学研究上取得累累硕果,令人叹为观止。我国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苏轼,自小就表现出惊世骇俗的文学天赋。他二十二岁就中举,着实羡煞旁人。他参加科举所写的文章《刑赏忠厚之至论》字字珠玑,人们争相传阅,一时洛阳纸贵。他的文章、诗词千古流传,是世世代代的中国人的精神享受。还有物理学家爱因斯坦,音乐家莫扎特,国画家齐白石,哲学家马克思,生物学家施一公,空气动力学家钱学森……,他们都有旁人难以企及的天赋,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取得了震古烁今的成就而为世人所铭记。
为什么这些名人能有巨大的成就呢?因为他们善于发现自己的天赋优势,并在后天的学习中不断扩大自己的优势,那么成功对于他们来说就水到渠成了。如果一个人有异乎常人的天赋优势但不去珍惜,就不会有成就,难免让人扼腕叹息。方仲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五六岁时就能诗善赋,“指物作诗立就”,远近闻名。他父亲为此得意洋洋,成天带着仲永去炫耀而不让他去学习上进了。久而久之,方仲永不再能写出轰动社会的文学作品了,最终“泯然众人矣”。人的天赋就像一堆火,我们要想法子让这堆火熊熊燃烧。
然而现实中很多人在糊里糊涂地生活,没能看清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故他们的成就极其有限。你明明不擅长逻辑推理,可非要去从事难于登天的科学研究,最终一事无成;你明明记忆力超群,但却去修习严谨的法律学,最终收效甚微;你明明没有身体优势却非要去报考国家一级运动员,结果铩羽而归。如果一个人能发现自己的长处,并持之以恒地朝这个方向努力,那么这个人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出类拔萃。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苏步青曾一度醉心于文学创作。他为此付出的努力让别人汗颜。他年纪轻轻就能将史学名著《左传》背得滚瓜烂熟,因而能写一手好文章。他的理想就是将来能成为一个学富五车的文学家而名扬天下。当他把自己的志向告诉老师时,老师却劝他放弃文学创作。因为老师发现苏步青在数学方面的能力卓尔不群,是块好料子。因此老师希望苏步青能去钻研数学,将来前途不可限量。苏步青思忖再三终于放弃了文学创作,去钻研数学。事实证明,老师没说错,苏步青在数学研究上突飞猛进,年纪青青就发表了数篇高质量的论文而蜚声国际数学界。
在竞争激烈的时代,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是至关重要的。找到优势后,就要不断精打细磨,才能百炼成钢,否则就如逆水行舟,不进而退。
我从小到大不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论学习,我和那些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学霸相比相去甚远;论运动我和那些身怀绝技的有运动才能的人一比不免自惭形秽;论才艺,我和那些多才多艺的人一比也甘拜下风。为此,我一度认为自己百无一用,放人堆里就找不见了。然而我有一项优势令我颇为自信,那就是我的记忆力特好。大凡需要背诵的科目我都学得不错,考试成绩也令旁人刮目相看。高考过后,分数一出来,我语文考了一百二十分,历史考了一百二十八分。我认为就这二门功课而言我考出了正常成绩,因而我的高考成绩没有全军覆没。否则我“无颜见江东父老”了。后来参加工作后我开始大量背书。大凡流传至今的文史方面的书籍我特别爱背诵。学贵有恒。我每天要花费六个小时左右背诵经典书籍。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枯燥无味,但时间久了,背过的句子朗朗上口,我开始觉得背诵书本饶有趣味了。我能背诵三百多页的《资治通鉴》,二百多页的四大名著,一百多页的《史记》还有四五十篇古文。渐渐地,我写起文章来得心应手,写出的文章我父亲和同事看后认为写得文采斐然,实在难能可贵。就这样,我十年背诵,终有所成。这几年我参加县、市、国家级的征文比赛屡屡获奖,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要认清自己的天赋优势,就能走出迷茫,如鱼得水,获得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