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下午,2024年陕西省高考顺利结束。当日19:30,由西安明德理工学院独家冠名,华商传媒集团主办,华商报、华商网承办的“2024年全国普通高考试卷分析大型直播”举行,来自西北工业大学附中、陕西师大附中等30所知名中学的名师做客直播间,为考生解析了高考各科试卷的难点和重点。直播中,西安明德理工学院招办主任朱雪松、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大二学生周鑫博带来了《我的青春 我的大学》主题分享,志愿填报专业人士对2024年陕西省高考志愿填报和录取政策出现的一些新变化做了解析。
语文
看似平淡 实藏深意
■西安市创新港中学 贾建英
2024年高考语文试卷上的几道典型题目,看似在考查一些关键句子和文本思路的理解,实际上具体思考起来是非常有难度的,难度主要体现在考查的角度,要求学生从文本最突出的艺术形式入手,来思考形式和主题表达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仅从文本内容出发去获取核心思想和情感。这样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试题还提醒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要践行“不要把自己变成一个做题人,而去真正做一个读书人”,因为现在的高考试题越来越反套路化。有同学会疑问,自己读了很多书,语文成绩怎么还是不尽如人意?这提醒学生的阅读一定要由业余走向专业,需要从文本的艺术形式入手去直达作者的内心世界,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聚焦语言运用
考查思辨性创新性思维品质
■西安市第一中学 罗畅
2024届陕西考生所用全国甲卷不囿于教材,更直指语文学科本质,体现出“聚焦语言运用,鼓励思辨性创新性思维品质”的特点。比如,甲卷语言文字运用第21题,设置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患者—医生”的交际情境,考查特定语境下识别和提取必要信息并根据需求和对象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
对2025届首届新教材新高考学生,建议文以载道,扎扎实实学好教材、用好教材,不做刷题机器,切切实实在具体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在具体的个人体验情境、学科认识情境、社会生活情境中听说读写,在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切实提升语文素养。
语文试卷中有“真”意
■西安铁一中滨河高级中学 吴艳超
2024年全国甲卷高考语文试题的亮点,可用一句诗来概括:“此中有‘真’意”。
“真情境”,即在真实的语文学习任务情境中综合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今年的作文题“相处”“交流”“相遇”,是青少年成长中常面对的真情境,每个学生都有话想说,有话可说。
“真思维”,即通过语言运用促进学生真正动脑提升思维品质。今年的实用类文本阅读命题新颖,综合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推断等能力,既考查了低阶思维,又涉及了高阶思维。
“真文化”,即具有民族特色、生命力和借鉴意义的文化。以第14题古诗鉴赏为例,指出了文化传承与理解在试题中的体现,并鼓励学生要从律诗的基本特点出发,真正理解诗歌的含义。
“真语用”,试题设置了生活中常见的语用情境,如“患者—医生交流”,要求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语言能力及其品质。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结合生活,不要机械刷题,而是以开放的心态去认识和学习语文。
教考衔接的关联度趋势呈线性正向增强
■陕西省莲湖教师进修学校 张建成
2024年高考语文试题,一是回应课标的诉求,二是回应高考评价体系的诉求,三是回应“双减”的诉求;“一升一降”引导教学回归课标、回归课堂。“一升”是要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一降”是要降低机械刷题收益。从2020年到2023年,教育部教育考试院都有关于教考衔接的分析,教考衔接的关联度趋势呈线性正向增强,在试题中的占比也越来越重。
学生在平时学习中,首先,要重视对单元学习任务、单元导语、学习提示的学习和梳理,包括活动类单元;其次,重视贯通理念以及教材群文阅读理念,这在今年的试题中体现更为充分,大多数的阅读题,不再是要求学生阅读单篇的文章,而是阅读成组的文章;第三,重视思辨能力的培养,勤思善问,勇于质疑。
数学(文)
高中数学教学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西安市高新第二高级中学 刘丹
2024年全国甲卷文科数学试题大部分题目起点低、易入手,但要拿满分又不易,部分考生觉得题都会但算不完、算不对。试题对逻辑运算能力的要求较高,充分体现了“多想少算”的设计理念。
试题指导我们高中数学教学要真正实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理念。在课堂上应重视学生的参与和交流,把每一类问题的思维过程展示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去分析、寻找,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中真正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能让学生主动思考、动手和总结,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运算、解决问题和学习能力,强调“落笔为王”的重要性。
综合难度有所下降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赵国辉
相较于2022年及2023年,今年试卷的综合难度有所下降,试卷中文理数学同题与姊妹题的比例基本持平,更贴合文科考生的实际情况,使得思维能力强的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素养,发挥潜力。
试题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的全面考查,不回避一线教学的热点。试题全面考查了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涉及内容是学生平时训练中的常见问题,也是全国卷中的高频问题。试题聚焦核心素养,突出关键能力的考查,涵盖了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和数据分析等方面。
试题突出考查主干知识
在复习过程中务必回归教材
■西安高新第三中学 吴荣
试题突出考查主干知识,注重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今年的文科甲卷回避了排列组合和空间向量等超出课程范围的知识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导教学要培养学生思维严谨、稳扎稳打、勇于创新的良好品质。
针对准考生们,首先,建议研究真题,反复做近五年的高考真题,从中发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察方向。其次,注重教材的重要性,在复习过程中务必回归教材,以攻克薄弱知识板块为目标。
数学(理)
加强教考衔接 凸显选拔功能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石鸿鹏
2024年高考理科数学甲卷严格遵循课程标准,立足基础知识,加强教考衔接。试题严格依据高中课程标准,做到了“内容不超范围、深度不超要求”。试卷聚焦主干知识内容和重要原理、方法,突出数学教学本质,回归课标,重视教材,重视概念教学。
考查关键能力,凸显选拔功能。试题强化综合性考查,强调对原理、方法的深入理解和综合应用,考查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重视对学科理论本质属性和相互关联的深刻理解与掌握,注重对学生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的甄别。“套路无用、模板失效”,能很好地区分出真正数学素养好、创新能力强的学生,发挥数学科在人才选拔中的重要作用。
数学(理)
明年陕西高考数学题目减少
加强了对学科素养的考查
■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 王东明
2024年全国数学试卷全面考查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的核心素养,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突出理性思维,发挥数学科在人才选拔中的重要作用。
2025年陕西省高考数学题目采用最新8 3 3 5模式,总体题量减少,多选题赋分变化,解答题分值增加;减少题量,增加解题时间,突出思维能力考查,增加解答题分数,突出逻辑推理过程、数学表达能力考查,第19题为新题型题目。试卷大题布局预计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另外,数学试卷将在反套路、反机械刷题上下功夫,加强教考衔接,发挥高考试题对中学教学改革的引导和促进作用,设置问题情境,发挥育人作用;数学试题突出主干知识考查,深化基础考查。试卷在选择题、填空题上加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全面考查集合、复数、平面向量、几何体的体积、三角恒等变换等内容;在解答题上全面考查解三角形、立体几何、函数与导数、数列、概率、平面解析几何等重点内容。
数学甲卷试题难度有所降低
■西安大唐补习学校 邓治国
2024年全国高考数学甲卷较2022年、2023年难度有明显降低。
2025年新高考数学试题有这几个表现:1.试题数量减少,由23道题减为19道题,这意味着每道题承载的考核量增加了,即综合程度提高了;2.解答题的分值提高了;3.有三道多选题,全对得分难度有所提升;4.模型题(套路题)难寻。针对新高考的特点,应对策略首先还是要夯实基础,有了坚实的基础,就不怕变化;另外还要多思考,多总结,多比对。
给广大学生两个建议:1.对每个学到的公式一定要自己动手推导,并且要进一步推导二级结论;2.要用精准的符号语言、朗朗上口的文字语言、精美的图形语言描述所学过的每一个定理。
文科综合(政治)
紧扣时代脉搏
时事政治素材鲜活、丰富
■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 李亚娟
试题紧扣时代脉搏,时事政治素材鲜活、丰富,呈现方式新颖、灵活,持续强化育人功能,系统性地加强政治导向与价值引领的积极作用。
选择题哲学部分主要考核的是人生价值与认识论知识;经济生活部分主要以表格题来进行推导对比,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运用能力。
非选择题中,经济生活大题,主要考核企业及创新知识。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政治生活大题,要求学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提炼经验。哲学大题以某市坚持科技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案例创新情景,考查学生对文化创新、系统优化等知识的掌握水平,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决发展新质生产力问题的能力。
试题“不情境不命题”特点鲜明
■西安市第七十中学 黄冲
今年陕西高考政治试题有一大特点,就是“不情境不命题”特点十分鲜明。试题主要是将国内外大的时政内容与命题结合,这就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时政还要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例如,全国甲卷第40题,以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为引导,考查文化创新和系统优化的相关知识。这样不仅考得新,还考出了能力。
建议准高考生重基础 重时政 重规律
■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第一中学 张毅
今年高考试题的命题立意、情境构建、考查内容、价值导向等,考查内容持续改革,能力、素养要求提升,跨模块融合特点显著。建议准高考生在复习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重视必备知识识记。不仅要记得住,还要悟得透,更要能举一反三。
二、注重重大时政热点的积累。同学们要利用空闲时间,做好相关时政热点新闻的积累。
三、把握命题规律,注重科学备考。近年来,高考真题中出现更多的开放性试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从不同角度分析现象和问题,注重培养创新思维,需要准高考生们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专项训练。
文科综合(历史)
注重情景化、开放性、探究性命题
■西大附中浐灞中学 陈希
2024年高考历史试题以突出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考查,注重情境化、开放性、探究性命题。
坚持立德树人,深化“五史”考查。试题通过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等历史时段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线索,引导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文综全国甲卷第45题以北魏时期冯太后的教育改革为背景,再现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史实,启发学生认同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稳中求变求新
聚焦核心素养传承红色基因
■西安市远东第一中学 吴丽华
今年高考历史试题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有所变化,一是在考查立意上,注重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是紧贴时代热点和现实问题,加大对中国经济、文化史的考查比例。三是传承红色基因。
鉴于此,准高考生复习备考可从以下三点入手:一、强基础,夯实知识储备。立足课本,重视对基本概念、基本史实的理解,加强对主干知识和重难点知识的掌握,建立必修内容与选择性必修内容之间的联系。但要灵活运用教材内容,不能死记硬背,要在深入理解基础上,将教材内容与新的历史情境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二、重能力,精炼材料题。要对材料进行多维度、深度学习,精细化练习,挖掘材料深层次的逻辑联系,总结思路方法,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三、紧跟时代,关注热点。多关注时事新闻,培养丰富的兴趣爱好,拓展课外知识,学以致用,感受家国情怀,增强社会主义的优越感和社会责任感。
价值为引领 素养为导向
知识为基础 能力为重点
■西安市航天城第二中学 陈晓翠
试卷在题型、结构和难度上,基本保持稳定,还体现出“创新”与“变”。全国卷积极与新高考、新教材衔接,命题上体现出注重基础性,创设新情境,“无情境,不命题”,强化关键能力的考查,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减少死记硬背,对能力的考查提高,设置新材料、表格,开放性试题的比重增加。在考查内容上,注重主干知识,渗透核心素养,关注社会热点,紧扣时代脉搏。
要研读高考评价体系和课程标准,落实核心素养,把握命题方向。注重教考衔接,平稳过渡;大单元教学、大概念教学,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框架体系,突出一级主干知识;注重基础知识,立足教材、研读教材,夯实必备知识。 本版稿件由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千朋茹 彭宏 赵美 张競之 谢睿 采写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