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诚言呈语
本文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发分享。
高考,一次被形容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大考。
别管卷面的难度高不高,人数是绝对多的。
所以,一分之差就是排名的天壤之别这种说法,也在情理之中。
考试考什么你提前肯定是不知道,但是有一项叫“卷面分”的分值,却等于是道摆在明面儿上的“题”。
当然了,关于高考到底有没有卷面分这种事,争论也不少。
毕竟这种分值,不体现在具体分数项上。
但是你要是对比下面两张试卷的话,如果你是阅卷老师,会不会对这张卷子动起恻隐之心?
又会不会想让下面这位直接复读?
相比于数理化丁是丁卯是卯来说,语文等科目无论在答题上还是在阅卷上,都或多或少地会有带一些主观性。
那么既然这样,卷面分这种“玄学”究竟是否存在,似乎也就挺明了的了吧。
所以,当年字写的“不是特别的好”的我,也为了卷面分着实下了一番功夫。
说实话,为了把我那长得跟“二维码成精”似的卷面,变得看起来不那么“抽象”,光练字就练了半个月。
这里面最大的问题,倒也不是怎么写也写不好,而是你真刻意去好好写了,答卷速度会以肉眼可见的倍数下降。
上了12年的学,我才发现好好写字也是门学问。
那些“神仙卷面”我最终是没练出来。
不过没关系,我的不行,这么多年好几千万的考生里,有的是大神行。
看着他们的卷面,有时还真让人有种舍不得扣分的感觉。
瞅一眼标题,溜一遍卷面,你就说这样的排版让人看了,是不是觉得不给高分都对不起这字。
这就不错了,但还有更溜的,比如下面这个。
立意高远,字写得跟印刷出来的似的。
在这个时候,哪怕是一些肤浅的想法,也变成了稚嫩和青涩,不伤大雅。
还有英文的。
说真的,我汉字写的不行,但是英文书写还算工整。
但是看了这位哥的英语作文,我怎么都觉得他是拿尺子比划着写的…
整洁的卷面习惯,还被一些神人带到了数学的考卷上。
看得我压根就不想细看内容,直接就想打个勾。
“印刷体”有没有必要“印刷体”看着确实是让人身心愉悦,而且你要往深了分析的话,还能强行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严谨程度牵上关系。
似乎一看到这种卷面,就默认了这学生根本跳不出清华北大中科大的圈儿。
但是如果你的卷面本就工整的话,有必要在这方面继续追求极致吗?
首先,卷面整洁、字体漂亮的学渣我是见多了。
讲到底,考试不是书法比赛,得多少分还是得看你的内容。
我记得中考的时候就有同学因为想把字写好,结果出现了最后连卷子都没答完的尴尬情况。
这不舍本逐末么。
其次,卷面分既然不体现在具体分数项里,也就说明了这是一种“答对了不得分,答错了扣分”的分数。
什么意思呢。
简单的说就是,你只要别让你的卷面在阅卷老师中引起“极度不适”,通常情况下体现在分数上的效果,跟“印刷体”也差不了太多。
毕竟阅卷老师的评分标准是固定的,阅卷也是要最大限度的确保公正。
顶多是在内容的客观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才可能在分数上出现细微的差别。
算起来的话,那还不如省点时间多检查个一遍两遍的了。
所以,“印刷体”式的卷面可以在闲暇时(如果有闲暇的话),当做练字那么练练。
但这完全不像是之前有人拿衡中的印刷体,倒推出学霸就应该写“印刷体”的谬论。
要是写个字就能“破格录取”的话,那我建议你也别练印刷体了,抓紧时间学学篆体和甲骨文才是正事。
当然了,基本的整洁还是必要的。
你那试卷离远了看,要是都能用“扫一扫”当成二维码给识别出来点什么,怕是全写对了也得被扣不少分。
至少,你得让人能看得懂吧。
总之,熟练情况下的“印刷体”卷面,是种可遇不可求的事。不能一点都不重视,当然更不能重视得过了头。
与其将关注点放在这类相对偏执的问题上,还不如多刷两遍复习题来的实在。
至于那种神仙卷面,还是膜拜就好吧。
,趣谈教育新鲜事,大型表情包工厂。
在这里,有故事、有观点,有逻辑、有深度。
欢迎关注『诚言呈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