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名小学生为竞选大队委员拍摄的视频近日在网上走红。这段视频引发了大量讨论,不少网友表示“太卷了”。视频中的小朱同学还差两个月就满10岁,目前是上海市闵行区某小学的四年级学生。
这次拍视频是为了参加学校组织的大队委员竞选活动。按照学校要求,所有参加竞选的学生都要准备一段视频,时长不超过1分钟。视频内容需包括候选人的岗位、特长和工作计划等。除了视频,候选人还要准备演讲稿和海报等材料。
小朱的爸爸麦先生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段视频是在国庆假期拍摄的。他们花了两个多小时完成拍摄和剪辑,用的是手机和普通的剪辑软件。视频的创意来源于相声演员于谦的一段广告词,麦先生根据女儿的特点进行了改编。
麦先生介绍,学校的竞选活动会持续一个月左右。所有候选人的视频会在校内轮播展示。正式选举时,候选人还要上台发言,由各班级派出的学生代表进行投票。去年,小朱也参加过这项活动。
这段视频在网上引发热议,播放量已近200万。不少网友留言表示“太卷了”、“拼不过”。面对这些评论,麦先生表示并不介意。他认为,他和女儿并不是被迫参与,而是从中找到了乐趣。
麦先生说:“我们家小朋友从小就喜欢表现自己,这次参加竞选是她自愿的。我们只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支持。”他强调,制作视频的过程也是亲子互动的好机会,能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然而,也有不少网友对此表示担忧。有人认为,这种竞选方式可能加剧教育内卷,增加家长和孩子的压力。还有人质疑,是否所有家庭都有能力为孩子制作精美的视频。
对于小学生竞选大队委员的话题,教育专家张老师表示,这种活动本身有积极意义。它可以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但在具体实施中,确实需要注意平衡竞争与公平。
张老师建议,学校在组织这类活动时,应该考虑到不同家庭的条件差异。可以提供统一的拍摄场地和设备,或者限定视频的制作要求,避免出现悬殊的差距。同时,也要注重考察学生的实际能力,而不是过分依赖视频等外在表现。
小学生竞选大队委员本是件好事,但如何在培养能力和避免内卷之间找到平衡,值得我们深思。或许,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孩子们的全面发展,而不是过分追求某一方面的出彩。毕竟,童年应该是多姿多彩的,而不是被各种竞争和压力所困扰。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评论区与我互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