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2024一年级下册试卷真卷答案(2024浙江一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

江苏2024一年级下册试卷真卷答案(2024浙江一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08-19 02:30:18

完整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城,作为大地上层积下来的数代人的奋斗结晶和文化记忆,是一种社会存在,也是一方心灵港湾。
【城·印象】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根据课文默写(8分)

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礼记〉二则》)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其一)》]
,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④无限山河泪, 。(夏完淳《别云间》)
⑤小锡在惠山古镇游玩时,走进一座小院,感觉环境清幽,绿意盎然,不由得吟诵起刘禹锡《陋室铭》中的句子“ ”。
⑥在一次次跋山涉水的艰难险阻中,徐霞客始终坚信“ ”,终著成一代奇书《徐霞客游记》。(用陆游《游山西村》中诗句作答)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9分)

城市是古老与现代、本土与外来、自然与人文碰撞和融合的场所。【甲】伟大的城市犹如浩瀚的典籍,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录着时代的变迁;伟大的城市犹如宽广的海洋,汇聚着多元的文化,孕育着péng( )勃的希望;伟大的城市犹如璀璨的星空,隐藏着无尽的ào( )秘,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乙】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城,它可能是我们离开了的故乡,可能是现在生活的地方,也可能是向往的远方。【丙】我们在这里汲取力量,收获成长,播种梦想。【丁】在这片广( )的热土上,我们用脚步丈量,用真心感受,书写青春的诗行。愿你我都能在这里各得其所,与它
(1)给加点字注音。(1分)

广袤( )
(2)根据拼音写汉字。(2 分)

péng( )勃 ào( )秘
(3)下列词语填入语段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因地制宜 B. 不期而至 C. 天衣无缝 D. 相得益彰
(4)以上语段画线句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甲】句 B. 【乙】句 C. 【丙】句 D. 【丁】句
3、在“城·印象”探究活动中,同学们的发言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有些古人的称呼与城市有关,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被世人称作“柳柳州”。
B. 相较于流连都市,有些文人更喜欢寄情山水,如苏轼与百姓同游滁州醉翁亭。
C. 古代城市也有学校,“今诸生学于太学”中,“太学”是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D. 许多作品都以作家生活过的城市为写作背景,如汪曾祺的散文《昆明的雨》。

综合性学习。(7分)
4、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锡城中学将组织革命文化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请完成活动设计。(2 分)

活动一:革命经典朗诵会

活动二:

活动三:

活动四:暑期红色研学旅行
(2)请结合学校提供的红色研学旅行路线,为该活动拟写宣传语(不超过12字)。(2 分)

红色研学旅行路线:嘉兴→井冈山→遵义→延安→北京
(3)小文觉得红色研学旅行没有意思,不想参加。请你结合下列两则材料劝说他。(3分)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
革命万里起高潮!
宝塔山下留脚印,
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
延河滚滚喊“前进”!
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
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节选自《回延安》)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节选自《黄河颂》)

二、阅读与鉴赏(63分)
【城·足迹】
(一)(9分)
5、故乡是生命的起点。阅读《朝花夕拾》,我们知道绍兴城是鲁迅生长的地方。绍兴城里的那些人,有的给予他温馨的回忆,如方正质朴的寿镜吾先生、① ……有的让他产生理性的思考,如搬弄是非的衍太太、② ……(2分)

6、离开故乡绍兴,鲁迅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从南京到日本东京,再到仙台,因“匿名信”“看电影”事件,他决定弃医从文,立志改变国民精神。《水浒传》中也有一片广阔的天地,请你任选以下两个人物概述其在相关地点的重要人生转变。(4分)

鲁达(渭州状元桥) 林冲(沧州山神庙) 杨志(济州黄泥冈)
7、你准备给即将进入初一的学弟学妹推荐一本书,告诉他们要正确面对“新的环境,新的挑战”,请选择下列一本书,结合作品内容阐述推荐理由。(3分)

《西游记》 《骆驼祥子》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简·爱》
我推荐 ,理由:

(二)(15分)
①高斗南,字拱极,陕西徽州人。貌魁梧,语音若钟。洪武中,授四川定远知县,才识精敏,多善政。二十九年,与郑敏、康彦民并坐事,先后被征。耆老①奔走阙下,具列善政以闻。太祖嘉之,赐袭衣、宝钞遣还,并赐耆老道路费。诸人既还任,政绩益著。寻举天下廉吏数人,斗南与焉,列其名于彰善榜。擢云南新兴知州,新兴人爱之不异定远。居数年,以衰老乞归。荐子恂自代,成祖许之。年七十而卒。
郑敏尝坐事被逮部民数千人求宥帝宴劳复其官,赐钞百锭、衣三袭。居数年,以廉直入朝,部民复走京师,乞再任,帝从其请。
③康彦民,泰和人,洪武二十七年进士。先知青田,调仪真,后历巴陵、天台,并著名绩。永乐初,罢归。洪熙元年,御史巡按至天台,县民二百余人言彦民廉公有为,乞还之天台,慰民望。御史以闻,宣宗叹曰:“彦民去天台二十余年,民犹思之,其有善政可知。”乃用为江宁。
(选自《明史·循吏列传》,有删改)
[注]①耆老:德高望重的老人。
8、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举天下廉吏数人(寻找) B. 成祖之(答应)
C. 先青田(掌管) D. 民思之(仍然)
9、用斜线“/”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三处。(3分)

郑 敏 尝 坐 事 被 逮 部 民 数 千 人 求 宥 帝 宴 劳 复 其 官
10、翻译下列句子。(6分)

(1)耆老奔走阙下,具列善政以闻。

(2)居数年,以衰老乞归。

11、本文选自《明史·循吏列传》,请结合文章概括“循吏”这一类官员的共性特征。(3分)

(三)(8分)
12、阅读下面的诗词,补全对话。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①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② 李清照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注]①作于安史之乱长安陷落后。②作于李清照南渡后,当时统治者安于现状。
# :据我了解,上巳节是我国古代的一个节日,在农历三月三日。
@:是的。我也了解到,在这一天人们会与亲友结伴到水边洗沐,去垢除灾。
#:你看,词人李清照和亲友相聚时把酒品梅,“① ”一句可见她心情愉悦。(1分)

@:但是,我们还能够感受到她心中那挥之不去的愁绪,你看“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就是在诉说她② 的心情。(2分)

#:对。她身处江南,仍梦忆长安。此处“长安”说就是北宋都城汴京。
@:是啊。岑参也写到都城长安,他借“故园菊”表达③ 。(2分)

#:李清照对长安魂牵梦萦,实际上是希望南宋统治者④ 。(1分)@:可见,许多文人心中都有一座“长安”,这个“长安”看似是一座城,实则是深藏在文人心中的⑤ 。(2分)

【城·文脉】
(四)(13分)
【材料一】
①2023年,国家领导人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要注重传承城市文脉”,要求“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今年春节前夕,国家领导人在天津考察时指出:“要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化街区,使其在现代化大都市建设中绽放异彩。”
②城市文脉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城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其蕴含的当地历史文化之间有机联系的集合,集中体现在各类遗址、遗迹和建筑中,也体现在城市的艺术风格、生活方式中。作为城市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文化街区往往是城市的名片和公众约文化记忆,是城市建设中鲜明的文化标识。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街区,可采用“绣花”的方式,不可大拆大建,不可急功近利,不可破坏街区肌理与传统风貌。
③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街区要统筹城市空间布局,彰显城市特色,避免“千城一面、万楼一貌”。还要保护好街区内的历史文化遗产及其衍生的文化生态,在街区的商业开发和传统保护中寻得最佳平衡点。此外,在保留历史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可以适当融入现代元素,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摘编自2024年2月9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①一个个历史文化街区见证着无锡的城市发展。无锡推进各区域历史文化街区共同发展,南方泉、周新里、东亭老街、钱桥老街、梅里老街……一条条历史文化街区被唤醒,成为无锡的“文化客厅”。穿越时光隧道,这些老街上演着人与城的双向奔赴,城与人的共同发展。此外,推进中的“百宅百院”活化利用工程,注重与所在区域城市建设的协调共融。
②今年“五一”假期,游客王女士专程来无锡小娄巷游玩。小娄巷集聚了众多文物保护建筑,如福寿堂。来鹤楼、谈氏宗祠等。对这些建筑的保护和利用,立足于宋朝以来的千年街巷文化。行走在街巷中,赏花之余,王女士还体验了宋朝替花。在这里,既能感受到“老”的气韵,又能体会到“新”的气象。小娄巷还引入了年轻人喜爱的创意咖啡、潮流文创、沉浸式剧场,呈现出古韵与今风交融的江南市井生活。
③宜兴前墅龙窑是中国陶文化传承的“活标本”。近年来,围绕“陶式生活”主题定位,当地政府加大前墅龙窑及其周边街区的保护修缮力度,着力营造周边的历史文化氛围。为了多角度展示古龙窑品牌文化,又兴建了占地300多平方米的龙窑展示馆,系统展示古陶演进史。自2019年起,已成功举办了三届国际柴烧艺术节,向海内外艺术家展示柴烧文化。柴烧专业技法、柴烧艺术创新。未来,无锡的各个区域将有更多的历史街区“活起来”“靓起来”,与城市发展相融共进。
(四望梅川河整理)
13、请结合材料一,用自己的话解释“绣花”一词的含义。(3分)

14、请结合材料一与材料二,完成下列表格。(4分)

主要原则

无锡举措

统筹空间布局

, 注重与所在区域协调共融

保护文化遗产

, 加大前墅龙窑保护力度

小娄巷引入创意元素, ④

15、在“城·文脉”探究活动中,同学们就两位网友的留言展开讨论。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无锡在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街区方面需做哪些改进。(3分)

网友小南:“五一”假期,我游览了无锡的几条老街,感受到了无锡的文化气息,但感觉这几条老街好像都差不多。
网友小北:我也去了几条老街,要是能看到老住户们在小桥流水旁、青石板路上原生态的生活场景就更好了。
16、下列不符合“传承城市文脉”做法的一项是( )(3分)

A. 淄博市精心打造家乡名人蒲松龄故居,努力让城市的名片更加闪亮。
B. 岳阳市对能全文背诵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各地游客实施免门票政策。
C. 某城市号召市民发扬“愚公移山”精神,鼓励大家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D. 某城市推出“跟着郦道元游三峡”旅行路线,宣传当地独特地域文化。

【城·乡愁】

(五)(18分)
稻田叙事(节选) 周华诚

田里已然是一片金黄。
稻穗低垂,大地正把成熟的香气播散在人间,令万物心安。成群的麻雀,从稻田上空呼啦啦地掠过,又呼啦啦地停歇,起起落落之间,仿佛是鸟儿们庆贺丰收的盛典。
老曾在这个季节开始变得忙碌,他的绝活是“喝彩”,传承自他的祖辈。农村有喜事要操办,上梁、进屋、嫁女、娶亲、过大寿、宴亲朋,都要有人喝彩,喝彩声一起,热闹喜庆:“天地开场,日月同光,今日黄道,鲁班上梁——”
老曾是万千喜事的现场见证人,是乡村生活变化的亲历者。在这次丰收之前,我们预约了老曾,请他到稻田里为大地丰收喝一嗓子彩。“这个事好啊!”老曾满口答应下来,“祖祖辈辈在土地上讨生活,土地待我们不薄,很少有人想到为大地喝彩。”
开镰的这一天,老曾的小货车拉着锣鼓,扎着红绸,带着一车人来到稻田。老曾立于稻田之间,丰收的稻浪在他面前摇摆,他手举一个酒壶,连饮三杯粮食烧,开嗓喝道:
“福也!福也!福也——”
田间早已围满了农人、乡亲,以及城里来的朋友们,大家齐声应和:“好啊——”
这一嗓子,是喝彩的“起”,喝彩师要把这一声彩头传递给稻谷、麻雀、山川溪流、传递给所有辛苦劳作了一年的农人。接下来,一连串的喝彩是一首献给土地、献给粮食的最朴素的赞美诗:
稻谷两头尖,
天天在嘴边,
粒粒吞下肚,
抵过活神仙……
这一天,稻田里来了很多城里的朋友,诗人赵丽华、余风,散文作家小荷婉婉,水稻科学家沈希宏,书法家缪小俊,还有古珠收藏家许丽虹,布艺玩家葱花,美食家阿也……大家到了这稻田里来,就都成了“稻友”,跟着老曾一起在田埂上游走,心里那个欢乐啊,一个个好像重新变成了孩童!
“孩童”们把稻田变成了游乐场。接下来,这群“孩童”要在稻田里竖一个巨大的稻草人——这片稻田不仅仅生长粮食,还生长想象、生长快乐。在丰收的时节,我们有了大把的稻草,就想着做一个巨大的稻草人开心一下。
从有这个想法开始,大家就进入了兴奋的状态。要有一个什么样的稻草人呢?该有多大才好?要怎么扎?要立在哪里?需要多少个帮手……想想都激动啊!
稻草人的总设计师赵统光先生,是城里的建筑师。经过几个晚上的思索,挥动画笔,刷刷刷,渐渐勾勒出一个潇洒不羁的稻草人大侠形象。再后是细化,设计结构、正面侧面图、效果图。
在扎稻草人的稻田现场,很多人聚集在一起,不知从何下手。赵老师将大家召集起来,拿着设计图开始讲解,宽檐帽、蛋挞裙、流苏披风等,对每一个技术要领,都分解到位,对每一个任务分工,都定位到人。“小稻友”们也参与进来,大家以家庭为单位,领到了各自的任务。
在为稻草人扎裙摆时,这一家子配合得如此默契——妈妈整草,爸爸捆线,再将其固定到骨架上,逐个排布,两个小孩则是田埂上两只忙碌的小蜜蜂,一会儿理稻草,一会儿找麻线,到处都是她们俩的可爱身影
这稻草人,肩上的杆子就有七米宽!如此巨大、霸气的稻草人,能不能成功竖起来?
“一、二、三,一、二、三……”十几个汉子抬着稻草人穿过稻田,金黄的稻穗拂过他们的身体,其他人都在边上加油鼓动。
我们没有吊车。没有什么特殊的工具,只有绳索,靠人力向各个方向使劲。
“福也!福也!福也——”
老曾的喝彩歌谣,也在稻田与天空之间激荡起情感的力量。
这座巨大的稻草人立在天地之间,像是一个守护者。
制作稻草人,不就是一群理想主义者的故事吗?
这年秋天,我们把水稻田的大米搬到了城市,在繁华的城市中心,开展了新米展示活动。一筐筐的金黄,装点出秋的喜悦。几十位旧友新知一齐会聚于这片“田野”,空气中飘动着谷物成熟的香气……
又一次,更多的“稻友”们相见了。
(选自2024年第3期《人民文学》,有删改)
资料链接:
2013年回村看望父母时,我发现熟悉的乡村正在消逝。2014年我辞掉城里的工作决定回家种田,发起了“父亲的水稻田”项目,邀请生活在城里的人走进乡村,并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乡村日常。到现在,这件事做了十年了,“在稻田与街巷、乡野与城市之间,创造一种自由的流动”,我希望自己能一直做下去。
(根据2023年12月27日《农民日报》“周华诚口述”整理)
17、【老曾的喝彩】文中多次写到老曾的喝彩,请结合全文谈谈这样写的作用。(3分)

18、【大家的劳作】文中有两处画线句,请任选一句,从描写、用词、句式任一角度进行品析。(3分)

19、【稻草人的守护】作者为稻草人拍了一张照片(如下图),有同学为照片配了一首小诗,请你结合对全文的理解,帮他补全。(6分)

稻草人立于天地间
巨大的稻草人
立于天地间
像一个守护者
守护着稻田的丰收
守护着①

守护着②

守护着③

守护着一方乡愁
……
20、【我们的沉思】在“城·乡愁”探究活动中,同学们就“城市与乡村的关系”这一话题展开了讨论,请结合全文及资料链接谈谈你的看法,并阐述理由。(6分)

【城·创造】
三、表达与交流(60分)
21、按要求作文
都市,城镇,乡村,都是我们生活的“城”。这里,每天都上演着“成”功的故事,“呈”现着世间百态,传“承”着文化精神,“澄”激着人们的心灵……我们每个人都与“城”发生过许多故事。
请从“成”“呈”“承”“澄”中任选一个字,以“城与‘ ’的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也可以表达感悟。
要求:(1)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
(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