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了,我路过老师的办公室,向里望去,只见我的老师正在批改作业!看见她额头上深深的皱纹,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是我们这代人小时候写作文的标准范文。
不过如此动情的叙事手法,恐怕这代小学生是写不出来了。
因为有些孩子,可能从没见过老师批过作业这一幕。
我们这代80后们上学时,老师开家长会的方法还很原始。
假如老师是同村的,放学可以顺路说声。
要不是同村的,大概也只能靠学生自己这个人肉传呼机了。
到了妹妹90后这代人上学,学校要求每个家长订校讯通:每天放学做什么作业,学校有什么通知,都通过短信发给父母手机。
当然叫家长、开家长会,可能就是一个短信、电话的事了。
而到了我女儿这代10后们上学,就已经开始流行各班建群了。
比如我家,在群中的妻子,好似天天开家长会。
我每天下班,听妻子说的第一句话通常是:老师今天说……
相信当初每个学校建群,是为了老师分享孩子在校生活,方便父母配合学校,一起帮助孩子成长。
之后通知群变身为做事群,学校里要打扫卫生,干活的不是学生,而是家长。
现在有更高阶的事情安排:让家长批改作文,批改试卷,辅导孩子预习复习、背诵课文。
如果说前者是体力活,考虑有的低年级孩子小,尚不能做爬高抬物,重活由家长代劳,倒也能说得通。
但是后者这类脑力活,家长文化参差不齐暂且不说。
即便每个人都是大学毕业,又如何保证家长的批阅标准,与学校的教学要求同步呢?
是不是考虑让家长批改作业前,先给家长们开一课,理清知识点和教学重心?
有孩子家长实在受不了老师的差遣,选择退群,并痛斥一个老师的基本职责都做不到,无师德,误人子弟。
一则视频也引起了一众家长的共鸣,纷纷吐槽这种怪现象。
有人痛斥应该取消家长群,但我觉得只是表象,根源在人,工具没必要背锅。
当一个老师不亲自批改作业,我估计他根本没法知道自己的教学中,有哪些是整个班普遍问题,哪些是个别现象。
不知道学生情况,就更别谈如何改进业务能力。
这样的老师,既是耽误学生学习进度,也是耽误自己提高教学。
三、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老师本职就是,把自己知道的知识教授给学生。家长们相信知识,把孩子交由老师培养。
如果家长什么都会,又何必劳驾老师们呢?
父母虽是孩子的最好老师,但未必是最好的数学、语文、英语老师啊!
作为更精专业的学校老师们,是否应该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呢?
要不然即便桃李满天下,蜡炬成灰时,却不能让一个学生记得自己,那岂不是这几十年的神圣职业白干了?
文章来源:随手记社区 无飘飘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