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有很多同学不理解
明明自我感觉考试答得挺好的
但为什么教资不及格?
其实教师资格证考试并非采用传统的方法评判成绩。
今天,老师就来给大家详细说明一下
24 下教师资格证笔试的通过率和合格线问题~
笔试通过率才这么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是竞争性考试,通过设置比率以筛选出优质的教师资源。每个省份的通过率近似,经测算和历年观察,大概为30%。
通过率是怎样影响分数的呢?
举个例子:某省,去年教师资格证考生共9000人,通过率30%,第2700名考生卷面分数90分,所以90分是及格分数;今年考生共10000人,通过率29%,第2900名考生卷面分数92分,所以92分是及格分数。卷面分数低于92分的不合格。
影响因素:老师阅卷、试题难度和当年度报考教资考生的水平等。一般情况下,经济和教育比较发达地区的阅卷比较严苛,考生的水平也比较高,通过的难度会稍高一些。
笔试考多少分能及格
卷面分:指真题卷分数,满分为150分。
报告分:指卷面满分通过公式换算的分数,满分为120分;报告合格分数为70分。
老师在阅卷的时候,会根据评分标准给小伙伴的试卷打一个卷面分(满分150分),之后再依据一定的换算标准,折合成报告得分。
而报告分数就是考生查成绩时的分数!只要报告分数≥70分,就合格啦!
及格换算公式
卷面分数<及格分数时:Y(X)=X/A*70
卷面分数≥及格分数时:Y(X)=70 (X-A)/(150-A)*50
其中X=卷面分数,A=及格分数线,Y(X)=转换后的分数(即查询到的分数)
假如你的卷面得分是100分,而考试方依照比率设置的及格分数线是90分,那么你的报告分数=78.33分,大于70分,表示成绩合格。
假如你的卷面分是88分,考试方依照比例设置的及格分数线是90分,那么报告分数=68.44分,低于70分,表示成绩不合格。
假如你的卷面分是90分,及格分数线也是90分,那么报告分数=70分,表示成绩合格。
考多少分才能合格?
很多考过的同学会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十拿九稳的科目一考试没过,拿不准的科目二却过了。
结合通过率就不难理解了
科目一考察的内容通俗易懂,考生觉得难度不大就没花费太多精力备考,其他考生也这样想,导致大家考试成绩都差不多,可是通过率又只有30%,成绩扎堆就导致一部分考生被卡住了;
科目二考察的内容专业性强,考虑到难度、你专心复习,所以比其他人表现得要好一些,因此就过了。
了解了教师资格证笔试的通过率和合格线之后,
根据换算来看
大家科目一二的保守卷面分至少要达到90-95分以上。
要扎实地掌握考试所涉及知识
小编给大家强调一下重点考察的考点~
01
素质教育的内涵
可能考查形式:
简答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02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可能考查形式:
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03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可能考查形式:
简答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1)学生是发展的人:
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②学生具有发展潜能;
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①学生是完整的人;
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③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①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③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04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可能考查形式:
选择题,简答题
记忆内容:
05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可能考查形式:
简答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爱国守法;爱岗敬业;
关爱学生;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06
教师的主要权利
可能考查形式:
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教育教学权;学术研究权;
指导评价权;报酬待遇权;
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
07
学生的主要权利
可能考查形式:
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1)参加教育教学权。
(2)获得学业证书权。
(3)受完法定年限教育权。
(4)隐私权:
不得私自查阅学生的日记、信件、电子邮件、短信等;不得公开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排名等。
(5)人身自由权:学校和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
(6)人格尊严权:学校、教师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08
不同主体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形
可能考查形式:
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学校】
(1)学校的校舍、场地、其他公共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或者有明显不安全因素的。
(2)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或者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违反工作要求、操作规程、职业道德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
(3)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负有组织、管理未成年学生的职责期间,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但未进行必要的管理、告诫或者制止的。
【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监护人】
(1)学生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违反社会公共行为准则、学校的规章制度或者纪律,实施按其年龄和认知能力应当知道具有危险或者可能危及他人的行为的。
(2)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诫、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
09
逻辑推理能力题
可能考查形式:
选择题(每年两道)
记忆内容:
(1)假言命题推理规则
前推后,否后推否前;
否前、肯后不能推。
(2)真假话问题
直言命题常见矛盾:
所有是——有些非;
所有非——有些是;
某个是——某个非。
复言命题常见矛盾:
A或B——非A且非B;
A且B——非A或非B;
A推B——A且非B。
10
学生心理研究的方法
可能考查形式:
选择题(每年两道)
记忆内容:
(1)假言命题推理规则
前推后,否后推否前;
否前、肯后不能推。
(2)真假话问题
直言命题常见矛盾:
所有是——有些非;
所有非——有些是;
某个是——某个非。
复言命题常见矛盾:
A或B——非A且非B;
A且B——非A或非B;
A推B——A且非B。
1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可能考查形式:
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①仅靠感觉和动作适应外部环境,应付外界事物;
②获得了客体的永恒性(9~12个月)
前运算阶段:2~7岁
①“万物有灵论”;
②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③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①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守恒性);
②自我中心性;
③思维具有可逆性
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①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方式来解决问题;
②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12
注意的品质
可能考查形式:
简答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1)注意的稳定性:3岁儿童能够集中注意3~5分钟;4岁儿童能够集中注意10分钟左右;5~6岁儿童可集中注意15分钟左右,甚至可达到20分钟。
(2)注意的广度:在同一瞬间所把握的对象的数量。
(3)注意的转移:人有意识地把注意力从一事物转到另一事物上去。
(4)注意的分配: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
13
空间知觉
可能考查形式:
选择题
记忆内容:
(1)方位知觉:3岁仅能辨别上下;4岁开始辨别前后;5岁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镜面示范”;7~8岁才能以客体为中心辨别左右。
(2)深度知觉:吉布森和沃克设计“视崖”实验——6个月大的婴儿已有深度知觉。
(3)形状知觉:由易到难的顺序是“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五边形→梯形→菱形”。
14
遗忘的规律
可能考查形式:
选择题
记忆内容:
(记得去看看遗忘规律趋势图)
19世纪末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遗忘曲线”。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即先快后慢。
15
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可能考查形式:
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1)社会生活环境。
(2)幼儿日常的生活环境。
①家庭的影响:榜样的作用;父母的教养方式(关键因素)。
②同伴相互作用:同伴的作用在于模仿和强化两个方面。
③移情(最根本、最内在)。
16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可能考查形式:
简答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攻击性行为最大的特点是其目的性。
影响因素:
①父母的惩罚;
②榜样;
③强化;
④挫折: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挫折。
17
中外教育家及其思想
可能考查形式:
选择题
记忆内容:
(1)陈鹤琴被誉为“中国的福禄贝尔”“中国幼教之父”:
①1923年创立中国第一所实验幼稚园——南京鼓楼幼稚园;
②创建了“活教育”理论体系;提出“五指活动”形式;提出了“整个教学法”,又称为单元教学。
(2)陶行知是兴办乡村学校的先行者,创办了南京市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后改名晓庄学校;确立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
(3)杜威是20世纪上半期儿童中心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提出“儿童中心主义”教育原则;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提出了“从做中学”的教学基本原则。主张把课程和教材建立在儿童现在的生活经验基础上。
18
教育的一般原则
可能考查形式:
选择题
记忆内容:
(1)陈鹤琴被誉为“中国的福禄贝尔”“中国幼教之父”:
①1923年创立中国第一所实验幼稚园——南京鼓楼幼稚园;
②创建了“活教育”理论体系;提出“五指活动”形式;提出了“整个教学法”,又称为单元教学。
(2)陶行知是兴办乡村学校的先行者,创办了南京市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后改名晓庄学校;确立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
(3)杜威是20世纪上半期儿童中心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提出“儿童中心主义”教育原则;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提出了“从做中学”的教学基本原则。主张把课程和教材建立在儿童现在的生活经验基础上。
19
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
可能考查形式:
简答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1)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3岁前儿童的注意基本上属于无意注意。容易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诱因有如下两大类:
①刺激比较强烈,对比鲜明,新异和变化多动的事物;
②与幼儿兴趣、需要和生活经验有关系的事物。
(2)幼儿的有意注意初步发展。
①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
②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的要求下发展的;
③幼儿逐渐学习一些注意方法;
④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的活动中实现的。
20
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
可能考查形式:
选择题
记忆内容:
(1)无意想象占重要地位,有意想象初步发展。
(2)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3)幼儿想象的夸张性。
①表现:夸大事物的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混淆假想与真实。
②原因:认知水平的限制;情绪的影响;想象表现能力的局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