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回来,在读六年级的女儿即兴冲冲地把一张写着98分的数学试卷交给我签字,带点羞涩带点骄傲地说:“没想到,这次还考了个全班第一。”我惊喜万分,使劲地将她夸了又夸。
记得上学期的一天,我因为要上晚自习,没有回家吃饭,妻子打来电话,很不高兴地要我猜女儿数学考了多少分。我不耐烦猜,妻子气急败坏地说:“只考了48分!”
48分!我大吃一惊,感觉血都有点往上涌。女儿数学成绩算不得好这我知道,可平时再差也有七十来分呀,怎么差到及格都及不了,差到只有48分了。“做老师的,连自己的孩子都教育不好还能教育别人的孩子?!”想到社会上这么一种质问,我无言以对,有一种羞辱感,一种严重的挫折感。女儿如果在眼前,我不知道我会不会在恼羞成怒中冲动地扇两个耳光过去。
打人谁不会呀,但一动手就把自己降到不懂教育的家长行列了。作为教师,理智提醒我不能打孩子,打只能让孩子怕你,与你产生更大的隔阂,于事无补,万一她逆反心一起,来个破罐子破摔,来个与你对着干,你又其耐她何?
回到家,我检查她的试卷。她小心翼翼地解释:“大家都考得不好,班上成绩最好的才六十多分。”我一听就来气了,心想:“这是你考得差的理由吗?”但嘴上却还要鼓励她:“大家都考得差,说明题目比较难。成绩最好的才六十多,你能考到48,说明你也还可以。我们现在来检查一下卷子,看看能不能再多得几分。”
把算错,看错题的分加上去,把原来没做出来但一经提醒就能恍然大悟的题的分加上来,算一下,有八十多分了。我说:“你看,细心一点,多想一下,就能考八十多分,班上第一名。说明你数学还可以嘛!”说这话时,我暗想:如果按这种算法,她班上一百分的也不知有多少了!夸一下,让她不要自卑吧。
谁不想自己的孩子智慧超群,将来在成人社会也出类拔萃呢?但女儿智力一般,有些别人一点就通的数学道理她却百思不得其解。有一次,我曾看过她做一个应用题,算出了去的路程,却不知道返程也可以照用,真是不开窍!
笨鸟只能先飞!我原来在读初中时数学也差,后来从课外书上看到一个数学家的故事很受启发:这位数学家读书时数学也不好,但他特别努力,方法也独特,一个题目一个小时做不出来就做两个小时,两个小时做不来就做一个上午,一个上午做不出来就做一天,一天做不来就做两天……不懂就翻书,不问别人,就要靠自己的能力做出来。做出了第一个题目,就能做出第二个题目……一通百通。这样去学,还有什么知识是学不到的呢?为了让女儿明白这种勤能补拙,天道酬勤的道理,我不惜自毁形象(在小学生眼里,教师应该是学习成绩一直顶呱呱的),在闲聊时把这些事情也告诉她。
女儿成不了大器,想到这有点沮丧。但又想,一个人纵使因为天资的原因不能为人类为社会做出什么贡献,做个能自食其力的平民百姓也好呀,孩子的未来孩子自己把握,做父母的不要过于功利。
对女儿的期望值放低了,教育时就有了平常心。以鼓励为主,尽量多发掘优点,女儿也因此愿意和我亲近,什么话都愿意和我说,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女儿这次考了第一名,可能有侥幸,将来成绩可能还有大的反复,我提醒自己,守住鼓励这条线,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