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上师说后面的这句话,出自我曾经的一位语文老师之口,我一字未改,照搬了过来。虽说是照搬,却是因为已经刻骨铭心。那么怎样的一个人,才能说出这样一句话呢?
初见他,是在高二文理分班之后的第一节语文课上。他在黑板上铿锵有力地写下自己的名字,寓意是宇宙乾坤。然后说,从这学期开始,将由他来带我们的语文课。说完之后,用手理了理自己的头发。头是分头,但不是那种很明显的三七分。头发略微发亮光,虽然不知道是用了发胶还是什么?但是难掩两鬓早生华发。更难掩由内而外散发而出的儒雅气质。
上了几周课之后,我们便渐渐的与他熟络起来。他虽然年龄不过半百,但经常以老汉自居。又因为他姓张,所以我们便私下里称他为“张老汉”,这个称呼没有任何讽刺调侃的意味。
与此同时,也听他讲了一些自己早年的经历。他上学比较早,初中毕业后直接考取了师范,师范出来后,就顺理成章的当了老师。也就是他十八岁那年,已经成为了一名正儿八经的老师。既不是幼儿园老师,也不是小学老师。而是名符其实的中学老师。
我在这里说一名十八岁的中学老师,大家可能觉得好像也没什么特别的。那我就再举一个发生在“张老汉”身上的例子给大家。“张老汉”当老师没几年后,有一年高考接到了当监考老师的任务。在考场监考的“张老汉”闲来无事就随意的瞥了几眼。这一瞥不要紧,结果发现坐在最后一排的一位考生越看越眼熟,好像在哪见过。于是“张老汉”起身来到了那位考生身边,仔细一看,竟然发现那位考生是自己上初中时候的同学。“张老汉”老家是定西的,定西一带的学生苦学是出了名的。而且对于高考一事十分执着,考不上就再考,直到考上为止。而“张老汉”的这位同学已经连续参加了好几年的高考,但是都落榜了。但是他依旧不想放弃。之后也有几次,“张老汉”在激励我们努力备战高考的过程中,讲过这个例子。
平时的课堂上,“张老汉”不仅有严肃认真,为人师表的风范。偶尔也有和我们开玩笑,调节课堂氛围的时候。比如“张老汉”会问:石湖居士有一首描写夏日农田欢乐时光的诗句,谁来背一下呀?
“石湖居士,谁呀?咋感觉没听过?”
“就是就是,肯定没听过。”
面对“张老汉”这种故意刁难调侃的策略,起初我们是一脸懵逼。平时背诗,记诗人的介绍都是记些“诗仙”“诗圣”“诗魔”“诗鬼”之类的,再不就是记一些诸如“东坡居士”,“青莲居士”这样耳熟能详的。谁会没事干去记“石湖居士”是谁呀?但是你不记没办法呀,谁也猜不准过几天后的随堂提问,他会不会问一些“摩诘居士”喜欢隐居在哪里呀?或者“高常侍”最有名的那句诗是什么呀?等等等等。
对于语文的学习,“张老汉”是很注重让我们多多的进行课外积累的。因为在他看来,高中语文仅仅只学课本上的东西是远远不够的。而且上过高中的多数朋友都知道,高中语文考试的试卷内容,与书本相关的部分,不过就占十来分。而一张卷子的满分却是一百五十分。由此可见课外积累的重要性。
当时我们所在的学校,有上晚自习的规定。走读生从8:00开始上到10:00结束,而住校生要从8:00开始上到11:00才结束。在经历了除早晚小自习之外,一天7节课的狂轰乱炸之后,你就能想想晚自习上的我们是什么样一个状态了?一个个跟霜打了的茄子似的。我们的晚自习安排并不是几个老师看一个晚自习,而是一科的老师负责一天的晚自习。周一晚上就是语文老师的晚自习,也是我们最期待的晚自习。因为多数情况下只有语文老师,不会在晚自习讲解习题。
你若是碰上数学晚自习,数学老师可以从头到尾整整讲两个小时,中间不做任何停歇。你能想象在上完长达两个小时的数学晚自习之后,我们脸上的那副生无可恋的表情吗?正因为这样,每周的语文晚自习才会让我们觉得特别的珍贵。而且当时我们每个教室都是配备了新媒体投影仪的。经常在上晚自习之前,班长以及课代表就会去老师办公室找老师,让老师用晚自习时间给我们放电影。但是放电影这个事儿,他成功的概率,没有失败的概率高。一来在于这个老师本身的脾气秉性,二来在于当时学校的教学进度情况,以及值周检查情况。但是如果这件事放在“张老汉”这里,成功的概率往往会大一些。因为他本着给我们增长课外积累的目的,会给我们放《红楼梦》的电视剧,或者《百家讲坛》。说来惭愧,作为一个文科生,我对《红楼梦》的大多数知识了解正是源于那一时期晚自习所看的电视剧。
虽然学富五车的“张老汉”经常给人一种老学究的感觉,或许多少和他的年龄有点关系吧。但他一点都不守旧,反而与时俱进的比我们这些年轻人要更快。那时候还没有微信,他会把考试考点和知识要点写成日志发布在QQ空间。以供我们不在校的时间,也可以随时学习。
作为一个由内而外散发着儒雅气质的老师,他没有在课堂上跟我们讲: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样的话。反而坦诚的告诉我们:学而优则仕。
他不会把《师说》中的那些话经常挂在嘴边,反而坦诚的对我们说:为人师者——误人子弟,如同杀人父兄,此仇不共戴天。
这就是“张老汉”,我曾经的语文老师。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希望他能身体健康,心想事成。
,